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于半个多世纪以前获得该奖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他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的《花未眠》,就是他的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战后,川端康成创作了一系列探讨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和日本独特的美学倾向的散文,《花未眠》即其一。今秋人教版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了这篇文章。川端康成从凌晨4点旅馆中未眠的海棠花中,从欧洲、中国以及日本众多画家的作品及其言论中,引发出对美的三方面的深刻思考。首先,他在文章中形象地阐发了艺术美高于生活美的带有唯美主义色彩的美学观。他认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天赋本能,“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而人对美的感受“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所以,“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  相似文献   

3.
章桂周 《学语文》2005,(6):19-19
我们几乎都知道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是东方屈指可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他却未尝不是一位美学家。这倒是鲜为人知的。事实上。任何文学大师背后都有其理论支撑的。且不说构成他美学理论体系的三篇美文《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美》。其实在更早的时候,1950年写的《花未眠》就是一篇有关美学的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随笔。  相似文献   

4.
“美”,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动的字眼。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想时时刻刻发现美,感觉到美。然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却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去发现那些无限的美的呢?请阅读《让美为生命开光》一文,并结合课文《花未眠》,认真揣摩一下。事实上,不仅仅是凌晨发现未眠的海棠花,能够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那壮丽的日出,那断了手臂的维纳斯,不也同样让我们觉得“美为生命开了光”吗?不过,有时候,人们对于美的寻找和感受,也会误入“歧途”,比如《病梅馆记》中的“病梅”。可见,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并按照美的原则去生活,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雨羽)  相似文献   

5.
美的遐想     
美,是指好看、令人赏心悦目吧!美,是无处不在吧!自从学了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后,使我进一步了解美之所在、美之真谛,但是美只是表面的东西吗?这在《花未眠》中似乎没有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花未眠》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 ̄1972)的作品。人教社普通高中《教参》,认为"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本文的主旨是"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强调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艺术创作应该  相似文献   

7.
美的遐想     
美,是指好看、令人赏心悦目吧!美,是无处不在吧!自从学了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后,使我进一步了解美之所在、美之真谛,但是美只是表面的东西吗?这在《花未眠》中似乎没有详细地探讨。早上,朝阳露出绯红的脸庞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位纯洁可爱少女那种羞涩的笑。当我走到教  相似文献   

8.
叶渭渠先生翻译的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是一篇说理散文。该文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很具有启发性。但细读来,却不免有几分遗憾。我不懂日文,没有读过原著,这里只能从汉语言的角度,对其译文谈几点看法。其一,语言冗赘,重复拖沓如第三自然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后期散文创作的代表作《花未眠》,融合物我,把自然契入人类的哲学思考中,表达了艺术要尽可能地反映自然美的思想,进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类审美理趣,张扬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显示了作家后期散文创作秉承了日本文学“物哀”“风雅”的传统,达到了禅趣、哲理美与物哀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无数次的关注日本这位伟大的作家,这位在1968年“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川端康成,他的散文《花未眠》更多的被我作为美学论文来读。文章从作者发现海棠花未眠开始写起,写到发现美的机缘,一直写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如果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对当代作文教学应该有深刻的启示。一、作家看来,艺术美的本源是自然美艺术美的本源是自然美,这无疑是艺术起源于生活的佐证。川端康成谈到的罗丹的创作和玛伊约尔的创作时说“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谈宗达的画时说“深深理解宗达高尚…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的说理性散《花未眠》,是从花未眠的这种胄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然而细读本.就会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一种“死亡意识”。在这里,“死亡意识”不再是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意识.而是作家审视生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意义。据统计,川端康成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与“死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死亡”简直就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深刻地表现了日本民族与文化的精神,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该作品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3.
李方媛 《林区教学》2010,(11):40-4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者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者川端康成是一个一生追求"美"的作家,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一生发表了许多作品,成为日本作家的代表。川端康成一生追求"美"的同时,深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佛禅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及禅宗的国度,佛禅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此外,川端康成一生坎坷,两岁开始便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在现实的孤苦无依下,佛教的诸多思想深深走入了川端康成的内心。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在继承日本传统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写凌晨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晚还盛开着,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哲学思考。它昭示人们,要想达成具有较高品位的艺术的美,需要三个境界。一、对于引发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亲近,去探知,去认真观察,而不能仅凭头脑想象文章说:“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要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听来似乎很容易,其实,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  相似文献   

15.
1899年6月24日,川端康成——这个日后以《伊豆的舞女》《雪国》闻名世界的作家出生于日本大阪。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曾经说:"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不灭的美》)这位被人称作"无魇的美的追求者"和"美的猎人"的作家,用他的作品发现和呈现了人间的各种美丽的人和事。他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被看做"静美"的最完美的体现,无论是景物还是人物,都带人进入一种非凡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调虚无、哀伤、悲悯,又极尽含蓄蕴藉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本文拟以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为例,从生即是苦、虚无之美、物哀之美、幽玄之美几个方面来分析贯穿川端康成作品的佛禅精髓。  相似文献   

17.
张宏伟 《文教资料》2011,(19):26-27
川端康成的一生是时刻不停息地追求美的过程,他对死亡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最后以极端的方式——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本文以《花未眠》为例,探讨其中所蕴涵的美的三重境界:感受自然之美,创造艺术之美,促进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沟通,并尝试以此阐释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念和他奇特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在散文<花未眠>中,写了他独自住在旅馆时,凌晨4点醒来,从盛放的海棠花中,感受到"一种哀伤的美"和"要活下去"的愿望,并且从艺术家的人生感悟中,品味出人生只要有一点点前行,就进一步接近死亡的凄惨和绝望.很多人对文章中所深蕴的孤独和悲怆感很不理解,其实,只要认真地多读几本川端康成的小说,就会发现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是随处可见的.这种情韵除了和日本文学的"传统美"一脉相承外,还与川端康成独特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代表作品。它的思想内容可以赞许的并不多,而艺术技巧却别具特色、独树一帜,极富于创作个性。这与他幼年时代形成的孤儿感,青春期的失恋,受印度北传佛教和中国禅宗的影响,汲取日本古典文学和国外作家作品养分,珍爱大和民族特有的悲美,引进日本茶道、花道、绘画、庭园技术和现代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密切关联,颇象一株嫁接的大树长出各色花朵,然其本体乃是享誉寰宇的日本樱花。 《雪国》的创作个性虽呈多侧面形态,但其主要之点,是将现实幻化,追求虚幻美。川端康成在瑞典获奖时所致答辞中,曾引西行法师论明惠上人诗,来说明他的日本的或东方的虚无:“虽然歌颂的是花,但实际上并不觉得它是花;尽管咏月,实际上也不认为它是月”。他还在一篇文章中说:  相似文献   

20.
美在改变     
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审美力、文学欣赏能力。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散文 ,特别是抒情散文由于它取材的广泛、自由、写法的灵活、诗意浓郁、意境优美成为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最佳文本。正如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胞 ,掀天之浪 ,一物之微 ,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丝感触 ,一撮悲欢 ,一星思想 ,往日的凄惶 ,今朝的欢乐 ,都可以移于纸上 ,贡献读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就是由一次在旅馆中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引出对自然美及审美进行探讨的散文。川端康成是以“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