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像树木一样自然生长 教育以学生为本。这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教育要义。虽说是“要义”,其实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我们至少要弄明白几个看似早已明白、其实似是而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于永正老师的课一直以素朴、扎实、大气、厚重而著称,其实,在这些鲜明特点的背后,还渗透着时下颇为流行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或"生本课堂".什么是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根本的教育,它提倡教育应由"师为本"向"生为本"转变,即把围绕教师"教"的设计转向围绕学生"学"的设计.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迸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成就了许多不可预约的精彩.下面,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课例来研究于老师的生本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中宁要真实的错误,不要虚假的成功。"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并且让学生也明白: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错误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看到错误的价值?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渗透在学生的整个成长与发展过程之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数量单位,提高学生正确解决形体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挖掘。  相似文献   

4.
李春梅 《成才之路》2012,(32):40-40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由此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白教育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承担着义务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教师们,更应注重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加以培养,以便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做好铺垫。一、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俗话说:"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如何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5.
(一)近年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时常焦灼地拷问着中国教育,也拷问着所有真正具有教育情怀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谁都知道,这个疑问隐含着的问题便是:我们的学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病在哪里?于是,破解曰:让教育家办学!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时下,"校本"早已成了我们谋求教育理性发展的关键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是"校本"的实质。其实,它们也是校本教学研究开展的三要义。我校的特色建设历程,走过了"‘九五’尝试中寻找到的‘环保项目’——‘十五’明确中坚持的‘环境教育’——‘十一五’积淀中生发的‘绿色教育’——‘十二五’规划中上位的‘生态教育’"的过程。诚然,我校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构想是以"生态教育"理念下优势生  相似文献   

7.
<正>以前的我,只知道"传道、授业、解惑"是一名教师的职责,应该要教到实处,也明白"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道理,励志想成为学生心中的合格老师、优秀教师、精神导师。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此路上前行的我,一直秉承着这种信念不断去塑造自己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形象。自从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之后,我的信念开始动摇,到底什么样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呢?  相似文献   

8.
当教师为学生听不进自己的谆谆教导而苦恼时,是否应当反思:我们的良苦用心学生明白吗?我们的"教育要求"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了吗?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呢?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就是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0.
正有关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既是对"以生为本"要义的一种回归,也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自觉。然而,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中介——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必须转化并落实为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的达成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问题背后,隐含着的是一个更为实际而朴素的问题——学习目标如何展现?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学内涵"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教学观,最早是由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Rogers所提出。就教育而言,"以学生为本"其实就是立足于个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在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研究热  相似文献   

12.
"生本教育"理念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让学生在理想环境中学习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随着生本理念的提出,后来不断地应用实践,多种多样的培养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将"生本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这种双边教学活动是由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是师生"共同体"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共同规范着各自的"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基于"师生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以师生科学的教学理解为前提保障,以师生有效的教学配合为关键要义,以师生有意识地反思为终端检验。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无所不在,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否将科技教育平民化、全民化、常规化,让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我们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核心要义。科技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搞创新实验、制作科技作品、参加比赛,而是要切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广州市首批科技骨干教师,近日我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安排下赴香港进行为期三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实  相似文献   

15.
叶建生 《文教资料》2008,(12):99-100
长期以来"统考"这根指挥棒一直左右着教师的教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长期以来都是通过纸笔测验,以片面的成绩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这严重背离新课程的改革目标.那么,究竞如何评价学生才符合要求呢?这向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确评价学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正>推行13年的生本教育,能否成功颠覆传统课堂模式?上课了,老师"靠边站",把讲台交给学生,学生争相上台展示,与台下的同学自发互动,能想象这样的课堂是怎样一种情景吗?其实,这种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的课堂模式,正是推行了13年的生本教育,目前在全国200多所学校推行。在广东,生本教育既有在中小学推行,也有在部分高等院校试行。这种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模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校推行了"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生本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认可,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理念核心。那么,针对一直以来困扰着教师们的班级管理问题,如何把"生本教育"理念转变为生本管理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呢?笔者所带班级进行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们现行的学校课堂教学,其实有着共同的病理特征: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问题意识,我们的教育理念中更多的只是要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学生如何"会学"!在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潮流的今天,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时时围绕"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来展开.那么,如何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进历史课堂改革呢?关键还是在于教学方法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我想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树立"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有别于传统理论教学的一种学习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利用数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