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巢湖民歌是我国首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歌之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鲜活的语言以及“望风采柳”的艺术创作手法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巢湖民歌的继承与传唱都出现了后继乏力的现象。文章以巢湖民歌中的原始民歌为研究对象,对音乐本体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以民歌的起源、结构和语言特色为着手点,分析巢湖民歌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以期为我们的民歌艺术能够更为完整地保存和更加广泛地传播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巢湖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支奇葩,它透视出远古遗风的家园意识,彰显出以水见长的生活方式,体现以秧为主的民俗,折射出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巢湖民歌根植于民间、来源于民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巢湖民歌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去音乐文化研究的领域,并登上舞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巢湖民歌为传承和发展巢湖区域文化做出历史性的贡献,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巢湖民歌历史悠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巢湖民歌却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抢救与保护巢湖民歌迫在眉睫,传承与发展巢湖民歌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现阶段,对于巢湖民歌要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采用多元化的演唱方式、要利用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打造巢湖民歌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与民族风情,旨在进一步探索巢湖民歌融入当代地方高校公共音乐课堂的可行性,以期结合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方针,巧妙融入时代音乐教育的需求,为巢湖民歌声乐艺术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开辟声乐传承之路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衬词是民歌构成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结构要素之一,在巢湖民歌中衬词的运用比较普遍。民歌衬词反映出巢湖人的日常语言习惯,同样也是歌唱艺术在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反映和表现。歌曲演唱中衬词的不同含义,彰显出巢湖的地域风情,有助于巢湖民歌的演唱方法更加多变。民歌衬词的独特内涵,决定了作曲者和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审美价值。对巢湖民歌衬词的功能以及运用的研究,有助于对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方法的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巢湖民歌在原生语境下的生存现状和社会功能,深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记录并分析了巢湖民歌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的音乐生活,并且阐述了巢湖民歌在民间礼俗中的传承以及传承主体的生存现状。指出民间礼俗用乐所获取的显性的经济报酬以及身份认同等隐性的经济地位是支撑巢湖民歌传承的主要方面,应该对传承人及其音声技艺生存的文化空间采取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龙岩山歌是生活在龙岩的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民歌,用当地方言龙岩话传唱。它继承《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歌文化博大精深,尤其以少数民族最为典型,而内蒙古民歌文化作为少数民歌文化的一支,历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族民歌。本文以蒙古族长调民歌为切入点,从其溯源、演唱风格和艺术特征、发展趋势以及传承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使人们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从中领略其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兴国山歌是我国南方山歌的著名代表,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当今兴国山歌的生存状态已发生较大变化,处于濒危状态。在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传承人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承载体和传递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过对兴国山歌传承人现状的调查,剖析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和传承困境,折射出兴国山歌的发展现状,这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理性认识与科学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西素有“民歌的海洋”之称,而襄汾民歌则是这浩瀚海洋中的一颗明珠,被人民大众熟知。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题材种类、唱词特点以及音乐特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江西民间声乐,不仅在久远的年代抒发过劳动者的喜怒哀乐,而且在共和国的孕育、成长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江西民间声乐的兴衰与社会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需求共进退,需求越强则其兴也勃,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民歌的蓬勃发展即是如此;若无强烈的现实需求时,则又回归民间的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状态。这对江西民间声乐发展路径的选择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坚持"守本知变,发展创新"的原则,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江西民间声乐这一生态文化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4.
山西民歌是山西悠久历史发展中保存、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本文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身心、人与社会4个方面,剖析山西民歌的和谐价值,以期揭示其对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歌蕴含着我国传统音乐之精髓和基因,它乳养了其它民间音乐。皖西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种类繁多,地方风格浓郁,为了改变其在新时期的衰萎趋势,应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其内容和形式,使之紧扣时代脉搏,呈多元共生之势,焕发新的生命,以利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山歌是客家优秀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文化日益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赋予客家山歌新的生命力,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模式主要有家族的传唱传承、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承、专家学者的研究传承,可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对客家山歌加以创新保护、对客家山歌文化载体的保护、鼓励山歌走向市场等途径,对客家山歌文化实行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家河村传承的民歌,数量惊人,至今仍是活跃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更为举世所罕见。其曲调虽多从外地传入,地方特色不足,但却有如收藏各地展品的展览室,有其特殊的价值。歌词中有一些独具地方色彩的作品。特别是《白莲教闹五更》以及长达约2 000行的"阴歌"等,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文化传承更加关注和重视,文化自信成为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就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民歌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可以对人民精神进行有效的鼓舞,对于文化艺术教育者来说,坚持文化自信必须与民歌传承进行有效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特定的多元文化基因塑造出朗朗上口的艺术特色,客家山歌融入视唱练耳教学,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内涵和多元传统音乐特色,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文章从音准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三个方面融入,改变原教材多西方少传统的缺陷,丰富了教学内容,植根侨乡因材施教,提高兴趣传承客家文化,延伸海外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