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提高旅游城镇化质量是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设施建设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上述四个维度及其下设的30个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为我国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的保护形式有很多种,为我们所熟知的有修建名人故居、博物馆等。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迅猛,乡村旅游亦是如此。本文从学理、学法以及实践角度探讨了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传统村落发展的方式,以寻求给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皖南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和依据。在对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对该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为7.94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起源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载体便是村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重视发展速度,导致城市迅速扩张,许多作为文化传承与见证的传统村落面临消亡的危险局面。同时,由于人们对传统村落重视不足,发展受限,人口快速流失,村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随着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提出,村落要积极谋求可持续发展,既保护村落的传统与特色,又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本文意在探讨“互联网+乡村旅游”大背景下,传统村落如何把握机遇,走向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域旅游基本单元的科学划分是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全域旅游基本单元的适宜性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实现旅游发展的分类指导。文章通过全面思辨“全域旅游”概念并确定“全域旅游基地”内涵,明确其空间组织结构,界定村落的基本单元属性,基于村落旅游业关联方式构建其适宜性评价的要素体系,确定适宜性评价方法和全域旅游基地的空间范围划定方案,以凤凰县282个村落(含社区)为单元,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全域旅游基地是以旅游业基础雄厚的具体目的地为核心的,以客流、物流、资金流等为纽带联系的,产业融合关系稳定的基本单元的集合,表现为一个边界相对清晰的空间单元;(2)以旅游业六要素和乡村种植、养殖、加工3类产业数据建构客流联系与物流联系两个评价模型,加总得到适宜性指数,并依据适宜性指数可以将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村落(社区)划分为核心区、适宜区(又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适宜单元)、培育区和非适宜区4类6等级单元。(3)凤凰应当依托沙湾社区、三王阁社区、古城社区、虹桥社区、齐良桥村5个核心单元,大力提升雄龙村等28个一级适宜单元,稳步发展土桥坳村等16个...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景观的研究是偏远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梳理了长坡村保护与发展中生产性景观面临的困境,分别将生产性景观实践运用于村落庭院、村落水系、村落良田、村落其他方面四个层面.以此来探讨保留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实现传统村落的转型与发展的可能性,以期对长坡村的旅游振兴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8.
杭州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了理清杭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19个评价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杭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杭州乡村旅游发展受到经济动力因子,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动力因子,社会服务动力因子和旅游资源动力因子等四个主导因子的影响。最后在动力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杭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城市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外出旅游的机会增多,以田园风光、乡村民俗和乡村生活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本文首先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的自身特色,并以临清市乡村旅游规划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并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体系进行了尝试,为乡村旅游规划工作的开展做了基本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前提。阳朔拥有非常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阳朔乡村旅游资源,该文对阳朔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出发,讨论了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及机遇与挑战,并辨析了乡村旅游与农家乐、民俗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旅游的定义提出了和谐旅游的概念体系。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和谐度评估中,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子模型进行了测算。以文峰山景区为例,计算分析了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10年文峰山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16354hm^2/人,当地的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32127hm2/人.生态盈余为0.015773hm2/人。由此可知研究区域旅游生态足迹处在旅游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旅游生态占用率不高.旅游业处于和谐发展状态.说明景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简析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及旅游吸引物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先旅游业而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处于潜在的待开发状态。旅游资源被开发而进入市场后,旅游资源就转为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直接指向旅游者的游览目的,以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求为专有的和全部的目的。它是旅游产品的必需部分,而旅游产品是一项系统产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可持续发展从思想走向科学,从思想走向实际行动,旅游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化兴起并应用于一些产业。其产业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特性,要求建立旅游产业生态系统,使其产业发展更加生态化。因其旅游业涉及人数多,关联带动效应明显,在旅游业中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有助于推进社会公众环境伦理道德、旅游者绿色消费理念的树立,有助于促进其他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为了减少旅游循环经济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及对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需要对旅游循环经济与生态化采取产品导向、环境管理、延伸生产者责任和导向、环境伦理导向等策略进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控,以促进旅游循环经济与生态化的良性发育与运行,使旅游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5.
处于阴影影响下的永州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永州这一旅游阴影区存在旅游资源阴影、客源区位阴影、交通区位阴影、旅游区形象阴影和人才吸引阴影。其发展策略是:实行产品差异化;塑造特色的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大力进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相似文献   

16.
环境意识是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意识形态,它不仅要求规范个人的生活方式,还要规范社区与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当前,旅游者的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因此,有必要在正确认识环境与旅游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意识。从而对旅游发展中的生态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影响;有助于实现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目标;为政府干预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培养和提高公众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提供理念。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节假日体制的调整,给旅游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会,这种情况促使各地旅游商不断去开发、挖掘各种旅游资源。利用音乐作为旅游景区的传播媒介,可以发展旅游景点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旅游文化对旅游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翻译是传播旅游文化的重要途径,旅游文化的差异又影响着旅游资料的翻译,从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价值观等方面都会对旅游翻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青河县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青河县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