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繁杂纷乱的流行文化中,恩平民歌是恩平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恩平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因此,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阐述了恩平民歌发展历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恩平民歌进校园指导思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下恩平民歌进校园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恩平民歌可持续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是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要推动西南边疆地区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不容忽视。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作者结合自己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详细地介绍了云南省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特点,具体地分析了云南省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并对目前云南省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羊角舞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也是瑶族人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羊角舞来源传说、功能、社会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羊角舞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深度解剖,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推进地方综合实力建设的需要。2008年凤阳民歌继凤阳花鼓之后又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重振凤阳民歌的重大机遇。本文通过《王三姐赶集》研究凤阳民歌,重点把握其传承性、集体性和象征性,从而深入挖掘凤阳民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准确把握凤阳民歌保护传承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5.
信阳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孕育了这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发展历程、艺术特征、歌曲中折射出的时代特点及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和研究,有利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信阳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2,(1):60-6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别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中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的效益,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通过马尔可夫模型对金秀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市场前景进行预测。从预测结果来看,瑶族医药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较同年上期有所下降;瑶族织绣的市场占有率次之,较同年上期有所增长;瑶族服饰的市场占有率最低,较同年上期有所增长。从预测效果来看,瑶族医药市场占有率预测误差最小,瑶族织绣市场占有率预测误差次之,瑶族服饰的市场占有率预测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7.
吕家河民歌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汉族民歌中弥足珍贵的半坡遗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吕家河民歌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民间文化瑰宝有走向人亡艺绝可能,如何处理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皖西大别山民歌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使得众多学者在传承、保护皖西大别山民歌中也付诸了更多热情。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对皖西大别山民歌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出该地区民歌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18号文件《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发,各地文化部门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积极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流传在珠海一带的沙田民歌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珠海一所注重技能和职教内涵发展相结合的职业学校,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重视承传特色优秀文化,积极打造沙田民歌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0.
永州境内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永州文化的源泉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由原来的一百多种骤失至今已不足30种。一些依靠口传身授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散失消亡,许多传统技艺濒临灭绝,传承后继乏人,仅存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流失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保护永州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效的发掘整理、研究利用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0-13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非遗保护的途径。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丰富与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促进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巨大进步的一年,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潮,中国原生态民歌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新颖的风格征服了大多数对中国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56个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的国人的心,使国人对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这对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瑶族是一个歌舞的民族,其舞蹈形式千姿百态,舞蹈内容丰富多彩。全南瑶族是江西赣南瑶族的主要代表之一,2007年全南瑶族花棍舞就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花棍舞发展和继承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花棍舞是流传于全南瑶族民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它的民俗文化内容与民间舞蹈文化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是国家文化遗产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徽州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一方面,保护和传承好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财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也应成为"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现存徽州民歌传承人的基本现状,包括数量、生活状况、传承活动等,肯定传承人在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同时提出徽州民歌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并分析其成因,思考并给出对徽州民歌传承人保护和传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在全面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由于大别山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文化区,在革命斗争的年代,很多艺术作品也诞生在这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别山民歌中的革命歌曲不应当被遗忘,这些艺术作品需要得到相应的保护的传承,对于和平年代来说,保护非物质遗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探讨现状分析,探讨如何运用有效途径保护大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人权原则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生态环境权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最有效的手段是法律。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等制度,以期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传承人的尊重、保护与扶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二十一世纪伊始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民歌是非物质遗产中最重要部分,作为汉族民间音乐中的安徽当涂民歌以其历史悠久、体裁多样、地方特色鲜明,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和文化思想资源,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根据当下当涂民歌存在特点,将其划分为活态民歌、文本民歌、数字民歌三种存在方式,并论述对其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于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桑殖民歌在各个不同时期都彰显出自己无穷的魅力。它的艺术价值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有关部门加大了保护与宣传的力度,特别是把它作为张家界旅游文化精品来打造。对桑植民歌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望桑植民歌得到更多音乐工作者的关注,更深入地研究和传承桑植民歌,使之成为张家界旅游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