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勾勒出数字化的生存图景,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将形塑虚实相生的课堂教学空间、创新人机协同的产教融合网络、搭建全景真实的实习实训平台。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的应用机理体现在理念层上彰显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目标层内数字孪生反哺学生智识生成、场域层中打造多元数字联动职教环境。就实践路径而言,元宇宙赋能职业教育应完善育人目标,培养新时代“大国数字工匠”;创新教学样态,开发虚实联结的混合教学模式;创设实践环境,构建智能化特色职业教育体系;防范潜在风险,共享职业教育元宇宙生态福祉。  相似文献   

2.
后疫情时代,教育形态已经发生重大变革,不断向着大规模、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元宇宙被称为是第三次互联网革命,是通过去中心化架构对真实场景进行镜像的虚拟社会和社交网络。教育是元宇宙的主要行业场景和创新通道,开展教育元宇宙研究是寻求高质量教育发展道路、重塑教育主体间关系、解决教育公平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方式。然而,元宇宙形态将走向何种未来以及面临何种挑战,产生何种社会影响,亟需“热炒作”下的“冷思考”。本研究从技术-社会互构视角出发,分析了教育元宇宙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及其特点和应用案例,旨在厘清教育元宇宙的生态架构。研究最后回到教育元宇宙带来的数据运维、数字版权、资本胁迫等方面的挑战,并进行批判性反思,为总结新型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规律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迈入智能时代,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融通形成的元宇宙引发广泛关注,教育元宇宙如何发展与应用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尽管教育元宇宙有利于克服以往传统教育的弊端,有望赋能教育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但也存在相应的技术伦理问题:其一,元宇宙数据治理缺位催生数据信任危机;其二,人机虚拟互动场域下教学权责模糊不清;其三,智能感知空间的“拟像化现实”诱发个体情感认知混乱;其四,沉浸式数字空间的隐匿性存在自由度失控风险。据此,应强化教育元数据收集系统的审查与分类功能,构建基于师生权益保障的元宇宙伦理责任准则,优化基于教育情境评估的沉浸式情感体验,创设基于开源元宇宙规则的教育主体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4.
2023年,关于元宇宙的热度开始消退,玩家开始思考如何深层次探索元宇宙,而虚拟数字人正是打开元宇宙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教育元宇宙的敲门砖。虚拟数字人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教育虚拟数字人目前发展尚处于萌芽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会不断遇到并突破各种瓶颈,目前国内对教育虚拟数字人的研究尚少,缺乏对其应用场景的分析与理性审思。基于此,研究聚焦在教育虚拟数字人相关概念上,首先剖析教育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及国内外相关案例,接着对教育虚拟数字人进行理性审视思考,同时制定防范策略,最后探讨了教育虚拟数字人的未来价值将体现在哪、又将走向何处等问题,以期为教育虚拟数字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伴生产物,“虚拟数字人”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从经济到文化教育等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需要能与人类实现协同合作的虚拟员工。当下的“虚拟数字人”仍只是些只有外观而没有自主思想的数字人物形象,不过随着驱动程序的升级,它们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更深的影响。其在“元宇宙”这类智能虚拟平台搭建起来后还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为人类社会增加新的人力资源。ChatGPT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能够作为未来数字人的内在驱动而产生关键作用,赋予后者以“类人心智”。尽管如此,在人物形象的自动生成和智能驱动等方面,虚拟数字人产业仍有较多技术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空间,其沉浸性、交互性、融合性和共创性特征将赋能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变革。元宇宙将会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场域、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样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心理。元宇宙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场景从“技术在场”到“具身体验”;学习过程从“算法推荐”到“个性学习”;学习资源从“虚拟数字”到“数智技术”;学习评价从“知识掌握”到“成长认证”。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应规避数字成瘾、技术至上和数据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具有似真非真的属性,似真性表现为观念或想象符码在感觉或者功能层面构筑出的“真实”效果;非真性表现在由思维生成的虚拟之物并非如现实客体一般具有物理意义,所以不存在事实层面的真实性。又因元宇宙的生产是肉身不在场,思维在场的实践,所以元宇宙实际是人类思维居住并进行“物质”生产的场所。没有人类思维的引领,数字技术无法自动承担元宇宙的建构工作,因而元宇宙的创生本质实际是思维数字化的实践,而非数字的直接创生。虚拟对人类创新思维解放的程度越高,思维对元宇宙世界的加工、改造、创构的实践能力愈强,反之元宇宙的发展也能反作用于人类思维灵性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然而,人类思维在元宇宙中的过度解放可能会带来两种不同方向的发展,一是造成人的主体性失落,沉溺于数字世界的符号狂欢,背离原则、人性与伦理;二是自我设限的消解,从固化的思维中脱离出来,寻求一种新的文明样态与人文形式。人类文明的前进或是凋敝取决于思维解放的偏向,只有时刻保持对元宇宙产生的可能危机进行预测与警惕,才能防止人类陷入科技带来的感性迷狂。  相似文献   

8.
目前,数字战略正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而整合多重最新技术的元宇宙将成为其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元宇宙+职业教育将重新定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从短期视角看,职业教育元宇宙能够构建虚拟仿真学习系统,将沉浸性体验引入教育生态。从长期视角看,各类智能终端将支撑各类智能教育应用的实施。个性与共性兼并的智能深度学习模式将成为教育的新景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提前规避潜在的教育风险,由实践先行,多方协助共建职业教育元宇宙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学习必然是多维度、具身式、智能化的过程,数字化全域感知的交互式环境,正有力地促进着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学习元宇宙(Metaverse for learning)是在元宇宙虚实融合一体化理念之基础上,面向学习者所营造的、多技术集成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学习元宇宙聚焦学习主体,关注在元宇宙场域中沉浸式环境的设计、交互式学习方式呈现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其研究主要在“环境”“方式”“效果”三方面展开。学习元宇宙的机理体现在“共同在场”“心流状态”“虚拟化身”,其主要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的沉浸性、化身性、特殊性;同时,学习元宇宙具有“技术端、应用端、分析端”三端六层架构。为验证学习元宇宙中虚拟化身的学习成效,基于Minecraft和Roblox两种学习元宇宙形态,对67名被试者在体验三类拟真场景中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得到了在不同环境中“共同在场”“心流状态”“虚拟化身”三项体现学习元宇宙机理的指标表现。进而,引入心理生理分析技术,对学习者的心电数据(ECG)进行测试,发现在学习元宇宙中的“虚拟化身”能表征出促进学习效果的生理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学习元宇宙形态对学习成效都有较好的表现。这为未来虚拟学习场景中的数字化身、虚拟人学习状态分析的设计与教学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从技术角度看,元宇宙是新一代人工智能、VR/AR/MR/XR、区块链、新一代通信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规模化统合[1],通过构造“一个与自然宇宙相映射但又能给人提供自由创造空间的数字虚拟宇宙”[2],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集成VR、XR、AI的元宇宙技术赋予了教育虚实深度融合、沉浸式交互的能力,将教育引入了教育元宇宙时代。  相似文献   

11.
元宇宙构筑了“物理世界、数字空间、经济社会”相融合的新生态,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级形态。元宇宙可依托集成创新强化数实融合新动能、借助“数据升维”加速数据价值化、通过虚实融合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基于平权主义赋能赋权推动新型组织体系构建,开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元宇宙可穿透数字经济的五层模型,分别从新基础设施层、新生产要素层、新生态环境层、新实体经济层、新经济形态层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现阶段,元宇宙仍处在发展初期,面临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智能化融合化场景应用不充分、新的安全隐患不断显现等挑战。元宇宙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亟须完善元宇宙协同治理机制,助推元宇宙在技术、产业、应用、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虚拟数字人”作为一种人工智能产物,在不断地进行着技术更新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用户与虚拟世界连接的场景,不断赋能新的行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元宇宙技术浪潮下,利用“虚拟数字人”技术赋能微课制作的技能,同时思考元宇宙技术浪潮对未来教育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变量,需从何为元宇宙与元宇宙何为两个方面对元宇宙进行双重审视。进而从重设场域界限、重构主客关系、重塑传导路径等三个方面对元宇宙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体遭异化、教育主体被弱化、教育介体变活化进行三重考察。并且提供四重策略:坚持价值导向,引领“数字”潮流;聚焦技术规制,驯化“数制”科技;着力队伍建设,培育“数智”人才;促进共识凝聚,汇聚“数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是推动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元宇宙应用的持续深化推动了包括学习空间、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等在内的终身学习要素的一系列变革。同时,元宇宙赋能终身学习也面临数据“碎片化”、信息“轰炸”、过度“沉迷”虚拟世界等问题带来的教育公平、教育价值和道德伦理危机等新挑战。基于此,应重点从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厘清教育元宇宙的发展逻辑、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等方面促进数字时代终身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用二次函数计算自己的投篮抛物线轨迹、英语课上也能发弹幕做数字作业、“课间10分钟”用操场大屏幕采集的运动数据进行比赛、教师亲手做出自己的数字化应用……从筑牢“数字基座”到启用“三个助手”,从建设智慧校园到打造元宇宙应用场景,作为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上海通过持续建设30所数字化赋能示范校以及200余所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在一场场教育变革中,从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环境、教学应用、数据治理、师生数据素养提升等方面发力,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大力推进数字化赋能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与成长。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加速重构社会的物质基础,新技术的发展也迅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如今出现的“元宇宙”与虚拟生存就是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特征的最新表达。元宇宙游戏作为技术发展的产物,出现了与真正物质身体相对应的数字身体。对于儿童来讲,媒介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电子智能化产品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之中,儿童逐渐变成数字媒介时代的原住民。在此背景下,儿童世界出现了一个游戏化的生存世界,儿童游戏精神存在具身性逐渐消弭的趋势,并出现异化的危险。因此,教育有责任回应儿童生存世界的变化,打破对虚拟生存的迷思,并且帮助儿童学会与技术交往。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是互联网演进的一种高级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元宇宙里将逐步形成复杂的虚拟网络生态。探讨了元宇宙时空里,公安网络生态治理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倡导主流价值,建构理性主体;推进法治策略,打造网络文明;顺应技术发展,引导网络生态;培育正能量ChatGPT,净化网络空间;在现实世界“国家治理网络”的前提下实现元宇宙“去中心化治理”五种治理网络生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的发展,宣告了“后电影时代”的来临,其主要标志是电影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短视频等的强烈冲击。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以及量子理论等新理论的未来启示,后电影时代的纵深性正日益显现出来。正是基于此背景,文章从元宇宙景观化、叙事凝结化、技术意识化三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后电影时代的新特征,即:胶囊元宇宙和全域元宇宙的张力正在造成一种“智能洞穴”的新型景观政治,元宇宙电影的新型叙事渐渐趋向于一种凝结态,而叙事的凝结化则是全球技术意识化的一种缩影。毫无疑问,“后电影”正引导人类社会完成与现实的“再次分离”。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代,数字身份将为“数字思政”带来新的发展动能。数字身份可以推动人的交往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与实体身份存在“对望”、“对立”与“对话”的逻辑关联,具有身份“数字化”与数字“身份化”的价值向度。未来,数字身份呈现“区块链+数字身份”的技术进阶、虚拟出场与现实在场的自我同一、个性表达与深度交互的技术赋权、价值塑造与全面发展的育人本真等发展走向。基于此,要主动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身份构建与治理的现实隐忧,从重塑数字育人的思维共识、融入教育教学的模式变革、提升教育主体的数字能力、健全监管治理的风险规约等方面构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身份。  相似文献   

20.
元宇宙的兴起促使教育工作者理性反思新技术革命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视角,教育元宇宙是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教育平行空间,是自我与非我联动的教育教学镜像,是具身一离身互补的教育技术生活。教育元宇宙应用的技术风险表征为过度沉浸下的主体虚无、数字孪生过程中的价值消隐、资本挟裹下的教育垄断。教育元宇宙的技术风险性体现在人与技术之间的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与背景关系之中。教育元宇宙技术风险应对要坚持技以载智的逻辑演进、技以生道的实践进路与技以正伦的道德发展。教育元宇宙的应用需关注潜在风险的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促进在新技术运用中教育的良性变革与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