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应对互联网上海量即时信息的挑战,扭转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减少的颓势,美国《新闻周刊》决心调整风格,转型后的最新一期杂志5月18日开始在美国各报亭发售。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6日,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与世长辞,在这以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TIMEUSA、NEWSWEEK等新闻时政类杂志都以曼德拉的黑白肖像作为杂志封面,刊发了一系列深度报道来评述这位政治人物。本文选取了《中国新闻周刊》"宽恕"系列的8篇深度报道和《三联生活周刊》"南非的圣人与现实,宽容与代价"系列的6篇深度报道作为分析样本,通过主题、性质、报道方式、叙事风格和组合逻辑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其亮点和劣势,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政治人物封面报道的几个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阳  陈达凯 《东南传播》2010,(7):157-159
本文比较研究了《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周刊》对汶川地震这同一事件的封面故事的报道,阐述了封面故事的重要性,通过对报道主题、报道性质、报道方式、写作风格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了两家杂志报道的不同特色,得出结论即应保持差异化的风格,平衡各方团体,从而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余婷 《青年记者》2009,(17):78-79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全球一些著名的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遭遇广告和发行量双下滑,《时代》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变为月刊。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独树一帜,成为当今世界少有的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的新闻周刊。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6.
报刊上常见"行政村"的称谓,如某新闻周刊2011年第46期刊登的读者来信《"农民荒"》中有就这么一段话:"有报道称,2005至2009年,全国每年减少村民委员会70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消失。"再如《杂文报》2012年1月27日《张老师被调到了乡政府》一文,竟有  相似文献   

7.
10月优异策划☆《新中国60年之希望中国》,《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7期简介: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是今年媒体的重头戏,《中国新闻周刊》推出了"新中国60年"系列封面专题,"新中国60年之希望中国"是系列专题的最后一部分。这个专题别出心裁,约请9位代表性人物写下《给未来中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今年7月1日起扩版,优化内容强调做"有时效的深度报道"和"有专题研究的深度报道"。无独有偶,美国的《新闻周刊》不久前也  相似文献   

9.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封面故事》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在新闻周刊悄然占据纸质媒介市场一定份额的今天,研究深度报道在这种媒介形态中的得与失,对于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实例,主要分析封面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深度报道在新的媒介形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周刊的24小时生存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新闻周刊网站正在积极探索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全新网络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海外传媒     
《传媒》2013,(1):8
美国《新闻周刊》停出印刷版在2012年12月31日上摊的最后一期《新闻周刊》封面采用黑白主色调,图案是曾经的《新闻周刊》办公室大楼;标题是"最后一期",并在字母前面加上了网络流行符号"#",仿佛在发一条微博。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将停出印刷版,只发行网络版,改名为《世界新闻周刊》,提供网上付费阅读。定位读者群为"渴望深入了解世界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下旬,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对我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对于这一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大事,在美国两大家杂志《时代》、《新闻周刊》中,只有《新闻周刊》做了专题报道,《时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而且,在《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对中日友好关系的一些看法是错误的,有必要加以评介。  相似文献   

14.
新闻周刊,一般是指单周或隔周发行,以报道和评述时事新闻为主的期刊。大众新闻周刊,则是区别于以《半月谈》、《瞭望》等为代表的主流新闻周刊.以前卫、新锐、时尚的大众文化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新型新闻周刊,如《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新周刊》、《新民周刊》等就是其成功的代表。在中国纸质媒体(主要是报纸、期刊)大众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大众新闻周刊是继晚报、都市报之后媒介市场的新生“宠儿”。究其风行的原因,人们大多从传播特色、受众定  相似文献   

15.
竞相登场 色彩纷呈——90年代中国新闻周刊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背景下的新期刊新闻周刊是以报道时事为主要内容、刊期为一周的期刊。它以报道和解释新闻为主 ,集时效性、深度性于一身 ,图文并茂 ,印刷精美 ,堪称现代期刊市场上的“宠儿”。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起源于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望》(初为月刊 ,1984年改为周刊)。其他新闻周刊的大量出现还只是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其中 ,《三联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 ;《新周刊》创办于1997年 ;《深圳风采周刊》由《深圳风采》月刊1997年改版而来 ;《新民周刊》创办于1999年 ;《中国新闻周刊》创办于2000年。…  相似文献   

16.
《新闻周刊》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杂志型深度报道栏目。作为周播性新闻杂志节目,自2003年开播以来,《新闻周刊》秉持浓缩过去七天的中国历史这一理念,迅速成为国内同类型栏目中的佼佼者。因此,对《新闻周刊》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形态、内容、主持人三个方面浅析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新闻周刊。它一直保持着对美国及世界时政的敏感体察和密切关注,主要刊登硬新闻和调查性报道,每周讲述当权者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一派男性化新闻风格,与美国新闻界那种注重煽情、娱乐、隐私、消费的女性化新闻风格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在它的封面故事中,男性面孔占据绝对多数的事实,更是这种男性化新闻风格的标榜。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时代》中关于女性题材的报道不断增加,其封面的首席位置上也出现了更多女性形象,我们将它称为女性封面。  相似文献   

18.
12月14日晚,《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政界、学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见证"影响中国"2012年度人物揭晓。自创刊以来,《中国新闻周刊》一以贯之把"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树为宗旨。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每年岁末评选并发布"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榜",梳理一年以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受到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黄书亭 《视听界》2002,(4):74-75
进入20世纪,媒体形式与传播渠道发生巨变,各类周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既有流星划痕般的《劳动者》、《星期评论》,又有经久不衰的《时代》和《新闻周刊》,还有后来居上的《财富》周刊、《亚洲周刊》。无论生命长短,它们都把批评报道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当代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财富》周刊、  相似文献   

20.
当下,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纸媒造成强烈冲击,其便捷性使得纸媒在第一时间发布的即时消息不再新鲜。"纸媒的出路在哪里?"这引起了"纸媒人"的深思。于是,不少纸媒将深度报道看成网络包围下的突围之道。《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纸媒更是将深度报道作为自己的主打品牌,吸引了大批读者。由此可见,把深度报道做"深"成为今后纸媒发展的重中之重。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有别于一般资讯传递的特殊报道方式,它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