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体何以走红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向来不拘一格,力求创新.从早期的"我顶",到后来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网络中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流行语,并且强势渗透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甚至影响人们的日常表达.而现在,一种新的网络话语方式,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力度影响亿万网民的说话方式,这就是网络流行体.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网络发展所带来的附带品。"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像"7758"表示"亲亲我吧"",886"表示"再见"。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言有创造性、形象性、方便性、娱乐性、主  相似文献   

3.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档案之歌     
档案自嘲说:为什么我会躺在黑暗的库房枕着冰冷的箱柜我的一生难道就这样度过难道我就只能在封闭的黑暗中摸索徘徊难道就没有我闪光的时候机会总是有的就看你是否有可利用的价值人们常说需要时你就有价值千年老纸做得药不需要时你就什么都不是在有些人眼里我就是这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就不重要档案人默默无闻的劳动着在七彩世界里我是一种痕迹虽然不懂却也明白档案人也想成就七彩的人生一份文件里看出一个世界一盒档案里转出一个乾坤把价值握在掌中把信息传向茫茫人世我不时的闪光让纠纷成为过去我不时的闪光使机器欢歌线路通畅危险排除技术…  相似文献   

5.
黄莉菁 《出版广角》2015,(10):92-9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媒体报道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接地气儿的网络新词,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但由于报刊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因素,如果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把关不严、滥用网络新词,就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因此,本文就报刊在网络词语的使用对青少年的知识建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论述的内容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7.
"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早年互联网上的一句名言.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自从有了"人肉搜索"引擎之后,"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能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且还能知道你是一条什么狗."现在流行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1]近年来,"人肉搜索"侵权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方强烈关注.如何在互联网中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正信息时代,壮大主流舆论的难度加大,挑战更为严峻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涌现、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我写你看、我说你听"的单向舆论格局,进入了"碎片化"、"互动式"的多维舆论格局。如果不注重舆论引导,社会就可能出现"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如果不注重舆论引导,媒体就可能面临"罗生门"挑战,即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真相,但把所有人看到的事实合在一起,结果  相似文献   

9.
时尚二字,《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当时的风尚"。既为"当时",因而也摆明了说,风靡于今天的时尚也许在明天就变成了凋零的黄花。但一切的一切都不能阻止人们对时尚的追逐、热爱乃至顶礼膜拜。或许,身处喧嚣的都市,人们都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而时尚的本意也是教会人们放弃习惯的深沉,选择及时行乐的大同。时尚变幻莫测,时尚充满了诱惑。这不,眼下就有一大把绝对刺激和美感的时尚在我们的周围粉墨登场、招摇过市。我们姑且将它们称为"酷时尚",即很酷很酷的时尚。我为网络狂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他拥有N个红颜知已或情人,请你千万千万不要感到吃惊,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给人们提供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仿照或套用一下:世界上最荒唐的对视,是有人正在往脸上扑香粉,有人却盯着那脸上的黑痣嘲笑不已.这话缘起于两个地方摊上的两桩事. 一是浙江温州先后有人悬赏20万元、30万元邀请瑞安市苍南县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很快,浙江省温州市环保局在《温州晚报》刊发整版广告,盘点该市环保局2012年工作七大成就,称公众对生态环保工作满意度提升4.6个百分点,且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显然,二者的对话不在一个频道.百姓眼里的河流已经变黑变臭,无论是生活垃圾还是工业污染造成的,"开宝马喝黑水"的日子不是小康社会的理想,污水里照不出"美丽中国"的影子.而在一些官员眼里,"这事不赖我",为了治理污水,我们可没少下功夫,我们的环保成绩在省里都是先进,捧回了那么多奖杯奖状,多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11.
伟人对我的影响当时我不懂,一些政治术语我真不懂,我不懂政治。可是我们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我们常去中南海,见到的都是最高级别的国家领导人物,谁跟你讲几句你都是受教育啊。我们不是事先通报的,我不知道今天晚上唱什么戏?到了时候,才告诉你唱什么戏,那都要跨好多行当的,你就得唱,还不能唱错。多亏了小时候学到肚子里,戏宽啊,什么都会!  相似文献   

12.
徐展 《青年记者》2012,(23):52-53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基本载体——网络语言不仅得到了网友们的大力追捧,而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和专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2011年最新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1版就收录了大量网络"潮语",如"房奴"、"秀场"、"学历门"、"晒工资"等.  相似文献   

13.
一般情况下,螃蟹是不会被挤死的.但如果是在竹篓里,下面的螃蟹拼命央住想往上爬的螃蟹,互相"竟底",就难说了. 中国人比较喜欢"竞底",这个专家嘴里的词儿,核心意思是说:宁可一起往下走,绝不允许你出头.经济学家给我们举了个例子:都是开修车铺,中国人在城东,犹太人在城西.起点一致,各做各的.  相似文献   

14.
如果要评选2008年中国网络最雷人的词汇,"山寨"绝对能跻身前三名.短短一年里,你会发现身边很多人用起了"山寨"手机,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老孟在网上要举办"山寨"春节联欢晚会,叫板央视春晚.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暴力是以网络为载体,用言语攻击的形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在思想或心理上对他人产生某种程度的伤害的行为.这种无形伤害他人的行为正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启了一个新的网络群氓时代,网民也得到了"网络暴民"的称号.代表事件有2006年2月的"虐猫事件",4月的"铜须门事件",2007年11月被称作"铜须门事件"翻版的"小三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一、一句温情呼唤引发的话语狂欢 在网络搜索引擎Baidu上输入"贾君鹏"三字,你将得到约9,790,000篇相关页面,其数据之庞大,让人瞠目结舌.贾君鹏,何许人也?这一切追根溯源要从2009年7月16日上午11时许发表在百度魔兽世界吧里的一个简单不过的帖子说起.帖子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贴中内容只有同样流行于网民间的缩略语"RT"(意为"如题")二个字母.  相似文献   

17.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18.
近日,冯小刚发布微博炮轰媒体滥用"丝"一词,引起争议。年初,也有政协委员对媒体滥用"丝"等网络语言提出了质疑。那么",丝"一词适合在大众媒体上出现吗?对于类似"丝"的网络语言该如何看待?近年来,随着网络热词、外来词以及方言词的逐渐增多,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也经常在新闻媒体运用一些所谓的网络热词、英文单词及外来词汇等,这就产生了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在传播学专家看来,媒体应该自律,应注重媒体伦理和媒体道德,使用网络词语时须有一定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孙建清 《今传媒》2007,(2):32-32
如果你到小书摊上翻翻杂志或报纸的副刊,经常可以看到署名"佚名"的文章,有些时尚类、生活类、励志类杂志竟然一期杂志上有四五篇署名"佚名"的文章.在前几年里,我对"佚名"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写作能力真是了得,就跟批量生产一样.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佚名"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正确的读法应当是遗名或隐名.  相似文献   

20.
事件回溯与群氓的理论基石 2009年7月16日上午10点59分,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在百度"魔兽世界"帖吧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帖子,它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点开却没有内容,可算是一个公认的"水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水帖",竟然在短短一天之内创造了710万的点击量和30万的回帖数,成了中文网络上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 帖子在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并已有17028名网友跟帖回复.一名自称是"贾君鹏"的网友在跟帖中回复称, "我今天不回去吃饭,我现在在网吧吃饭呢.你帮我给妈妈说一下."不过该名自称是"贾君鹏"的网友却很快被其他网友戳穿,发现该ID的注册时间为7月16日11点,比发帖时间晚一个小时,"肯定是恶搞的".其他跟帖的网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