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使用汉语、缅语、英语的不同民族,由于亲属制度的不同,亲属称谓的体系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将对汉缅英三种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以示三种语言中亲属称谓语间的共性特点和差异,为学习汉语、缅语及英语的学习者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老缅语亲属称谓词相对于其它词类具有特殊性,语义特征相对比较丰富。运用语义分析方法,从亲属称谓的义素、义位、语义构词及语义场四个方面来对老缅语亲属称谓进行语义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语有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涵,比较不同民族之间的亲属称谓语是探求其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奥秘的一把钥匙,也是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背景的一个窗口。本文通过对比英韩亲属称谓语发现两种称谓语之间的差异并从文化视角探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展现出的特点,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4.
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碰到的是称呼问题,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系统一个组成要素,反映了语言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的关系。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解读亲属称谓语方面的差异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就中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做具体的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原因和意义,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分析表明:它们在称谓系统、年龄划分、尊称使用、称谓习惯和泛化现象上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不同点多于相同点。其中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血缘关系中,相同点主要体现在类亲属称谓中,由此揭示出其隐含的文化底蕴。深化人们对称谓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语言文化的称谓语系统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在翻译中,很难实现形式对等与功能等值兼顾.这就要求译者注重秫谓语的语用功能,大胆采用译文语言中近似的称谓形式,使译文读者能大致和源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一个文本.对汉英语的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实现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7.
袁庆珍 《池州学院学报》2013,(1):111-112,153
本文列出桐城方言中主要的亲属称谓词,并讨论其相较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的特点,如泛化现象和从子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观察桐城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可以从语言的共时变异中找到正在进行中的语言变化。  相似文献   

8.
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对语言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英两种不同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语言形式,亲属称谓语的不同就是中英两种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一个具体体现。本文从血亲和姻亲称谓的差异、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差异比较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9.
称谓可以分为两大类: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者之间的关系很特别,社会称谓一般很难进入到亲属称谓中,而亲属称谓则一直在社会称谓中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属称谓的泛化。固原方言中亲属称谓在使用中也存在着泛化现象,在社会称谓中起到一定社会交际作用,从中可以窥视出固原地区社会交际文化。  相似文献   

10.
缅汉语都在各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称谓语系统,并在各自所属的社会中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虽是亲属语言,但两者的差异也很明显。主要从描写现代缅汉语口语中的称谓语系统入手,对缅汉称谓语进行比较,揭示缅汉称谓语的不同,分析社会文化对缅汉称谓语的影响,以对缅汉称谓语作初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言中亲属称谓不同,从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有:复杂程度差异;关系表达清楚性差异;敬称和谦称的使用差异;对长辈称呼的差异。家庭类型、血缘关系、宗法观念、文化取向、礼貌原则、等级观念是造成两者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翻译时应注意:英汉亲属称谓词的词义不对等;对关键词进行解释;亲属称谓词的非亲属称谓用法解释。  相似文献   

12.
E-预不变凸函数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广义凸性函数,是对预不变凸函数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推广形式。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E-预不变凸函数的一个充要条件,从而完善对此类广义凸函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微分几何中的几个不等式,提出了几个相关的不等式.(1)对平面上的Schur定理,给出了一种解析的证法,它比已知的一些 (几何的)证法显得简洁、明快,进而还用积分几何方法作了些讨论.(2)对欧氏空间中闭曲线的Fáry不等式,用活动标架法,将其推广到了球面 (正常高斯曲率曲面)中.(3)对三维欧氏空间中闭曲面的Fáry不等式,用活动标架法,将其中积分式前的常系数 4 π进一步改进为 1;此外,还将其推广到四维的欧氏空间中.这一不等式可能推广于更高维或一般的欧氏空间中,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在这种文化里,存在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化现象,如:重"义理"轻"人情",强烈的集团意识等。了解日本的传统家制度对理解这些文化现象有很大的帮助。日本传统家制度特色是重视家业的延续和繁荣,漠视血脉的延续。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古代日本的稻作经济、封建庄园经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古代母权制遗留也导致了人们对血缘的淡漠。这种对血缘的淡漠对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国中文体育期刊篇名目录>和<中国期刊网>中有关农村体育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描述了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对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的发展、进步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由此提出对未来农村体育研究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运动训练:科学精神昌大与人文精神弘扬并行不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科学精神昌大与人文精神弘扬须并存于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理念约束下,对科学精神进行了多方位理解:高度概括科学训练内涵;合理评价训练科学化程度;更加理性地对待训练经验。探讨了弘扬人文精神的四个切人点:训练方法的采用应以不损害运动员的健康为度;运动技术的发展应以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为度;同时关注运动员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注重运动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尚武精神词义泛化,对当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消极影响。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结合尚武精神与教育、武术的近代关系史和尚武精神自身的历史呈现,来观察尚武精神词义演进的节点,审视尚武概念的本质。研究认为:对精武体操会的多重职能与其多重目的的错位对应,是造成尚武精神词义泛化的重要源头;尚武精神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在特定的自组织时期的信息涌现;它不是具体的知识和通过教育获得的个人品德,而是集体的气质;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不承载尚武精神教育职能;教育或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在塑造尚武精神过程中,协从社会制度的其它部分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