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分数乘以分数的式题。 2.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索问题的精神。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单位“1”的一部分的几分之几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教具学具: 教师学生分别准备长、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及幻灯、  相似文献   

2.
一、起因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分数,学生再接触百分数,对于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很是不解。再分数毕竟源于分数,学生很自然地认为分数与百分数属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分数具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这是长期学习属种概念所产生的迁移所致,正如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样。尽管教师再三阐释,学生还是懵懵懂懂。  相似文献   

3.
一、片断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区别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创设了“信封拉纸”的情境。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然后神秘地问学生:藏在信封里的信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此时,教室里像砸开了的锅一样,长方形、正方形的呼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拉出信纸,学生看着教师拉出的是长方形纸,猜对的学生鼓掌叫好,猜错的学生要求教师再来一次。此时,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作出判断。教师第二次拉出的是正方形信纸,第二次的场景比上次更热烈,这次猜对的学生激动着从座位上跳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次同课异构的数学研讨活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分数"一课,两位教师的创意设计、机智调控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撷取两位教师教学中的精彩片断,与大家共赏。教学片断一:在"动"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问题,现在你们能将信封中的学具(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与1个圆)和同桌平均分一分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分学  相似文献   

5.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课的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识别这两种图形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答有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时,首先必须重视学生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认知结构的建立。上课开始,教师可先出示几何钉板(如右上图),让学生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1)哪些图形是长方形?你为什么说它是长方  相似文献   

6.
<正>接连听了启东市实验小学陆伟杰老师和张家港市乘航小学钱颖萍老师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例,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中,都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观察操作、猜想合作、体验成功。一、猜谜入手突出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首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抓住事物的"特征"很重要。两位老师都从猜谜语入  相似文献   

7.
圆的周长     
一、从情境引入问题。教师投影出示如图示动画,由两只小狗分别沿圆周和正方形赛跑,引出正方形和圆的周长比较问题,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区别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创设了“信封拉纸”的情境。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然后神秘地问学生:“藏在信封里的信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此时,教室里像砸开了的锅一样,长方形、正方形的呼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拉出信纸,学生看着教师拉出的是长方形纸,猜对的学生鼓掌叫好,猜错的学生要求教师再来一次。此时,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作出判断。教师第二次拉出的是正方形信纸,第二次的场景比上次更热烈,这次猜对的学生激动着从座位上跳起来,并高喊着“耶、耶”。此情此景。让激师感受到学生的天真与热情。  相似文献   

9.
最近,学校组织送教下乡活动,两位教师同上了“统计”一课,教学设计大体相同,引导学生在动态的情景中学会打“√”的统计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学伊始,学生数一数图形管理员——乐乐猴管理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各有多少个。由于课件出示图形的速度较快,图形的种类较多,学生数出的结果各不相同,随之产生正确、快速统计的需求。接下来两位教师都预设一个探索统计策略的环节,但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耐人寻味。案例一(高老师):师:你能想办法数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各有多少个吗?生1:画图形,把三角形和三角形摆在一起,正方形和正方形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前不外,我听了两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同一课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在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边、角特征时,两位教师共同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但操作时机和角度互不相同,教学效果自然也呈现出了明显差异。相关教学片断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听课笔记上记录了这样两个案例。案例1:面积与面积单位通过课开始部分的教学,学生已经理解什么叫面积,然后教师欲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学生纷纷猜测,意见不一)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几名学生手举得很高,教师请其中一位学生回答)生: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乘宽计算出它的面积,再量出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乘边长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一比就行了。师(尴尬地):你真厉害,怎么连这个也知道了呀?生(得意地):我们“…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例2"的解题思路是将数的计算转化为正方形图形,学生很难想到用这种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从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法开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异分母分数加法,有时用通分不容易解决问题"的心理,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探索有限个分数相加和无限个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回顾与反思"和"变式拓展练习",让学生形成利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感悟转化策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学完“分数的意义”一节后,练习册中的一道题引起了教研组内教师的争论。对于笔者认为根据分数的意义来判断,答案是唯一的,即阴影部分应表示为24。理由:总体来看该图是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若将两个阴影三角形拼合起来,阴影部分共为2份。另一位教师认为:阴影部分用12、24、48  相似文献   

14.
一、起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分数,学生再接触百分数,对于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很是不解。百分数毕竟源于分数,学生很自然地认为分数与百分数属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分数具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这是长期学习属种概念所产生的迁移所致,正如长方形与正方形、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样。尽管教师再三阐释,学生还是懵懵懂懂。屡经尝试,进一步加强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勉强区分了分数与百分数的不同。然而,这种劳神费力有何意义呢?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为何不能统一?如能统一,还要这种无谓的负担干什么?更何况,《标准》指出:…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不仅有利于他们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下面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一、提供素材,以利探索为了给学生领悟“分数的基本性质”创造条件,教师可提供下列探求新知识所必需的素材。素材1:发给每个小组若干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16.
折纸巧解题     
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道题:下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个分数又等于哪两个分数相乘的积? ( )/( )=( )/( )×( )/( ) 学生不难写出等号左边为3/10,却难填写出3/10=( )/( )×( )/( ),这时我便让学生各自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块(正方形也可以)引导学生先沿守则边对折。  相似文献   

17.
折纸显异同     
折纸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时,可预先帮助每个学生准备好长、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一)重合对边的折叠。通过对折,让学生比较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特征。程序有三:(1)连续用上下、左右对折的方法,使长方、正方纸片的四个角分别都重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到、触摸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相等的。再用三角板量出四个角都是直角。(2)、(3)分别把两张纸片沿对边的中连点线对折,让学生观察到、触摸到长方形、正方形的两组对边都是分别相等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桃源县漳江小学郑老师采用“教师铺路架桥,学生主动探索”的办法,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较好,现简单评介如下。1.抓基础训练,为对比铺路。教学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出示以下三个长方形让学生看图填空: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呢?下面一个真实的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案例“:面积的含义”中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片断如下:教师出示面积比较接近的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生1: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角对齐,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掉后放在正方形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放在上…  相似文献   

20.
1 小组探究 ,共同参与。师 :你知道哪些分数?生 :1/3、2/5……师 :大家知道了很多分数 ,请你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分分 ,并用分数表示 ,好吗?生 :好。(教师给每组提供了这样的学具 :正方形纸一张、10个小方块、一捆小棒、一袋红 ,黄圆片、一条线段)每个学习小组按教师指导打开材料袋 ,拿出各种材料 ,开始动手分分、说说。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了解情况。2 汇报交流 ,力求创新。师 :大家得到分数了吗?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积极举手)生1:把这张纸先对折 ,再对折 ,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1/4。(学生鼓掌)生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