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运用观察和统计归纳的方法,对中国队参加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的守门员位置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判断选位与反应能力的不足,导致中国队守门员防射门技术运用失误增多,防守的成功率降低;比赛中中国队守门员把握出击的能力低,出击欠灵巧机变,强对抗条件下难以有效发挥位置防守优势,守门员技术稳定是心理稳定的体现,训练实践中既要加强守门员意识引导,更要加强守门员意志的培养,努力改变比赛中守门员技术不过硬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临场观察统计法,对2002—2003年冬训中国内优秀少年足球守门员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少年足球守门员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统计研究表明,判断选位意识差与反应能力低是2002—2003年冬训中少年守门员防守技术失误的主要原因,技术粗糙以及缺乏自信等导致少年守门员接、扑球技术不稳固,对抗条件下难以有效发挥位置优势,强干扰情况时出击失误增多。增强自信心、提高战术意识和专项身体素质水平、重视反应训练和提高接球动作质量要求应是提高少年守门员技术水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国内U-15少年足球守门员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临场观察、访谈、文献资料调研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现阶段国内U 15少年足球守门员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少年足球守门员防射门球的预测判断能力不足 ,导致选位差、反应慢和接球易脱手 ,防守的成功率低 ;出击时机把握不好 ,对抗条件下难以有效发挥位置优势 ,强干扰下争夺球失误多。加强足球意识与心理培养 ,提高反应和接球动作质量要求是加强少年足球守门员水平稳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冰球守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整个比赛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冰球守门员的防守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冰球守门员防守能力的因素有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赛场意识和心理素质,并提出加强守门员身体素质训练、提高专项基础技术、强化赛场意识和增强心理素质等提高冰球守门员防守能力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冰球运动整体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亚洲区10强赛A组中国与西亚四队防守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寻找中国队运用防守技术存在的差距,及西亚球队在不同场区运用防守技术的效果,为中国队进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79-985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28届男篮亚锦赛前六名队伍后卫队员身体形态和防守能力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与黎巴嫩后卫身高优势明显;菲律宾、日本和黎巴嫩后卫在体重和身体充实程度上占优;中国、菲律宾和日本后卫防守篮板表现较好;黎巴嫩和菲律宾后卫封盖能力表现突出;菲律宾后卫抢断能力最强。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应加强身体素质的提升,增强力量和速度的训练,提高身体对抗能力,从实战出发,积极参加世界型大赛,不断丰富大赛经验,强化攻击性防守的意识,给进攻队员造成压迫性干扰。  相似文献   

7.
采用《80.8神经类型测试量表》测定研究对象的神经类型特征。并运用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类型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足球守门员与场上队员的神经类型分布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这种分布特征与位置特征是基本适应的;防守能力较强组守门员的神经类型分布表现出“稳定型接近灵活型”的总体趋势;足球专项训练不能明显地影响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高巍  杨浩 《体育科研》2006,27(2):74-77
运用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具有代表性的10 支队伍20场比赛中常用进攻、防守技术在各个场区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亚洲各球队在对抗中传球技术、接球摆脱技术、运球突破技术以及7项防守技术能力方面有待于提高; 中国队与韩国、日本、伊朗等劲旅在各项技术上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两种防守基本姿势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个人防守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我国篮球运动训练多年来.从青少年开始,防守的训练就相当薄弱,表现在:身体对抗能力不强,对持球队员防守的攻击性不够,重心高,移动慢,防守动作普遍手部犯规太多。从国内有关篮球教材.献中发现,对防守基本姿势的认识基本比较统一:两脚开立稍比肩宽,屈膝降低重心,上体正直。而在近年观看NBA比赛时,NBA球员在防守外围持球队员和强侧无球队员时,大多采用上体前倾几乎与地面平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防守上,篮球比赛激烈的对抗,攻守转换速度快,对无球队员的防守位置是否合理,控制进攻队员的得分,阻止进攻战术配合有很大作用。防守技术的训练和位置的选择,对有球、无球队员都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本人提出对篮球运动员防守技术训练与位置选择方法进行论述,目的是推动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秩和比综合分析法( RSR法)等,对参加2015年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的前12名球队的攻防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攻端,中国队、菲律宾队、伊朗队、黎巴嫩队、韩国队、约旦队进攻RSR值在0.79~0.60之间,隶属B级水平,属于进攻实力相对强的球队;在防守端,伊朗表现出色,防守RSR值为0.83,隶属A级水平。与亚洲劲旅的对比中,凸显中国男篮身体对抗差、篮板球意识不强、战术配合生疏等问题。建议中国男篮保持当前体能水平的同时,应进一步挖掘篮球专项体能与技战术、对抗和准确之间的关联,提高篮球专项体能训练的科技含量,拓宽篮球专项体能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和RSR综合评价等方法,对2011年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各支球队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队在与亚洲球队的数据比较中,与韩国队相比有较大差距,略低于日本、哈萨克斯坦。据此,中国女子手球队要提高在强对抗的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能力,将快速进攻作为中国队的制胜法宝重点训练,强化个人突破能力,减少失误;建立更加严密的多层次的整体防守体系;培养优秀的守门员作为训练的重中之重;尽快完善中国女手联赛体制;扩大手球运动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5年男篮亚锦赛的16支参赛球队的攻防实力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当前亚洲男篮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在2015年亚锦赛中,最终取得较好名次和成绩的男篮球队其进攻和防守实力均较强,攻防综合实力强的球队其整体实力也优于其它队伍。中国男篮的进攻和防守Ci均位列16支参赛球队的第1位,进攻和防守实力十分突出,且攻防综合实力也排在第1,球队的整体优势较为明显。此届亚锦赛16支参赛队伍的竞争格局可分为5个档次,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攻守综合实力最强,也是唯一一支属于第1档次行列的球队,同时菲律宾、伊朗、中华台北以及韩国等七支球队的整体实力也较强,且都处于第2档次行列。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国男篮以亚洲霸主自居,但在2013年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却兵败马尼拉,只取得第5名的成绩。为了找出中国男篮的优势和不足,为中国男篮重振雄风提供理论依据。运用RSR综合评价为主的研究方法对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15支球队的攻防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研究显示:中国男篮综合实力已经退居至亚洲二流水平。整体上看中国男篮进攻时在对手凶狠的压迫式防守下无有效应对策略。内外线连接不畅。教练、队员缺乏临场比赛的应变能力,以及体能难以适应高强度比赛。防守上体现出中国男篮内线优势已经失去。争抢篮板球的专注度和积极性不够。防守能力差和防守漏洞大,防守战术单调和封盖能力差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亚洲四队阵型特征、进攻战术特征、防守战术特征的分析,得出亚洲四队阵型不稳定且落后于世界足球强国,进攻手段单一,防守还存在着明显漏洞,定位球战术运用不够合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亚洲队的失球分析,找出了亚洲队的问题,结果表明;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因素是盯人不紧和未封住射门路线。亚洲队失球的主要区域是大禁区的中路。亚洲队失球球权来源主要是前场抢断和中场抢断。亚洲队失球时对方进攻方式主要是阵地进攻,其次是快速反击;在对方进攻路线上,中路和边路相差不大。亚洲队失球时对方射门的防守状态主要是弱干扰,其次是无干扰,强干扰较少。亚洲队失球时段主要是第5、第6和第2时段,下半场失球高于上半场。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男篮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进攻和防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队进攻与防守战术方法有待改善、缺少及时的应变办法、内线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忽略整体战略战术与队员个人技术及力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队存在着内线以及心理方面的优势。提出中国队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完善阵容配备和战术打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强化防守、强化全面,加强后卫的培养及时掌握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就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失球,对当今世界各大洲最高水平足球队在比赛防守中所暴露出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四大洲球队其失球的主要因素均以盯人不紧所占比例居首位;欧洲和美洲球队在比赛中的防守能力总体要好于亚洲和非洲球队;前四名球队因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的差异,在失球的防守中各有不同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