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数师生能注意进行系统的小结和复习,但在对某些内容进行挖掘和延伸方面却做得不够。而这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维和培养能力的效果。本文以初中物理“滑轮(组)的正确使用”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复习和延伸:一、复习要点:1.滑轮的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一半、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的作用: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的几种典型的绕…  相似文献   

2.
简单机械滑轮是一个变形的杠杆,它的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①、定滑轮:L_1=L_2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②、动滑轮:L_1=2L_2省一半力,但费距离;③、滑轮组:有n股绳子承担物重和动滑轮,则F=1/n(G_物-G_动)、S=nh,滑轮组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滑轮组的组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其实滑轮组的组装还是有规律的.滑轮组由定滑轮、动滑轮和绳子组成,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我们带来方便,但要多移动距离.定滑轮、动滑轮的个数为相同或者相差一个,其组装有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使用动滑轮和滑轮组均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运用这一结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不能简单用这一结论来解答省力问题,而应采用受力分析法,才能简捷、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使用动滑轮和滑轮组均能省力,使用理想动滑轮能够省力一半;使用理想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运用这一结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不能简单用这一结论解答.应采用受力分析法,利用这种方法能简捷、快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时,我们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本文说明,这个结论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滑轮属于简单的机械,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虽然不省力,但可以做到使用方便,动滑轮可以看成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使用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日常生活中,常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用来提升或移动重物.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对滑轮(组)的特点,缺乏全面理解,分析不透,运用不当导致错误。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上说到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是针对拉力方向沿竖直方向而言的,今讨论动滑轮的省力条件于下。如图1,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设所用拉力为F(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  相似文献   

9.
关于动滑轮的使用,同学头脑里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二是认为使用中的动滑轮一定跟重物同升降.如图la所示.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动滑轮也有用两倍力、即两倍物体重的费力情况出现.这时,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转轴上,动力臂L1只有阻力臂L2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用了两倍力,但却有省一半距离的好处,此时仍然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图1b所示.单独使用一个动滑轮或动滑轮组来提吊重物时,动滑轮或动滑轮组在工作中的运动方向确实跟重物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同升或同降…  相似文献   

10.
一、定、动滑轮的判定及其特点应用在装置图中,可以假设拉动绳子的自由端,如果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就是定滑轮,它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特点是: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滑轮轴的位置随物体一起移动,这样的滑轮就是动滑轮,它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特点是: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它们的实质,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它们的作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使用滑轮组和组装滑轮组. 二、教学重点 根据滑轮组的挂线方法判断它的省力情况. 三、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四、教具 弹簧秤、砝码、铁架台、单个滑轮、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滑轮组绕线规律,以前曾经有相当多的文章探讨过。但笔者发现,有些文章强调了过多的“技巧”、“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当成了枯燥的解题。事实上.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实验中实际做一做,那些所谓的“规律”会变得相当清楚、简单。实验探究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滑轮组,知道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通过实验,我们还知道,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问题:不同的组合方式之间省力情况有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一章“滑轮”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到动滑轮的省力问题。原教材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和对动滑轮实质的分析,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得出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这其中隐含着结论成立的条件。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这一结论成立条件的分析总结或提示,加之在黑板上画图不规范,使部分学生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存在模糊认识,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认为,在学生可接受的知识范围内,帮助学生分析总结“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很有必要的。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滑轮是大家感觉比较难学的知识点,而滑轮中力的判断又是令同学们十分头痛的问题,很多同学往往喜欢抓住滑轮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去分析,然后根据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定滑轮不省力去判断,但又分不清楚要判断的力是谁受到的力。如果同学们抓住了实质,掌握了方法,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在滑轮部分,我们可以将力的关系归纳  相似文献   

15.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简单机械.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滑轮组问题题型多样、变化多端,在历年各地中考中所占分量不轻,是初中物理"力和机械"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不懂得总结规律,往往是做了很多练习,仍一头雾水、无从着手,并且遇到的题型越多,思路越乱.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这部分内容,下面就常见的滑轮组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分类向大家介绍解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建华 《物理教师》2005,26(12):0-32
学过滑轮和滑轮组这部分内容后,关于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学生已形成初步概念: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因此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因此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F=(1/n)G(n为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G为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不考虑摩擦、绳重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特别是画滑轮组的装配图时,学生往往会受以上规律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一些错误.下面我们围绕滑轮及滑轮组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便能更深刻地认识滑轮及滑轮组的本质,顺利解决有关滑轮、  相似文献   

17.
在华师大版九年级下《科学》书中关于动滑轮的描述有这样三点:(1)在工作中它的轴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就是动滑轮.(2)在使用动滑轮拉物体时,可以省力,但拉力的方向不改变;当不计滑轮的摩擦与质量时,可以省力一半.(3)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比重物移动的距离要长一倍,不能省功.三个知识点一环紧扣一环,表述简洁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学好滑轮的知识必须正确理解上述三个知识点,否则会犯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8.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简单机械.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滑轮组问题题型多样,在历年各地中考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解决滑轮组绳子的绕法问题,是解决众多滑轮组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 V V,w V V 划?一V Ⅻ-’V i掣。。劬‘ w i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叫做动力,——的力叫做阻力,——叫做支点,从——到——的距离叫动力臂,从——到——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2.杠杆平衡条件是——. 3.为了省力,我们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的杠杆,例如——、——等,这些工具的特点是省力,却不省 一.常用的费力杠杆工具有:理发剪子、镊子等,这些工具的动力臂比阻力臂——,可以省——. 4.利用定滑轮——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利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动滑轮…  相似文献   

20.
初中时不少同学常说"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进入高中后,随着所学知识的拓宽和引申,有必要探究一下"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