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个子系统,已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构建长三角体育旅游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培养和引进体育旅游专业综合人才、推出特色体育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体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打造山东"三山两湖"体育休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山东"三山两湖"区域开展体育休闲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三山两湖"不但含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拥有发展体育休闲旅游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打造"三山两湖"体育休闲旅游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据此提出构建"三山两湖"体育休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原则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湖北省内的国内国际知名体育赛事活动、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等优势体育资源与湖北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经过市场整合已初步形成一些体育旅游线路和项群。系统调研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提出构建湖北省体育旅游圈的原则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剖析,针对目前各市县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分布、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和各区域民族民俗资源情况以及省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点开发、整体发展的思路,构建了"四圈两区"体育旅游区域发展模式.并通过对四个旅游圈和两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推行策略.  相似文献   

5.
构建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SWOT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构建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优势、劣势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有关研究拓宽思路,整合资源,使长江三峡体育旅游能更好地持续发展。应树立三峡体育旅游形象,充分挖掘巨大的市场潜力,提高三峡体育旅游竞争力,力争使三峡体育旅游圈成为实力较强的品牌区域。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与其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很不相称,经济落后、收入偏低、认知不足、宣传不够,是制约山西省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山西省体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优势分析,结合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环境,提出了培育体育旅游精品,构建山西省体育旅游"三纵",即沿黄线、大运线、太焦线;"三横",即北线、中线、南线;"三圈",即晋北、晋中、晋南体育旅游圈的开发格局,旨在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京津是一个地域概念,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山东的部分地区。通过对该地区各种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提出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战略概念,认为可以将该区域的体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体育旅游圈。  相似文献   

8.
广西桂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景观,构造出以山、河、岩、泉、洞、峡、湖、瀑等为主体的自然景观组合,并形成大量高品质体育旅游资源。近年来,桂林体育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体育旅游的意识、氛围不强,媒介宣传不够;体育旅游设施建设及其配套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区域一体化旅游实体的发展对桂林体育旅游产生了威胁等,因而,提出以构建"大桂林体育旅游圈"为载体来规划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SWOT分析江门侨乡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整合体育旅游资源,提出江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使之快速融入珠三角粤港澳体育旅游圈,建立江门侨乡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发展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产业,既是武汉城市圈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促进旅游产业深度开发、完善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了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等方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及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SPSS与AMOS数理统计法,选取武汉"1+8"城市圈的高中体育教师为被试,编制适合本土化的《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在检验该问卷适宜性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2)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以情绪衰竭维度检出率最为显著,"比较严重"程度高达66.6%;其次,低成就感维度检出率也较高,"比较严重"比例为60.2%、"非常严重"比例为32.5%;3)武汉城市圈高中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学历、课程性质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论和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利用湖北统计年鉴和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等的相关数据,重点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方面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环境,研究认为武汉城市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城市体育圈的发展模式及其体育资源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在综合考虑影响都市体育圈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体育圈的发展原则和规划框架。同时,研究认为,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模式应呈环状分布,且应由城市体育中心区、城区体育圈以及近郊区、城镇和乡村、远郊区3个环状体育带组成。  相似文献   

14.
朱文琪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546-548,580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对武汉市户外运动消费者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其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武汉市户外运动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对提高武汉市户外消费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户外消费处于中低水平;影响武汉市户外运动消费者行为主要因素的排名依次为:商品性价比、经济收入、促销活动、品牌形象、购物环境、服务态度、地段与交通、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15.
对于建设长江三角洲体育圈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金国祥 《体育科研》2003,24(6):11-13
从苏、浙、沪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体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出发,对于建设长江三角洲体育圈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体育资源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体育资源可以从资源层面、市场层面和体制层面三种模式进行整合,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体化路径、目标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生活体育设施构建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活圈理论,结合上海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方式的时空特征及其体育行为对生活体育设施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加强城市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是促进城市体育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日常生活圈、周末生活圈、节假日生活圈的体育设施布局框架,明确了这3种生活圈的体育设施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体育赛事产业集群在经济影响上,它能促进专业化分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集聚经济;在社会影响上,它能提高地区知名度,提升城市品牌识别度,推崇地区独特魅力;在文化影响上,它能深度演绎地区文化,提高地区文化生产力.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武汉市)进行体育赛事资源条件分析,并针对其特有的水上资源、赛马文化资源、汽车制造业资源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资源,构建武汉市水上赛事产业集群、赛马赛事产业集群、赛车赛事产业集群及电子竞技赛事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业集群对经济的有效推动作用的日益增大,产业集群日益成为社会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从区位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增长极理论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等出发,分析了体育产业形成的理论基础,强调了武汉在8+1城市圈中的领导作用;同时用PEST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现实基础,指出政府、企业、社会和消费者要协同合作,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提升无形资产价值,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最终带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