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谢远基 《武当》2023,(3):14-18
<正>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之一,研究传统太极拳与现代竞技太极拳异同,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促进太极拳术运动发展,很有意义。一、从理论基础上看,传统太极拳比竞技太极拳受传统太极理论影响更为深刻,竞技太极拳则更多地受到了现代体育理论影响其一,传统太极拳以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出我国太极拳科研现状的特点。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一,加强太极拳理论科学化的研究;二,开拓武术人体科学研究;三,发挥各学科的综合研究,加强横向联系;四,加强太极拳发展的战略研究:1、大力开展青少儿太极拳运动,努力贯彻从小抓起的方针;2、加强太极拳医疗保健作用研究;3、发挥教练员和体育院系的科研优势;4、继续挖掘整理太极理论与技术精华;5、创新太极拳套路、推手、太极散手的设计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对保护太极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太极拳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是具有代表性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保护处于起步阶段,其保护的理论还需借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综述等方法对太极拳无形资产进行研究,初步阐述了太极拳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和基本特点;从太极拳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阐明了太极拳无形资产开发的主要方向及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太极拳无形资产的策略,力图为发展我国太极拳产业和开发太极拳无形资产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太极拳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当前高等院校太极拳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等院校应承担起太极拳人才培养的重任,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完善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来源,提高生源质量;扩大国际交流,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技术、深厚理论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太极拳人才,为太极拳的普及、发展及“文化走出”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有关太极拳起源、市场化发展以及从发展理论角度对太极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太极拳起源的认识多停留于单一方面,未能充分阐释各流派的的关系:市场化发展是太极拳发展的主题,但现有研究对以上实践的理论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从发展理论角度对太极拳的研究,多停留于现状与对策层面的探讨,对发展规律、发展动因、发展代价的研究还涉及不深或尚未涉及.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营销管理相关理论探讨研究太极拳产业化逻辑问题。结果表明:太极拳产业化逻辑按照:构建太极拳公司型组织,以公司为依托逐步实施产业化;创立太极拳品牌——对太极拳进行功能定位、标准化设计与传播及正确塑造太极拳品牌形象。建议:采用直接延伸、改进延伸、系列化延伸、跨界延伸等策略,实现太极拳产业规模扩张;通过借鉴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经验、重视人才培养、营销整合传播、多元化产业发展、政府支持及全民参与等方面促使太极拳产业化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着力对陈鑫编写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独特的社会、时代背景是陈鑫成书的必要条件和外在动力;《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保障陈氏太极拳技术理论"纯正"发展的一条主线,对今后太极拳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出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文章在阐述和式太极拳概貌的基础上,进而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医学理论与太极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医学和太极拳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太极拳与传统医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数千年来,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不仅使太极拳运动不断普及,也使传统医学理论内容不断丰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宝库。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财富。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中所蕴含的传统医学理论进行研究,从传统医学理论的整体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四个方面论述了太极拳与传统医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丰富太极拳的理论等均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王宗岳其人、《太极拳论》的作者、出处、流传和《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王宗岳其人是否存在及其生存年代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研究成果;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则多以现有部分史料记载进行归纳总结、简单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显然不够全面;对《太极拳论》出处及流传的问题则伴随其作者的研究归属的不同而不同;对《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成果则多偏重在文化层面和较为浅显的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解释性研究当中,研究思路不够全面,且缺乏全面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仍有待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南10所高校太极拳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太极拳实践课教学时间短,理论课时相对较少,太极拳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学生对太极拳缺乏全面了解等。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建议,为太极拳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太极拳古典拳论对太极拳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陈氏《太极拳十大要论》的结构内容及其来源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拳论来源于形意拳《岳武穆九要论》,其作者并非陈长兴。继而提出,要正确看待太极拳与形意拳之间的交流现象,对待部分传统太极拳理论不应过于迷信尊奉祖传;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太极拳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修体悟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太极拳文化研究过程中的逻辑裂隙:“空中楼阁”式文化论述严重,“西方式”文化研究范式充斥,“为论而论”式研究心态泛滥;其次阐述太极拳文化主旨:“反动与弱用”是太极拳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谐自然”赋予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命脉,“术道融合”彰显太极拳文化的最高要义。并据此衍出太极拳文化的当代价值:“反动与弱用”作为时代精神的灯塔,对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处理国家关系、实现和平崛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自然”的文化命脉则是缓解当代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最佳良药;“术道融合”的最高要义给当代武术研究发展提供了别样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运用历史方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太极拳健心文化及其科学基础予以考察。通过对太极拳健心文化的提取及其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证基础的分析,初步明晰了太极拳健心的科学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太极拳健心机制搭建了平台,为有关太极拳运动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理论并结合作者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经验体会,由对简化24太极拳运动的思考进而对近年来常见24式太极拳图书进行考察,揭示其作为24太极拳运动的教材在拳理、示范、演练讲解、技击等内容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认为24式太极拳图书的改进能对传统太极拳、传统武术甚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研究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为主线,吸收了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仁爱礼乐"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的"道论"、"气论"、"反者道之动"等作为太极拳思想认识论的理论根基和重要原则,共同构建了太极拳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拓宽太极拳研究领域,构建太极拳体系框架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诸子思想和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追溯太极拳中正理论的思想源泉及哲学基础,总结了太极拳的中正理论,并分析了中正理论在太极拳练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开发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产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原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河南太极文化却因业内骨干大量外流;宣传不到位、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各异、政府相关部门对太极文化的定位缺乏高度;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欠缺致使其开发落后。鉴于此,科学开发河南太极文化产业,必须科学确立太极文化地位、合理规划产业蓝图;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引进人才;大力宣传,招商引资,完善产业意识;走国际化的道路,开拓太极文化产业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