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军机处照会档的由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存明清两代历史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在馆藏军机处全宗照会档内,共存有为数达四千余件的外国照会,计有英吉利、美利坚、日本、俄罗斯、德意志、意大利、丹麦、荷兰、比利时、巴西、秘鲁等十余国的。照会原来是清朝武职官员内部使用的一种文书,如“总兵行文非所辖之副官用照会,副将行文非所辖之都司、守备用照会”等。1840年鸦片战争后,照会遂成为清代外交专用文书。1842年中英《江宁条约》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外者,有文书来往,  相似文献   

2.
1926年英国照会与中国订约的各国提出《对华新政策备忘录》,表明了英国对其传统的对华政策进行调整,逐步放弃炮舰政策,对中国的态度渐趋温和。中国民众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与践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带来的危机感、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与北伐军挺进英国势力范围、国民政府的新特点以及英国国内与国际形势之发展成为英国对华新政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840年2月20日,英国外相巴麦尊(Lord Palmerston,1784–1865)向清廷发出照会,正式对华宣战,并详细陈述开战原因,以及所要求的赔偿。这著名的"巴麦尊照会"是鸦片战争其中一份最重要文书,由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处汉文秘书兼翻译官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1814–1843)译成中文,辗转呈送道光皇帝。在这照会中译本里,马儒翰把巴麦尊所说发动战争是为了"To demand from the Emperor satisfaction and redress"一句翻译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这引起深远后果,成为道光初期主抚政策的原因。尽管这问题早由历史学家指出来,但这看来是一个错误的翻译背后产生原因却从没有深入讨论。本文从马儒翰当时所能借重的唯一华英字典:他父亲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92–1834)所编的《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寻找出其翻译的来源。此外,本文亦讨论原拟照会接收人"the Minister of the Emperor of China"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4.
焚毁圆明园是英法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这已成为历史定论。不久前 ,笔者读《中史参》第 10期王祥庆的《圆明园 :是谁烧了你》一文 ,受益匪浅。但文中所谈的“英国公使额尔金为报复清政府杀害人质而决定火烧圆明园”的个中缘由言之不详。愿补苴罅漏 ,还历史本来面目。据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载 :1860年 10月初 ,英法联军借口清军虐杀俘虏 ,要求清政府赔偿抚恤银 5 0万两 ,如不许则放火烧园。此照会送达恭亲王手中 ,恭亲王即回复照会 ,派一名守备投送洋营。不料该守备竟未送到 ,而且私将照会毁…  相似文献   

5.
1911年底,沙俄曾照会清政府,企图维系和扩大其在外蒙古的利益,该照会集中反映了沙俄在外蒙古问题上的一贯政策。然而,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重要史料具体日期的认定尚存分歧,有多种说法并行,因而有必要对其予以辨析。相关史料证实:该照会的准确日期为1911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74页 :“1899年美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 5 5页上说 :“为了分享侵略权益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 ,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表述虽有差异 ,但一个基本史实是不容否认的 ,即美国发出的六个照会中 ,有一个给了意大利。其他的五国在中国均有租借地或势力范围 ,照会的目的是表明美国要在这些国家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机会的特权 ,那么向意大利照会的目的是什么呢 ?课本根本未涉及意大利在华的租借地或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76):138-139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未规定中英协定关税,仅要求新定税则。清朝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璞鼎查利用耆英十二项交涉的照会,违约诱使中方就关税问题再次谈判,从而在1843年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即《虎门条约》附件)明确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非要求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所谓通商战争实质上是以殖民为目的的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照会     
经常从媒体中看到,我国外交部会就某些重大事情或重大问题“照会”某国使馆。那么“照会”怎么理解呢?照会是外交文书中最常用的形式。照会分为正式照会和普通照会两种。正式照会是外交通信中最正式的形式,一般用于处理重要事务或履行重要的外交礼节。正式照会用第一人称书写,用于外长之间,外长与大使之间以及大使之间的通信。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之间也可使用正式照会,但不常用。正式照会的正本必须使用由发文人亲自签字。如今在外交通信中必须使用正式照会的时候不多,而每当使用必有其重要性。普通照会同正式照会的最大区别在于普通照会是…  相似文献   

9.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一致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11月21日,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会照会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比利时等国大使,建议立即停战和开始和谈。23日,外交人民委员会又建议挪威、荷兰、瑞典、丹麦、瑞士、西班牙等中立国,就和平谈判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0.
商务签证签证申请所需材料1)照会或公函上应注明访问目的和停留时间;(需提供英文照会)2)提供由马本土发出的邀请函(英文或马来西亚文),邀请函需有公司编号及印章,内容包括被邀请人姓名、性别及护照号码;3)申请人无论持何种护照,均需填写签证申请表  相似文献   

11.
戊戌后,荣禄因政变之功,领班军机,节制北洋海陆各军兼统武卫五军,权倾朝野,为有清所绝无仅有,弄清荣禄在嗣后庚子事变中的态度,将有助于了解此一时期的清廷政治.一所谓列强“归政”照会,历来被视为慈禧太后开衅八国的关键,而荣禄被视为祸首,其重要的一条原因即为该照会是由他进呈慈禧。但关于照会慈禧归政的记述。各家极不一致,此胪陈如下:《庚子国变记》:6月16日“召大学士六部九卿入议。太后哭,出罗嘉杰书示廷臣,相顾逡巡,莫敢先发.”  相似文献   

12.
白羽 《家教世界》2008,(10):44-45
美国和伊拉克打起来的第三天,我4岁的儿子和刘一恒在幼儿园也打了起来。不过战火没有蔓延,这点上老师比联合国的安南强多了,很快将二人拿下,并照会了双方家长。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强占香港前,义律曾发布公告,诡称“他和中国钦差大臣(琦善)已经签订了初步协定”。协定内容包括“香港本岛及港口割让与英王”等内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穿鼻草约》。此后,中外许多关于鸦片战争的著作和论文都沿袭此说,认定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答应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其实,《穿鼻草约》是地地道道的讹诈,实属莫须有。 全面考察义律与琦善在广州附近谈判的整个过程,所谓“穿鼻草约”问题便真象大白。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是从1840年11月底开始的。早在1840年8月9日,义律等在天津呈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斯顿致“清国宰相书”中,即提出了赔款及割让一岛或数岛的无理要求。琦善11月29日到达广州后,义律12月7日便迫不急待地要求琦善根据英方提出的条件缔约签字。义律照会中说:“本公使大臣,会同前统帅公使大臣懿,于本年7、8月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北京条约》的内容中有“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这句话出现得比较突然,给教学留下了疑问。为什么清政府1860年才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呢?笔者对此试作补充,使学生明白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的曲折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和法国分别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广州沦陷。随即英法联军军舰北上,抵达天津白河口外,提出了各项侵略要求,如公使驻京、内地游历等,并照会清政府同意,否则将扩大战争。  相似文献   

15.
信天游     
书信,从远古到今天,牵动着人类的所有感情领域。大至国家之间的邦交战和,君王、首领的仪礼照会;小至情侣的脉脉絮语,诤友的滔滔雄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伊拉克打起来的第三天,我4岁的儿子和刘一恒在幼儿园也打了起来.不过战火没有蔓延,在这点上老师比联合国的安南强多了,很快将二人拿下,并照会了双方家长.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伊拉克打起来的第三天.我四岁的儿子和刘一恒在幼儿园也打了起来。不过战火没有蔓延,这点上老师比联合国的安南强多了,很快将二人拿下,并照会了双方家长.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人们都习惯于将门户开放政策视为美国的早期对华政策。但这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根据美国国务卿海约翰1899年、1900年和1905年三次颁布门户开放照会的历史背景和照会内容,回溯近代早期中外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美国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轨迹,不难看出,这项政策的目标主体是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列强,中国只是实施这项政策的目标客体。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在门户开放政策出台前就开始形成,门户开放政策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扩张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禁烟,对外实行“命令在华鸦片走私贩缴烟具结,以达到杜塞鸦片来源”的方针,遭到抗拒。义律把此矛盾运作上升为中英政府间的外交纠纷。林则徐认为鸦片走私属于个人行为,“与其国主无干”,希望在照会英女王、明宣禁烟新例时,通过换位思考、充分说理,争取英女王对中国禁烟方针的理解与配合。为了知己知彼、写好《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林则徐选择了国际法中“国际贸易规则中的例禁与违禁”、“外国商人的法律地位”、“战争的发动及其决定权”三个主题,组织、主持摘译,以供参考。林则徐是近代中国依据国际法倡导国际配合禁毒的探路者。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伊拉克打起来的第三天,我四岁的儿子和刘一恒在幼儿园也打了起来。不过战火没有蔓延,这点上老师比联合国的安南强多了。很快将二人拿下,并照会了双方家长。回来的路上,我决定进行一次亲子对话,以展开我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