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导读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故事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像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主题有寄寓性。它总是以此寓彼,以浅寓深,以近寓远,以小寓大,以古寓今。总之,寓深刻复杂的道理于浅显简单的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2.
金翅雀     
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比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借此喻彼,借古寓今,借小寓大,具有哲理性和讽刺性。  相似文献   

3.
创设情境教好寓言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的故事,有比较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寓言讽刺和夸张的对象,往往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因此寓言有较强的教育性。在表现形式上寓言常常采用拟人、比喻的...  相似文献   

4.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简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近喻远、借小喻大,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方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寓言丛林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结构简短,情节集中,故事风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寓言的语言生动形象,常用简约的语言勾画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相似文献   

6.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作者把所要说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通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和鲜明的教育功能。寓言的篇幅大多简短,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如《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如《狐假虎威》《蚊子和狮子》等。寓言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借此喻彼。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这是寓言的定义,也是寓言最基本的特点。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曾说过:“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这是对寓言特点最形象的描述。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里,选编7课寓言,共10个故事。这些寓言可分两类:一类是人物寓言,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一类是动物寓言,如《坐井观天》、《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寓言是教育儿童的艺术工具,教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寓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儿童形象地去认识抽象的哲理,提…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和比喻相比,寓言的结构和表现形式相对单一,但在某种情形下,借喻与寓言的合一,使两者互为一体,密不可分。希望在此能同大家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例谈寓言教学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罗先保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一种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里。寓言的语言简炼,多运用比喻、象征、夸张的手法。其篇幅短小,故事有趣,是非观念明确,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选入课本的寓言故...  相似文献   

11.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比喻和象征某种人情世态,说明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文学体式。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人格化的动植物。如《狐假虎威》、柳宗元的《三戒》、克雷洛夫的《树叶和树根》。寓言故事还有以大自然的无生物为角色的,如克雷洛夫的《池子和河流》、还有以物体为喻的,如新寓言《煤炭桶和垃圾桶》(刊1978年9月号《人民文学》)。也有许多人事寓言,如《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等。寓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寓言故事是一种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寓言神话,如《愚公  相似文献   

12.
寓言的美学意义初探深圳刘国华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自奴隶社会始,寓言就产生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有《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菜辛寓言》。我国古代寓言也很有名的。它脍炙人口,其味隽永,深受...  相似文献   

13.
想象,就是人们利用已经感知过的事物(即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和科学发明往往是从想象开始的.寓言是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比喻、寄托本意,让读者从故事中领会寓意,受到启迪,获得有益的哲理的一种文体,其创作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小学生阅读寓言,要透过字面去理解它的深刻含义,这是有很大难度的,故而在寓言教学中,也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10):33-34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它多采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手法,寓深刻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如我国的先秦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 2001年高考中,江苏考生蒋昕捷一篇寓言《赤兔之死》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被评为满分作文。寓言这种文学样式也随之身价倍增,许多考生尝试采用这种形式作文。  相似文献   

15.
寓言的基本特征(tè zhēng),是寓理于“事”,即通过简短的故事,表明某种哲理(zhélǐ)或道德(dào dé)教训(jiào xǜn)。《捧着空花盆的孩子》是日本的一篇民间寓言,有着浓郁(nóng yǜ)的民间文学色彩,篇幅虽小故  相似文献   

16.
<正>寓言,顾名思义,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据此,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和所蕴涵的道理。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有着其他文本体裁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寓言教学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简约而韵理深刻的语文教学"风景线"上。一、通过鉴赏与积累,触摸语言,品悟寓言的语言特质寓言大多故事简短,语言简洁,这就注定了寓言不可能如小说一样,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形象丰满的人物个性及点缀铺陈的环境描写,寓言结构紧凑,人物关系相对集中而简单。它的优势在于以简驭多,以精取胜。与寓言故事的精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寓言故事意蕴的丰厚。正是因为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引导小学生感受寓言中的艺术形象甘肃谢永胜寓言内容简短,题材广泛,有生动而鲜明的艺术形象,故事性强,适合于儿童的阅读口味,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由于它对人们的批评教育寓于故事之中,就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寓言中的艺术形象,恰当地揭示出寓言...  相似文献   

18.
叶传标 《考试周刊》2012,(42):58-58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寄也,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语言或故事。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就是用故事来说道理。寓言最早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初始于民间,后由文人整理并创作。其特点是:故事是虚构的,是为了讲道理而编造的;因为故事是编造的,所以表现手法喜剧性极强,  相似文献   

19.
周亚军 《广西教育》2012,(29):4+10-4,10
一、寓言教学中的困惑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有所寄托之义,其以寓意明确、比喻形象、故事短小等特点,比较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小语教科书都收录了多篇寓言作为课文,许多家长甚至把寓言当作教育孩子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20.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里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后代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