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体育中的思维训练是“有意识”的具体表现在“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或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时。练习者要根据动作或操作对象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运动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的休息形式有三种:积极性休息、静止性休息和被动性休息。积极性休息(也称为活动性休息)是通过变换运动练习或做某些放松动作,达到使人体恢复疲劳的一种休息方法。其特点是对消除大脑疲劳有较显著的作用。被动性休息是通过外力(界)刺激  相似文献   

3.
“健身与体育”一文明白地论述了真义体育不能无业,不能以运动娱乐竞技为业,必须以增强体质事务为业的道理,确切地指出了中国体育以运动娱乐竞技为业而抛弃增强体质业务的严重错误,如实地提出了为真义体育树立增强体质业务的历史使命,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至今,在我国树立增强体质的业务,其难度非常大。这并非健身的业务如何难,难是难在运动娱乐竞技意识的桎梏上。在真义体育中破除“竞技——体育”旧意识,弄明白专业(增强体质的事务)和专业教育(增强体质的教育——体言)之间的木质联系,这对我国体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具有…  相似文献   

4.
贵刊《体育教学与训练》1987年第一期“精讲多练”析辨一文,列举了“精讲多练”的种种弊病,目的在否定这一公认的教学原则,笔者读后有不同的见解. 国家教委付主任何东昌同志谈学校体育教学时说“体育基本任务是增强体质,我们不能动摇.为了发展文化事业,除了增强体质还可以有其它任务,但是第一任务还是增强体质。”“精讲多练”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用最精练的语言和最短的时间,简明扼要地将教材的概念,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讲清楚,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精讲多练”这一原则完全符合何东昌的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5)在教材选定思想上的区别我国的大纲从1960年开始,都阐述了“选择教材的原则”。从表六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次大纲的原则虽然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一些改动,但“思想性”、“增强体质”、“科学性”、“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等一直作为选择教材的原则被强调。特别是“增强体质原则”是其中核心,这一思想在我国的教材中也体现的很充分。在日本虽然也一度把增强体质作为选择教材的重要标准,但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关于选择教材思想则与我国不太一样。在日本《小学体育指导书体育篇》中,关于教材的选择是这样阐述:“要考虑儿童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从而精选出基础的和基本的内容”;“教材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在培养基础运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到对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科学方法,同时,也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教育。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既有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又有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很早就有关于运动或人体活动时生理机能的复化、人体运动的机械作用,以及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等研究,主要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解剖学(或称人体机动学)方面的研究。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运动竞  相似文献   

7.
“养生体育”是由““养生”与“体育”两个词构成的,分别代表着两个概念。从两个概念的本质规定上看,“养生体育”显然存在着“同义反复”的错误。因为,“养生”一词是我国古代对人们养护生命、促进健康长寿活动的概括表达,也称作卫生、保生、摄生、道生等。而“体育”一词的使用在我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体育一词在含义的解释上虽然有一个演化过程,但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的思想一直是我国体育理论界所公认的体育的根本属性之一。如我国的体育理论教科书中写道:“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作为广义体育组成部分的竞技运动、狭义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它们虽在具体目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所差异,但其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增强体质,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最终目的这一层次上讲,“体育”与“养生”是不存在差异的。将“养生”与“体育”两词连用,显然是同义反复。  相似文献   

8.
于黎明 《精武》2012,(4):73-74
1体育的概述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受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也是为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我国  相似文献   

10.
如何利用学生兴趣搞好体育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体育兴趣包括体育心理兴趣和体育生理兴趣1.体育心理兴趣是指人对体育器材、在竞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赛规则、内容等不是由于肌肉收缩产生的兴趣。它是在运动或非运动状态下都可产生的,在教学中一定范围内增加体育心理兴趣刺激的密度或强度,学生对心理兴趣应激性下降或呈现下降趋势,体育心理兴趣培养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需要相应的兴趣刺激条件,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无教师设置刺激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不善自主学习。2. 体育生理兴趣包括主动体育生理兴趣和被动体育生理兴趣。(1)主动体育生理兴趣是人体经过运动时或运动后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种观点:体育部门只能由“内行”来领导,“外行”不能涉足。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不可不辨。人们都知道,体育不单纯是人体机能的竞技,也不单纯是通过多种运动方式达到增强体质的手段。体育随着劳动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  相似文献   

12.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 ,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 196 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首先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 196 9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 ,从而在世界上得到确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田继尧教授对于体育教学中“运动处方”的定义 ,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含意念性练习 ) ,为改进、完善、提高、增强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些器官和功能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的系列练习方法。近年来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探索和尝试 ,把运动处方教学归纳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与锻炼身体的教学方法。处方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是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授课形式 ,是通过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学习运用与运动处方自学自练的结合 ,以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 ,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入手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为目的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学校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学校体育整体化原则 :学校体育整体化原则是把学校体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发挥体育自身特殊功能 ,对学校体育进行整体设计 ...  相似文献   

13.
<正> 我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既不是增强体质,也不是掌握“三基”,而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习惯,最终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第一,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目的和“增强体质”,掌握“三基”相抵触。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或掌握“三基”,其实这种看法与学生的主观意识是相矛盾的。沈阳工业大学的任恩忠、吕德忠两同志在《掌握学生体育心理倾向,促进体育教改》(1986年全国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入选论文)一文  相似文献   

14.
<正> 1.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属于社会文化教育范畴,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广义体育由体育教育、竞技运动、体育锻炼三个基本方面组成。体育教育:体育(狭义)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相配合的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道德与意志品质的一个有系统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与逻辑思辨方法,从五育并举、身心协同、身体素质发展三维视角切入分析与反思“全面发展”视域下学校体育理念的意涵、价值与问题。研究认为:(1)基于“五育并举”参照的体育定位审视,不仅有助于明晰体育在“五育”体系下的功能定位,同时也为揭示学校体育助力“五育并举”的内生问题提供借鉴;(2)“身心协同发展”不仅作为学校体育基本观念持续影响大众认知,也在实践推展过程中与体育育人追求互为渗透形成融合共进关系,但也因身心发展步调不一而催生体育教学实践困境;(3)“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引入学校体育主要基于“身体素质”与增强体质的对应关系及课余运动训练与专业运动训练的一致追求,但由于存在教育学、训练学与社会学对接困境,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逐步暴露趋于理想化及难以落位问题;(4)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贯彻“全面发展”理念需要理清学校体育育人向度及与诸育的融合限度、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身心维度目标的协同并进与重新审视与合理定位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人类早已知道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有“生命在于运动”之说。因为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并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过体育运动来治疗疾病,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并使之逐步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体系——体育医疗。近年来,在体育医疗上又萌发了一个新芽,即内脏运动疗法。据有关报导:“用电疗器刺激颈部两侧的‘内脏运动点’刹时可见腹领以及胸、腹腔脏器在电刺激的推动下出现有规律的运动。”“这是依据生命在于运动的原理,(?)  相似文献   

17.
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学生存在各种的心理倾向,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应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变换性练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运用形式各样的练习方法来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其根据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兴奋扩散”的原理,当人的注意力长时间聚集在某一运动过程中,如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对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产生的新的连续的刺激,那么一段时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注意力扩散。因而学习某一动作时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超出意志的努力范围而认真的学习。变换性练习就是不断变换练习条件,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来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体质与健身专业委员会,于1996年9月23日在太原正式成立了.这是中国体育进步里程中的一件有纪念意义的大事.太原工业大学是体质与健身专业委员会的发源地,这也要铭记于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的史册.体质与健身的科学研究,必将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开拓前进,大大加速我国体育科学化进程.体质是研究健身问题的基础,如何增强体质是体育科学化先决条件.体育的科学化,应首先着重研究和解决对体质的认识和如何增强体质的问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仅是就体育论体育,则体育的科学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往,体育主要以运动技艺为业,没有重视如何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实际问题的研究.如今,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增强体质的教育(体育)跟运动文化娱乐(sports)二者目标方向以及内容形式方法的差别.运动文化娱乐方面要继续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真义体育(增强体质的教育)方面必须以增强体质为主业.  相似文献   

19.
运动技能本体论及其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本体论角度对运动技能这样一个既为大家所熟知又颇具现实性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旨在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功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运动技能是按照技能规律对运动行为的资源进行整合或调控的总称,包含目标、知觉、动作和练习4个要素;(2)运动技能分类是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并依据我国体育事业现行的“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二元结构特征所进行的整体性、多层次、连续划分;(3)运动技能本质是运动行为的潜能及其强化.基本特征表现为专门性、程序化和练习性;(4)建立了通过运动技能来提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函数关系,其应用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Y=f(Ms,Ts,S)。  相似文献   

20.
薛春花 《新体育》2023,(16):96-99
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学校对大学生的运动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大学生的运动需求比较有保障,但在假期或者非在校期间,大学生的运动状况也是运动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居家期间大学生运动状况的调查得出:(1)居家期间60.23%的大学生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至少一个小时;室内力量训练、快走、慢跑为居家期间大学生主要的运动项目;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减脂塑形为大学生居家期间锻炼的主要目的;大学生认可运动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学校体育课程,网络媒体、运动APP软件以及体育公众号等是居家期间大学生运动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认知的主要载体。(2)居家期间影响大学生运动的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大学生锻炼的动机(减脂塑形、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外在因素(学校体育课、运动场地设施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家长的要求等)。最后,为促进大学生运动的长远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规范社会媒体的宣传内容;(2)紧跟时代发展,创新学校体育课程;(3)提高家庭运动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