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1 18世纪的俄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中,数量最多、发展最不平衡的工场手工业当属领有制工场手工业。要确定这种工业生产形式的经济性质在理论总结上仍然感到困难(波梁斯基:《18世纪俄国工场手工业的经济制度》,莫斯科,第161页)。处于畸形发展状态中的领有制工场手工业,乃是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政府派遣国家农民服偿劳役)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的工业形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互相结合。它的生产力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生产关系的性质则属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两种生产方式,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确是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18世纪初叶至19世纪中叶,前后100余年(1721至1840年),沙皇政府特许贵族和商人私人占有土地,开办矿山工业和加工企业的工场手工业,并拨给资金、原料和作为劳动力的国家农民,这种工场手工业,被称之为“领有制工场手工业”。  相似文献   

2.
俄国工场手王业产生于十七世纪农奴制居于统治地位的条件之下。从十七世纪后半纪至十九世纪前半纪,经历了绵延长久、反复曲折的变化,并形成为具有明显特点的阶段性。它的历史全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形成、发展、繁荣和转化四个阶段。甲、形成阶段(十七世纪后半纪) 工场手工业是小手工业和带有资本原始形式的小商品生产同大机器工业(工厂)之间的中间环节。由于清除封建分裂割据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迅速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17世纪是法国社会消费的黄金时期,虽然消费依旧是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商品,但社会消费更主要的体现为城市社会上层时奢侈品消费的特征.这种消费特征对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言,给正在发展中的早期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市场,这时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不裨益,也对传统的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生产组织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始于18世纪中期、结束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主的工场手工业模式,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确立,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各国纷纷进行社会制度变革,使之适应飞快发展的经济形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核心的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变革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派诗人在这一时期占据了文坛主流。本文通过对雪莱诗歌的解析,探讨促进资本主义制度飞快发展的工业革命对雪莱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期湖南资本主义工业处于初兴阶段,到五四运动前湖南近代工矿业和手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湖南资本主义发展给湖南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带来了湖南社会结构的变化,即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浅论孙中山的近代化思想吴小妮所谓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由封建专制统治下落后的小农经济社会,向近代民主制大工业社会迈进的历史变革过程,正象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同时“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滞后性张祥云杨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曾预言:“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是法国社会消费的黄金时期,显然消费依旧是基本的农食住行等商品,但社会消费更主要的体现为城市社会上层对奢侈品消费的特征。这种消费特征对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言,给正在发展中的早期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市场,这时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不裨益,也对传统的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生产组织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是19世纪40至50年代俄国自由主义的思想流派。他们提出了俄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相互论战。斯拉夫派相信俄国的独特命运,把彼得一世以前的"神圣"罗斯理想化;西方派则坚信俄国要走西欧已经走上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赫尔岑的"农民社会主义"理论和俄国民粹派运动,是两派论战的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是在股份制基础上产生的.股份公司的渊源可追朔到几千年前.最早的雏形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中.十五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一批邀请每个市民入股的商业经济组织.这时的股份制经济组织.已经开始担负经济职能了.十七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在股份公司制度上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产阶级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的推动下,光靠单个资本的积聚速度太慢而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便通过资本集中,把众多的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股份公司就是实现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资产阶级依靠资本集中,扩大了股份公司的规模.股份公司在与单个资本,大股份公司与小股份公司的竞争中,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它们用雄厚的资本进行积累,扩大再生产,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力求提高劳动主产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推动了主产力的巨大发展.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通过股份公司,使资本大量集中,产生了工业资本的垄断,在工业资本垄断的基础上又产生了银行资本的垄断.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互相渗股,资本渗透,产生了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以掌握股票控  相似文献   

11.
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已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大会根据我党面临的情况,首先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手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 ,陕甘宁边区的传统手工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但到 30年代前期开始衰落 ,红军在执行工商业政策上的失误是造成传统手工业衰落的原因之一。抗日战争时期 ,手工业是边区自救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手工业的增长中 ,政府政策和政治动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边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是在传统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一种新的经营体制。这种新体制既包含了传统的形态 ,又吸收了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 ,把股份制引入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政府权力和民间传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成为边区手工业经营中的一个特色。手工业的增长改变了边区乡村原来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 ,引发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推动了乡村小城镇和集市贸易的形成以及乡村商业的活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谈到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时指出,这里虽然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的同一原则,但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不同,“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在内容上,反映的是私人生产者间的关系,由于劳动力也成了商品,还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形式上,它是通过市场、货币交换来实现的。而按劳分配,尽管劳动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中期,在俄国出现了一个被官方教会认为是"分裂派"的民间宗教派别——旧礼仪派。由于居住地自然环境的限制和政治地位的影响,旧礼仪派不得不转而从事工商业。到19世纪及20世纪初,旧礼仪派的两大派别——教堂派和反教堂派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著名的旧礼仪派商人家族甚至还与俄国1917年革命有密切的关系。旧礼仪派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观原因是共同的旧信仰和社团组织,客观原因是历届沙皇政府对旧礼仪派实行的不同政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由于时代形势的变化,其创立的理论完善发展的需要,把目光投向俄国农村公社,得出俄国农村公社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示范和帮助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结论。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正确把握和理解马克思晚年的这一创造性设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不到七年的时间,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学说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具体实践的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我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广阔道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开始衰落。但是楚国对江汉平原的开发在这一时期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业上,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粮食生产效率高;手工业上,漆器制造业和丝织业发达;商业上,国内市场繁荣,对外贸易也比较发达。这种卓有成效的开发为后来宣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结合"Pro/E模具设计及分析"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在该课程教学中,将教室、机房作为工场,工场作为教室、机房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工场化和工场课堂化。  相似文献   

19.
唐代扬州手工业代表着当时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是唐帝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各个侧面介绍了唐代扬州手工业发展情况 ,并剖析了它取得繁荣的原因 ,对今天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列宁对按劳分配的分析首先,列宁阐述了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不可避免性。他说:“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说明这个社会最初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一‘不公平’现象,却不能立即消灭‘按劳动’(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费品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