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分子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骨骼肌分子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发现:体育锻炼可调节骨骼肌的分子钟,并影响昼夜节律的振幅和相位,骨骼肌的运动能力也受到昼夜节律基因振荡中断的影响,运动对骨骼肌时钟基因的表达亦具有特定的昼夜时间效应;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的授时途径主要表现在中央时钟的间接介导、骨骼肌收缩直接驱动、细胞反应因子的诱导、应激激素释放的调节等方面;体育锻炼介导骨骼肌昼夜节律分子钟能有效改善骨骼肌萎缩、睡眠障碍、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认为:体育锻炼可在骨骼肌的昼夜节律系统中重新设置时钟,而个性化的定时锻炼亦可作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病理的有效处方,同时将运动和营养干预与分子钟同步也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锻炼对全身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康杰  刘畅 《体育科研》2022,(1):9-20
昼夜节律计时系统或昼夜节律生物钟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睡眠-觉醒周期、激素分泌、心血管健康、糖稳态和体温调节。由于代谢紊乱发病率的快速提升,了解昼夜节律系统如何影响代谢稳态已成为过去几十年来众多研究的焦点。长期的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能量失衡,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昼夜节律对代谢过程和能量平衡的双向影响,提供了相关研究证据和用于进行相关实验的方法,同时提供了基于证据的建议。研究发现,生物钟不仅可以影响代谢途径,也可以被饮食和运动等非光刺激调节。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可能会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成功率。鉴于生物钟-代谢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这些过程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进而抑制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面评述不同运动方式的运动处方及其构成要素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探讨不同代谢综合征患者亚群适合的运动处方,为运动处方库中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运动处方,代谢综合征,有氧运动等为中英主题词搜索相关研究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结果与结论 持续有氧运动对MS的干预作用最为全面,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是保证干预效果的基础;HIIT运动容量对MS患者的胰岛β细胞和血压参数在长期改善方面影响较大;RT运动容量是MS患者肌肉质量增加和健康相关指标改善的关键要素,独立于有氧运动可以长效改善SBP,胰岛素抵抗以及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健与美》2020,(5):97-97
采用10小时的饮食干预法,并与传统药物结合,能使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减轻,腹部脂肪减少,胆固醇和血压降低氏,他们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更稳定。10小时进食法就是在一个恒定的10小时窗口内摄入所有热量,这样做有助于维持昼夜节律,并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健康收益。  相似文献   

5.
择时运动对大鼠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就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脑干、间脑、和端脑三个脑层次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的量变及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三个脑层次中au的含量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近似昼夜节律(P<0.叭);(2)择时运动对三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及近似昼夜节律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其量变表现出“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其节律性改变表现为峰相位群体超前,中值和振幅改变;(3)为探讨“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的生理学机制,我们提出“神经递质贮备”假说,认为“运动性双向量变”与运动前“神经递质贮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运动干预代谢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乔玉成 《体育科学》2005,25(11):66-71,95
运动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的转运速度,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内脏脂肪堆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干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减轻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起到预防和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糖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机理.为核糖作为运动补剂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和核糖加药组,训练组与训练加药组参照洪平等的训练模型进行3周的训练,最后一次训练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力竭后取血并进行样本处理。内容:利用AC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测定与运动训练相关的血清酶,血清尿素(BU)、血糖(Glu)浓度和肌肝糖原含量,研究了核糖对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糖、蛋白质代谢、大鼠跑台至力竭时间的影响。结论:核糖可保护重要器官免受运动的损伤;可促进运动中糖异生作用.有利于维持运动过程中血糖水平的稳定:可明显延缓大鼠运动疲劳的发生,使大鼠运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择时营养补充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和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在自行车运动员营养调控中的应用,为运动时间营养学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在珠海和深圳训练周期内的营养调控进行研究,测试部分血生化指标和心肺功能以及运动现场测试运动能力.结果:本实验发现,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进行择时营养补充,男子血清总睾水平增加了9.22%(P<0.05);血清CK水平下降40.61%(P<0,05);动态追踪Hb、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在训练周期内,Hb呈下降趋势,但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训练前后比较下降了9.74%(P<0.05),而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以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应用于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调控,并遵循"择时补充、联合补充、个体化补充和交替刺激"的原则,可提高运动员体能和促进体能恢复,对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运动后骨骼肌机能的快速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大鼠谷氨酸神经递质的量及其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运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就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脑干、间脑和端脑3个脑层次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的量变及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3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近似昼夜节律(P<0.01)。(2)择时运动对3个脑层次中Glu的含量及近似昼夜节律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其量变表现出“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其节律性改变表现为峰相位群体超前,中值和振幅改变。(3)为探讨“运动性双向量变”现象的生理学机制,我们提出“神经递质贮备”假说,认为“运动性双向量变”与运动前“神经递质贮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影响运动治疗代谢综合征运动学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运动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行搜集、归纳、整理,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运动治疗,运动强度应保持在40%~75%V02max,低强度运动时间为300~420min/周,中等强度运动时间为180~300min/周;每周宜运动5~7次,每次45~60min;运动方式可根据病人的喜好及现有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力量训练维持瘦体重。旨在为今后运动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体育课堂不同运动强度累积时间与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用Actigraph wGT3X-BT采集360名城区和郊区高中生40 minSB、LPA、MPA、VPA累积时间和7日总佩戴时间,并统一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运用SPSS23.0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等时替代分析。结果:(1)在体育课上高中男生MPA、VPA运动时间均显著高于女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2) LPA运动时间与各项目(立定跳远除外)之间无关,SB、MPA、VPA运动时间与体质健康大部分项目之间均显著相关;(3)对于高中男生,VPA运动时间对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MPA运动时间对肺活量和1000m单独产生有益影响;LPA运动时间对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SB时间对1000m单独产生不利影响;在控制LPA运动时间后,VPA和MPA运动时间对相关体质健康的有益影响减弱;在等时替代LPA后,VPA和MPA运动时间对相关体质健康的有益影响增强;(4)对于高中女生,SB、LPA、MPA与VPA运动时间对体质健康各项目的单独和等时替代影响均不显著,在控制LPA后,SB时间显著提高女生50m速度。结论:目前上海市高中生体育课低于50% MVPA运动时间,MPA运动时间具有发展男生肺活量和1000m的特异性,VPA运动时间具有发展男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和50m的特异性,加速度计测量的课堂SB为肌肉力量和柔韧练习,但是高中女生体质健康的改善需要克服传统体育课程长期运动强度不足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探讨运动前连续三天进食不同血糖指数(GI)、血糖负荷(GL)食物对人体耐力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平衡重复测试法。7名男子耐力运动员进行两个主要实验,每个主要实验之前均进行糖原耗竭运动,随后受试者随机进食三天含相等热量的低血糖指数、低血糖负荷(L—L),高血糖指数、低血糖负荷(H—L)的碳水化合物(CHO)食物,每个实验间隔至少7天。L—L饮食组每天提供10.0gCHO/kg体重,H—L饮食组每天提供3.0gCHO/kg体重。测试日受试者安静休息2h,首先在水平跑台上以70%V02max的强度运动1h,随后以最短时间完成10kin耐力运动能力测试。结果:连续三天进食不同血糖指数、血糖负荷食物后,L—L与H—L相比运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H—L实验组总的CHO利用量明显低于L—L实验组(P〈0.01),总的脂肪利用量明显高于L—L实验组(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有氧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TGFβ的MOD值虽有降低但并不显著,TNFα的MOD值明显降低(P〈0.05),疲劳运动组与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比较,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训练可使TGFβ和TNFα适度表达,疲劳训练会导致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过量表达。因此认为运动训练与TGFβ和TNFα表达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横断面问卷调查和运动测试研究心肺耐力、体力活动、代谢综合征以及肥胖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的促炎效应,心肺耐力和体力活动的抗炎效应。方法以225名45~60岁中老年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分位法对体力活动和心肺耐力进行分层,分析代谢综合征(MS)和非代谢综合人群在不同BMI指数分层中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分析不同心肺耐力(CRF)水平下不同BMI指数分层中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1)MS人群的C反应蛋白(CRP)、IL-6与N-MS人群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TNF-α却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肥胖等级人群中,MS人群的CRP、IL-6以及TNF-α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随着CRF水平等级的提高,所有相关炎症因子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在CRF高水平等级中,无论BMI指数是正常、超重还是肥胖,其炎症因子水平均呈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并且在CRF高水平等级中,BMI肥胖人群的相关炎症因子仍然显著低于CRF低水平等级BMI正常人群,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MS和肥胖均是产生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因素,而肥胖是产生炎症因子的主要因素;(2)CRF在抗炎效应中的作用不依赖于MS和肥胖程度,只要提高CRF,即使不能降低BMI,也能起到抗炎的效应,CRF可以作为预测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发病过程类似人类代谢综合症(MS)的动物模型,观察体育锻炼对代谢综合症大鼠血糖、血脂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及引起其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果糖饲料饲养两肾一夹SD大鼠30只4周,诱导建立代谢综合症模型,从中抽取20只,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即安静对照组(10只)和体育锻炼组(10只),运动组进行为期10周的游泳运动。每周检测各组尾动脉收缩压,于14周末采血测定各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体育锻炼组与安静对照组对比,锻炼组血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比、总胆固醇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均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结论:体育锻炼能降低代谢综合症大鼠的血压,减轻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强度持续运动和大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脂喂养大鼠肝脏Rev-erbα和SCD1表达的影响及其肝脏脂质代谢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37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饮食安静组(CS组)、高脂饮食安静组(HS组)、高脂饮食持续运动组(HE组)和高脂饮食间歇运动组(HI组)。HE组和HI组分别采用低强度持续运动和大强度间歇运动方式训练,每周5 d,周期为10周。检测体质量、血清学指标、肝脏中性脂质含量以及靶分子Rev-erbα、SCD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HE组和HI组体质量、血脂和血糖含量较HS组降低,QUICKI指数显著增加;HI组中性脂质含量较其它高脂组显著降低。HS组SCD1 mRNA表达量较CS组明显增加;Rev-erbα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HI组SCD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Rev-erbαmRNA表达量升高;且HI组与其它高脂组均存在显著差异。靶分子蛋白表达量与转录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大强度间歇运动预防高脂饮食喂养大鼠机体代谢异常和肝脏脂质沉积,其效果明显优于低强度持续运动方式,Rev-erbα对SCD1的代谢调控可能是影响高脂喂养大鼠肝细胞脂质代谢调节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时间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节律现象及其应用的新兴学科。生物节律是指生物系统的重复过程,即以周期性为特征,以一定时间间隔不断重复的生命现象,是大多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机体进化的结果。它在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人类某些行为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周期节律性,其中,心血管系统功能(包括心率、血压)的昼夜节律现象已得到了证实。目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时间生物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择时治疗已成为治疗临床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依据生物节律进行择时运动的相关研究及应用也将成为又一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时间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多年体育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53名健康老年男性全身和一定部位骨密度及与骨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的测定,揭示多年体育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运动组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在腰2-腰4、股骨粗隆、全身骨密度三项指标上明显高于天津市区正常30岁男子(P<0.001)。在两组双臂骨密度与腰椎、股骨三个区及总骨钙含量的相关分析中发现,除对照组双臂骨密度与wards三角区不具相关外,其它部位均与其双臂骨密度在不同的α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地区高校体育赛事中餐饮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赛运动员对饭菜总体满意度较高,对饭菜分量、质量、食品卫生状况整体满意度较好,多数运动员觉得饭菜口味一般;进餐时间较充裕,但进餐时间与比赛时间间隔很难保障;运动补液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建议:加强运动营养教育;发展与网络订餐平台的合作,推行便捷的网上订餐服务;寻求运动饮料厂商赞助,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运动饮料。  相似文献   

20.
陈军 《体育世界》2009,(11):55-56
目的:为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对Wistar大鼠进行8周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训练,观察了运动训练对大鼠在不同功能状态下骨骼肌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在安静状态下以及力竭运动后对照组大鼠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明显低于训练组,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高于训练组。结论:三种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都能提高大鼠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中SOD、CAT的活性,降低大鼠骨骼肌中MDA含量,抑制因力竭运动所导致的SOD、CAT活性的降低,而且中、大强度运动训练的效果强于小强度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