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专门在第十六条明确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显然是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的规定。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疑惑,不是班主任,就无权批评学生吗?怎样才算是批评学生的“适当方式”?  相似文献   

2.
葛翠仙 《甘肃教育》2014,(20):124-124
正"不能因为你一个孩子影响全班80位学生的学习。"班主任一句貌似合情合理的劝退词,让无奈的家长张口结舌,泪流满面。这是12岁的琪琪第二次被"赶"出校门了。学校有苛刻的系列规定,班级制订了5条"高压线"。凡入校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必须签订守纪承诺书,学生和家长一起签字承诺。该承诺明确规定学生第一次犯错,黄牌警告;第二次犯错,劝退处理。军训期间,自控力较差的琪琪因为说脏话,被班主任黄牌警告,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接着开学一  相似文献   

3.
"故事发生在学校教师车棚内.某日,一个学生因犯错被班主任批评,在学校车棚怄气.发现班主任的自行车,就赌气把气门芯儿拔了.  相似文献   

4.
陈伟 《西藏教育》2010,(6):50-50
教育部2009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有“班主任有权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那么对犯错的学生怎样的批评教育方式才是适当方式呢?适当方式是否隐含着允许对学生实施惩戒,或者会助长体罚或变相体罚思想的浅滋暗长呢?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说:"我在刚工作时,面对学生犯错特别容易冲动,甚至和学生打过架。"冲动、和学生动手,这都是班主任陷入情绪化的表现。一个陷入情绪化的教师很难处理好班级问题,也会大大损害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作为普通人,班主任又往往难以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出现情绪化的现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情绪化?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罚有过错、过失的学生,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似乎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给教育者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误,一些教师采取了让犯错学生写检讨书或者公开检讨的方式。这种管理和处罚学生的依据是什么,有合理性吗?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需要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对“检讨文化”加以审视,以明晰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路向。  相似文献   

7.
学校人性化管理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 法不责众.是存在于人们心理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想法,学校管理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利用这种想法集体犯错,与认为“不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对抗。以前,不少学校应对这类事件一般采取吓唬或者强压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思想的推广,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方法自然不合时宜了。在人性化管理的大背景下,有的学校领导却认为法不责众,对学生集体犯错的处理就只是蜻蜓点水,甚至迁就。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去处理好学生集体犯错呢?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当下许多学校,大多数教师却没有当班主任的积极性,有些教师甚至把班主任工作当成包袱,讨厌和拒绝学校安排自己当班主任。据调查,中年教师90%不愿当班主任,青年教师大部分也是在行政命令下不得已而为之,这种现象已成为当今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师不愿当班主任?应如何改善这种现状,让教师积极主动当班主任呢?  相似文献   

9.
秦美兰 《教师》2011,(34):8-9
2009年教育部特别授权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但广大教师却高兴不起来,我们教师可能理解为好像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的权力,或者没有明文规定此项权力。教师很困惑,不少教师面对问题学生和犯错误学生,面对越来越难教育的学生,选择了放任,或选择了脱离教学一线。我理解上级部门的初衷是保护学生,也是保护教师。现在师生冲突的事件增多,很难处理,希望教师慎重处理犯错学生,防止学生走极端出问题,出了问题谁都不能说敢承担责任。但事实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现在一谈到惩戒,教师就会有很强烈的反应,真有到了“谈惩色变”的地步。一些学校也出现过因教师惩戒不当而引起的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伤害事件。本人从教16年,我想就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对教育需要批评、适当惩戒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有位教能界前辈曾告诫我:“当教师万不可认为自己行,当上了十五年教师才会有体会”。我一直记看这句话,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十几年来,我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真曾结经验教训,已形成了“以班干部为主,班主任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本文我谈一谈自己做班主任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我反对体罚或要相体罚学生,甚至到后来,学生犯错检查也不叫学生写。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学生,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去感染每个学生。我认为学生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是不正常的,”青少年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只要不是原则错误,…  相似文献   

11.
“叫你家长今天下午5∶00前务必到学校来。”时下,不少班主任,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要学生把家长叫来。“叫家长”似乎成了不少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招“杀手锏”,解决棘手问题的一根“救命稻草”。
  固然,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全面教育。班主任常和家长联系,可以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果无论事情大小,犯错轻重,动辄“叫家长”,过多过滥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引起家长的恐慌与反感。  相似文献   

12.
谢晓艳 《考试周刊》2012,(55):182-183
批评的含义有:评论、批判;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指出所认为的缺点错误;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等。教师批评学生,就是要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四章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教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是负责任的表现,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的教师把批评当做法宝。学生一犯错,就拿出老师的威严。立刻厉声厉色地批评他、指责他、教训他。其实,学生犯错有大小,教师不要动辄就拿出批评的武器。批评只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如果教师滥用批评的权利,就是在随意践踏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
王琨  赵跃钦 《中国教师》2023,(5):126-128
<正>学生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面对犯错的初中生,教师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兼顾学生的情绪及成长呢?“四步走”策略具有普适性。初二下学期的一天,菲儿戴了一条金色手链来上学。这是违反校规的,菲儿心中肯定清楚。因为在初一入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我作为班主任,就带领全班学生学习过校规的全部内容,并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各项要求。后来有个别学生尝试戴手环或手链,均对学生进行了说服教育,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学生戴手链上学了。显然,菲儿属于明知故犯。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养成习惯差,尽管班主任苦口婆心地讲,三令五申地强调纪律要求,但还是屡次犯错。也就是说,无论班级、学校的规章制度多么全面,多么严格,学生违纪还是难免的。我认为,作为班主任,纪律不可不讲,但更要注意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违纪。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特别作出了“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体罚、谩骂学生,并不是教师本性使然,而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导致班主任权力、责任、压力过大,同时,学生和家长又相对处于弱势。另一方面,学生违纪时,单单靠谈心或交由学校、家长处理,往往成效又很低。面对责任和压力,班主任不得已只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这就是班级管理暴力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既管理好班级,又不使用暴力呢?  相似文献   

17.
衡云  万茂伦 《师道》2010,(9):21-22
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课程表上的内容可真是丰富多彩,班会课、活动课、地方课、实践课、校本课等等。可是学校原来并没有这些课程的专职教师,其他科的教师又肩负自己本职的教学任务,能力与精力都跟不上。这可怎么办?难道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只能成为徒有虚名的摆设么?这的确是个难题,上级教育部门示意让学校自己想办法,而学校则要求各个班主任想办法。班主任无奈,只好让学生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0,(6):40-43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处,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科任教师为提高本学科成绩,常出现抢课现象;学生有不完成作业或纪律问题,科任教师推给班主任解决;班主任埋怨科任教师不尽心教本班学生、科任教师抱怨班主任管理力度不够……班主任该如何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矛盾呢?(北京王平供稿)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如何打造一支受学生、家长欢迎的班主任队伍?南漳县实验中学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教师把当班主任看作是学生信任、社会认可、提升能力的好事,学校出现了教师争当班主任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案例:周一下午刚上班,几位班主任就“冲进”校长室“理论”。原来是因为家访的事。这个学期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也进行了量化考核,其中规定班主任每月家访不少于4次。由于学校地处农村,通讯条件差,家访的路途又远,而教师有一部分又不是本乡本土的,所以很少有教师愿意去家访,学生出了问题就“叫家长”,结果学生不愿意叫,家长不愿意来,效果很差。而学校认为,家访是拉进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距离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教育方式。所以,这学期做出决定:教师要定期家访,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问题却出在了考核上,怎么来确定教师去没去呢?政教处采用了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