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爱心、细心和耐心组成“三心”以及“系统化意识”和“策略意识”构成的“二意”两个方面阐述了转化后进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地授予孩子们知识,更多的是对孩子们人格的培养,对孩子习惯形成的教育。身为班主任的我们更肩负着这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一定要有"三心""二意"。"三心"是指"爱心、细心、责任心","二意"是指"心意、创意"。班主任工作,爱心是大地,细心是空气,责任心是天空;读懂学生的心意,用激情去创意工作是翱翔的双翼。  相似文献   

3.
<正>班主任是一个班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是全班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对待学生要用"三心",处理问题要有"二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在黄汉华教授提出的音乐符号行为链条:"物"—"心"—"身"—"音"—"心"—"身"—"音"—"身"—"心"—"物"的基础上,探讨"物"、"心"、"身"、"音"四要素在音乐实践中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中的转化关系及其内涵在链条中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09,(12):30-32
古代把“三”理解为多数,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离不开“三心”“三意”。“三心”:爱心、细心、耐心;“三意”:“妈妈”意识、赏识意识、民主意识。我们借用古代对“三”的理解,我认为,班主任应“多心”“多意”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秋君 《文教资料》2007,(13):166-167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心”和“二意”。“三心”即:公心,恒心,爱心;“二意”即:对学生有诚意,做工作有新意。它是我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总结,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三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石,“二意”是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师德不仅是教师修养的核心,更主要的是育人的宗旨。德是人才之本,是教师的根本素质。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的师德主要应体现在“三心、二意”上,“三心”,即事业心、爱心、责任心;“二意”,即对教学工作的全心全意.对学生管理的尽心尽意。  相似文献   

8.
黄丽霞 《广西教育》2013,(10):46-46
笔者认为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应立足于"三心二意",即:爱生之心、激励之心、勤奋之心、人文意识、实干意识,才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农村高中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三心二意"呢?一、爱生之心所谓"爱生之心",就是班主任对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尊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中,“诚”与“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从存在论而言,“诚”以“心”为存在的寓所;从认识论而言,“诚”有赖于“心”的体认,使潜在的“诚”性变为人的自觉意识;从意志论而言,“诚”的最终实现需要“心”的主宰功能的发挥,去恶从善。  相似文献   

10.
廖干  朱凤英 《广西教育》2005,(12B):44-45
笔者做班主任工作多年,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深深体会到:要转化后进生,必须做到“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良性循环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常态呢?要做到"三思""三借"。"三思"即思制度约束的原动力、思班级管理的自主化、思服务意识的常态化。"三借"即借团队之力、借家长之力、借学校之力。最终实现班级利益最大化和个体发展最优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14,(67):194+188-194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的时期。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三勤"、"三心"是教师管理班级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曾提出"心斋"一词,成为道家"虚静论"的核心概念。"虚者,心斋也"。此一"虚"字是理解"心斋"概念之内涵的核心要点。"心斋"之"虚"从工夫论上说具有消解、否定的意味,是对"听之以耳"和"听之以心"的否定,也就是要使人不执于外物,亦不执于心念;从境界论上来看,"虚"又具备某种肯定的内涵,即"虚室生白"所蕴含的生命力和对心之光明本性的能动发现。而这两方面又统一于人心之上,"心斋"的过程也就是在人心受扰后发明本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滢 《学苑教育》2012,(17):12-13
经过思索和实践,个人觉得,老师需具备“三心”:“父母之心”、“孩子之心”、“精神导师之心”;并要分别站在父母、孩子自身和精神导师的立场对待孩子。教师还需具备“二意”,即“严”与“爱”。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做初中班主任的经验,谈一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三心"与"三联"问题。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阐述"艺术的心"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然后梳理了"艺术的心"的理论渊源,并将其放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总体背景中探讨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养育轻教育的误区,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家庭应注意培养孩子的"三心"、"三感"。  相似文献   

18.
梁华 《广西教育》2013,(25):90-9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必备的基础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能力、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他早期所接受的科学教育。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增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意识。下面,笔者结合个人的科学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三心”和“二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在关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实施"三创"教育的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美在创造中"的教育,激发学生的"三创"意识;进行审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创造人人可为,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出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三创"能力.  相似文献   

20.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既是思维发展过程,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本文以拓宽语言教育渠道,培养幼儿良好素质为主线,从"想说"、"敢说"、"会说"三个方面探究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