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宋时期所编纂的各种类书,存有不少《楚辞》零句残简,是我们校理《楚辞》文献必须参照的重要材料,即据类书对《章句》传世本进行补佚、删衍、辨异和正讹。但是类书或劣于《章句》传世本,未可全信,当反复审核,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
金代的大型字书在我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作用,然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新修玉篇》的发现和影印发行为这方面研究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新修玉篇》收字来源广泛,除照收《类玉篇海》所收之字外,又增收了《广集韵》、《省韵》、《切韵》、《广韵》等韵书所收之字,其广泛搜集诸家篇韵,增加了大量的又音和训释。从收字、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对其编纂体例进行阐释和分析,为研究金代大型字书的编纂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篇》有残卷与宋本,在将二者比较后可知《玉篇》是由16917个字目和407530字注文组成,分归542部首,共30卷。其字形是楷书书写,有些字因避讳而缺少末笔。它收录了古文、籀文和俗字;其释文以音义为主,引征丰富且有按语  相似文献   

4.
许多书都把《世说新语·汰侈》篇“使黄门交斩美人”中的“黄门交”作一个词来解释,说“黄门交,即黄门校,侍者之称”。历史上“黄门”曾为官名或官署名,旧有黄门令、中黄门、黄门侍郎、黄门监、黄门省等名称,未见有“黄门校”这个官名。《世说新语·汰侈》篇里的“黄门”是指供  相似文献   

5.
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落英”,一些文学读本甚至新编《辞源》都解为“落花”,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落英缤纷”之“落”不能解为“凋落”。虽然“落”有“凋落”、“零落”之意。但“落”还有“始”之义。《尔雅释诂》曰:“落,始也。”此义在先秦古籍中运用较多,如《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王念孙曰:“《尔雅》:‘落,始也。’与诸侯落之者,与诸侯始其事也。《楚语》(上)‘伍举对灵王曰:今君为此台,愿得诸侯与始升焉。’是其明证矣。”“落”作为“始”义在《诗经》中也有例证。如《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宋朱熹注:“落,始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复信任安,说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写完上自轩辕、下至汉武的历史,“凡百三十篇”。这就是后来传世不朽的巨著《史记》。作者说写它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相似文献   

7.
自《尔雅》广泛传习以后,由于它体例完善、内容广博,不少学者就赓续这种形式,写出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多种新著,如《小尔雅》、《广雅》、《比雅》、《拾雅》、《埤雅》、《尔雅翼》、《骈雅》、《迭雅》、《通雅》等等,形成了我国传统语言学领域中的一派——雅学派。这一类著作,从训释方式看,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编排方式看,是把一组同义或近义词列为一条,再依大类编成若干篇。这就是我国传统语言学领域里的“义书”,即现代的“义类词典"。它跟依字形编排的《说文》和依字音编排的《切韵》,鼎足而三,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重要一支。这些书的价值各不相同,其中以《小尔雅》成书较早,且为历代注疏家所引用,影响较大。本文拟对《小尔雅》产生的时代、作者、内容等作一初步探讨,以便求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8.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中有许多白注文献材料。这些为白自注所解释的词语,多是宋代的口语词,为《汉语大辞典》等词书所缺。这对正确理解宋代口语词有很大帮助,对研究宋诗语言、构建宋代词汇史提供佐证,本文选“矮黄”、“碧涧”、“监州”等九条作为考释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两马”辨释《孟子·尽心下》第二十三章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本章中“两马”一词,汉赵岐注“‘国马足以行关,公马足以称赋’,是两马也。”现存《孟子》的各种旧注大都沿袭赵说。新近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有“两马”条,引《孟子·尽心下》为书证...  相似文献   

11.
王仁紡《刊谬补缺切韵》第一种,即敦煌本王韵,世称"王一".因其残缺较甚,195个韵中只有53个韵小韵字没有残缺.本文通过歌韵和去声部分对"王一"残卷和"王三"反切进行比较,得出王一和王三大体相合.并对姜亮夫先生提出的"王一"反切用字与《广韵》合者十之九提出质疑,通过去声"王一"、《唐韵》和《广韵》的比较,可以看出《广韵》的反切用字并非与"王一"合者十之九,而与《唐韵》相合者甚多.  相似文献   

12.
《类篇》的互训,绝大多数是对原有字书、辞书以及韵书材料的直接借鉴,其中有的直接引用,有的加以必要的增删,有的是借鉴前代传注类训诂的研究成果以及采录实际语言,还有的依据古今音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外语词典视角发现了汉语词典排序不规则,并提出了汉语词典检字法统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筋斗”是中国毯子功的基本技艺。“筋斗”一词源自明代于慎行《榖山笔》揣拟的典故,认为“筋斗”源于“金斗”,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筋斗”一词有多种写法和念法,“筋斗”亦作“跟斗”、“斛斗”等,不一的字形,以及典故不明,皆表明了“筋斗”是一个谐音词。从语言的视角,“筋斗”一词源自于伊朗语汇,也透视出粟特文化的遗踪。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女性观,扬弃了“无神论者”最初的博爱观,提出了他的“共产主义的博爱观”及“激情本体论”。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宝黛钗云”这些典型人物表征了他的自发的“人性论”和“博爱观”。以至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创立了一个类似费尔巴哈的“爱教”,这对国人当有重大的博爱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同居"是汉语常用词之一,最初作动词,表示"同住一处或共同居住";汉代引申出"未分家之亲属"。此后由前两项意义共同引申出"夫妻共同生活"。在现代"未婚男女共同生活"一义从前几项意义分化出来,在现代汉语中最终取代"同居"的其他用法成为常用义。探讨"同居"的用法变化及其原因,可以为汉语词汇研究以及语文辞书编纂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以北魏墓志文献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知识,对《汉语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进行有益的补充,同时还可以为大型辞书编纂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句式结构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上古汉语在构成状语争中心词的偏正关系时,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担当状语的副词数量多,袁意丰富;介宾结构作状语,介词有别于现代汉语;名词活用作状语;用虚词"而、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相似文献   

19.
汉字的字际关系即单个字符之间形音义的关系。汉字的字际关系有相同、同中有异、相异三种。文章着重分析了同中有异的情况,使我们对汉字的字际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运用引文分析法,以1994-2004年的<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刊载的论文引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研究者吸收和借鉴科技文献的一般规律和该领域的研究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医学领域论文的篇均引文数较高,外文引文比例较大,说明研究者有较强的信息吸收能力,能够及时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动向;该领域引文的半衰期较长,说明运动医学属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高频引用的中文期刊涉及体育类、生物类、医疗卫生类的核心期刊,显示了运动医学交叉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