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一向对文学阐释构成挑战。对小说的阐释从意义到结构,涉及到时间与欲望、道德与非道德等主题;象征、反讽和戏仿等后现代表现手段;叙述狂欢的审美价值等。文章从多元阐释的视角审视小说,提出多种阐释背后隐藏的阐释与反阐释之争,并通过引入读者视阈来揭示多元阐释内在的必然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对文学的阐释人们更多注重于抽象思辨,即一种形而上学阐释角度。科学研究方法一直未被重视。但随着社会发展,学术越来越无法"沉静"而趋向于功利主义,台湾学者简锦松的现地研究方法,作为一种新颖文学阐释方法,为文学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角度,同样,这种研究方法也遭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反对,他们根据现地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不同的反对意见。此文旨在通过梳理这种新的文学阐释方法,揭示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以及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电影观赏角度剖析电影作品所包蕴的化价值以及电影化阐释的价值。电影作品中可供或易被电影观众接受、理解、阐释乃至借鉴的电影化价值主要有民俗学价值、社会学价值、生命学价值、哲学价值以及宗教学价值。电影观众各具个性的观影行为使静态的、内容丰富的电影化得以动态地、多姿多彩地展现。电影化阐释活动在满足和提高电影观众审美情趣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实现、完善和发展电影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郭子旻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1):65-68,77
从读者的角度,分析接受美学在理论阐释空间上的突破。认为接受理论瓦解了传统文学阐释追求恒定不变的作者本质的局限性,使读者因素在诸如"期待视野"的心理以及对文本"空白"填补想象中得到凸显,在读者主动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作品的意义得到再生产。但是,在这种文学阐释范式的读者转向中",过度阐释"的存在是理论上有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阐释的历史,而关于海伦形象的阐释史,使历史与想象的界限更加模糊。从伯罗奔尼撒的光明女神到丽达与宇宙之女,从荷马的《伊利亚特》到欧里庇得斯的《海伦》,这个女人的面目在历史的迷雾中扑朔迷离。假如虚构也是一种历史,那么追索神话、文学与艺术中的海伦,就是对历史的一种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同一性幻想缘起于庄周梦蝶,物我、主客同一的幻想,在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中有儒家诗论"诗"与"志"同一和"以意逆志"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了理想的读者,即知音。与其说存在同一性幻想,不如说是阐释者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理解作者创作文本的本意。阐释者从各自角度还原本意很困难,那么,如何尽可能地实现作者本意便是趋向文学阐释同一性幻想的关键。趋向同一性幻想对阐释者自身和在文本中发现两个主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文学经典置于思想史的场域中考察,或利用思想史的角度理解文学经典,不同于运用单一理论方法讨论文学文本的阐释策略。思想史语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1)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念,如何凸显在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中;2)我们思考这些价值观念的基本方式;3)反思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文学经典所作出的一系列选择。从思想史视野切入文学经典阐释,便于:1)揭示经典产生及传播过程中的精神价值,2)反思文学史上某些作品的"被经典化"问题及其意识形态功能,3)对照现有文学经典史,找寻文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4)感知文学交流进程中那些思想史文本的独到价值。一句话,文学文本只有在思想史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确认其价值与意义。拓展经典阐释的学术思想空间,以思想史语境式的解读与分析,得出有益于当下社会及人生的启示价值,才能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的阐释功能主要包括对文学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叙事形式的阐释两个方面。关于生态批评内容的阐释,批评家虽然要以生态意识重新观照中外文学经典,但更要关注的是立足中国现实写作的"生态文学";关于生态批评叙事阐释,应该认识到小说叙事形式本身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是"有意味的形式",应坚决反对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批评的运用的"语言工具论"色彩,要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打磨,以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学阐释的超越性包括时代的超越和心灵的超越。时代的超越依赖于心灵的超越,心灵的超越也必然要落实到时代的超越上才有意义。而时代超越和心灵超越只有在文学阐释的文本超越中才能够实现。文本超越则依赖于阐释者对文本的深刻反思与对话。  相似文献   

10.
詹姆逊建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这一阐释学的建立标志着他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文学形式思想的形成。詹姆逊从"辩证的文学批评""文学是一种社会的象征性行为""意识形态的遏制策略""乌托邦和意识形态"和"三个同心圆阐释模式"五个方面,阐释文本形式与内容、意识形态的关系,主张从形式着手对文本进行阐释,在分析的终点与政治(意识形态)相遇,最终揭示文本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无意识。詹姆逊对于文本审美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的强调,使形式成为文学批评的立足点,对中国当代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熹围绕“以意逆志”所作的论说,体现了他对经典理解问题的一些看法:一个理解过程能够实在地形成,主要靠读者“以意逆志”活动所达成的思维性沟通;经典作者(文本)的原初视域在理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撇置文本本意、强经就我的解读行为无法使理解真正形成;读者“以意逆志”,所获得的意义多为经典作者(文本)的原意,但有时会是新的意义。朱熹的“以意逆志”论,与其相关理论阐述和解经实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左传》叙事既有解释经义的功能,又有表达叙事者自身历史认识与评价的功能,超出了“春秋大义”的限定,从而导致《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之间存在张力与不合,并使得《左传》叙事在后世义理的标准下遭到严厉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13.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一经引入我国,立即引起翻译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分析国内翻译理论研究及口译教学现状入手,探讨翻译行为理论与目的论对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性,笔者认为该理论对翻译专业口译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译人才,高水平专业译员成为紧缺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口译课堂教学的思考,指出了口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办法,高校应该明确口译教学的目标定位,并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及口译相关课程的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出专业型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的破产法迟迟未能出台,新的相关司法解释却于不久前颁布.文章从10个方面对新旧司法解释作了简要概括的比较,指出其中的变化与不足,希望对于增进人们认识和理解新司法解释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同声传译工作的成败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基本常识。文章从各个角度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同声传译工作的任务和口译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18.
使用Cool Edit Pro 2.0软件采集数据,通过对4名在校大专院校学生汉英口译过程中的非流利现象的分析,探讨导致受试在口译中产生非流利现象的原因及非流利类型,并分析了性别对流利性影响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差异,从而为大专院校的口译教学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越来越多的外语院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就业要求开设口译课.但是一哄而上的结果是教学效果低劣,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学生的恐惧心理.本文探讨口译课程开设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虚拟语气的翻译是口译教学中的难点。文章在阐述虚拟语气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从句中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英汉虚拟语气在表达上的异同,着重探讨了运用添加词汇、调整句法、借助上下文逻辑关系及语言环境等手段来准确地翻译虚拟语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