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编者札记     
"杂志"的意思本来很简单。首先是"杂",能够容纳百家,甚至无所不包;其次是"志",要在一定时期内,留得下来,而不能像报纸文章那样,看过就扔掉了。 我们这本书评杂志,也就希望再杂一点。这一期刊发的文稿里面,我个人比较喜欢两类:"边缘话题"和"热点话题"的稿子。  相似文献   

2.
"成熟"这个词,对于我是个久违的字眼。说久违,并不是我听不见、看不到它,也不是对它的含义没有一点儿思索,而是年轻时落下的病。这个"病"使得我经常有意地疏远这两个字,当周边的人们兴趣极浓地议论所谓"成熟"的时候,我就缄口不语,甚至会躲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3.
农场轶事     
赵"部长"之死1973年的春天,我下乡到皖南山区练江牧场。刚去牧场的第一周,就参加了新职工教育学习班。我记得在学习班上领导宣布牧场三大纪律:一、不准抽烟喝酒;二、不准开小灶;三、不准谈恋爱。前两条人们犯错,似乎无人追究,可犯第三条错误就容不得自己了。  相似文献   

4.
平静的力量     
那天,我将写满了一张毛边纸的毛笔字拿给内行的同事看,他指了指前两行写得象模象样之处,赞叹说:"瞧这几笔,一看就知道是心静时写的,看从这个字开始,你的心就乱了。"末了,他意味深长地说:"心不平静,下笔就无力无神,毛笔字练的就是静心。"  相似文献   

5.
时统宇 《视听界》2014,(5):122-122
我曾经把充满悲剧精神的人文关怀视为优秀主持人的首选。欧阳智薇和芮成钢出事了——消息传来,我的第一反应是:太可惜了!和这位"早七点,问冷暖,就在第一时间"的美女主持没有过接触,只是明显感觉到在节目中她的努力和敬业,几年前和赵赫在一起说起欧阳智薇,我还说你们用人也太狠了,逮住好用的就往死里用。和芮成钢倒是有过两次接触,也巧了。  相似文献   

6.
陈勇 《兰台内外》2010,(4):64-64
巴金"忆书"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  相似文献   

7.
看电影     
"文革"前,赤峰街有两座电影院、两座剧院。公园边上的电影院叫工人俱乐部,回民胡同往里走、坐落在一个大坑里的电影院就叫电影院,"文革"时全关了。大剧场叫红旗剧场,"文革"前,我在那儿看过话剧《千万不要忘记》,记得年轻的丁少纯穿一条毛料裤子,笔直的裤线很扎眼。  相似文献   

8.
我主笔都市快报"快报快评"评论专栏迄今已6年,每年共完成240篇左右的即时新闻评论。"快报快评"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并获2009年度风尚媒体大奖专栏奖。写评论是我喜欢干的活,我称之为"无限风光在评论"。我觉得"言之有识"很重要,这里的"识"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常识与胆识。美国王牌主持人丹拉瑟有个著名的"后院篱笆墙原则",是说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篱笆上聊天,会关注什么新闻。  相似文献   

9.
周末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他问到我的微博地址,我说你百度一下"李俊超"就看到了。于是他打开自己的360浏览器,在搜索框输入"李俊超",然而搜索结果里却没有出现我的微博。我吃了一惊,以为百度又把腾讯微博降权了。但是再仔细看看,  相似文献   

10.
"你幸福吗?"务工人员:"我姓曾。""你幸福吗?"退休老人:"当然幸福啦。""你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2012年9月27日到10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连续九天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社会调查节目"你幸福吗?"节目一开播就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网络和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更是将"我姓曾"等回答称为"神回复",并以一种看央视笑话的心态在网络媒体大量传播。但是随着节目连续九天的播出,人们发现,这次  相似文献   

11.
四川人热情友好,就像黄洋妈妈第一次看到我,就坐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妹妹看起来好小哦,跟我们洋洋差不多大。"二审时,黄洋父母到上海来,带了自己家做的麻辣兔,但凡来看他们的黄洋同学,都要给一袋,十多袋真空包装一天就送完了。黄母还为两个即将生孩子的同学织了婴儿服,她跟我说这是全棉的,小孩子只能穿全棉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晟  刘琼 《新闻天地》2010,(5):19-20
对于夏达来说,眼睛和手是她最大的财富,因为她要用这些去创作。她曾说:"等我老了那一天,假如我还可以在一个小角落里,慢慢地画着故事,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只是想画漫画而已。"  相似文献   

13.
到今年3月底,我在《青年时报》主持评论工作,就要满7个年头了!不免想到"七年之痒"这个说法。《新闻实践》要我谈谈编辑评论的体会,应承下来后却一直迟迟无法交稿,也许就是这个"痒"字在心中作怪。我不想敷衍编辑,不想写成一篇经验介绍或自吹自擂的文字,而想把自己心中某些"痒"处暴露出来,请大家给挠一挠。当下时兴"微博体",不妨就以"微博体"的形式来说。  相似文献   

14.
朱学诗、许万全两位老新闻工作者编著了《守护生命线——新闻失实案例分析与防范对策》一书,邀请我作序。因为"新闻失实案例分析与防范对策"是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资助的研究课题,我理所当然应该写几句话。这是一个应该重视的课题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根本问题。离开了真实性,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是,新闻失实又是从新闻事业诞生起就如影随形相伴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成放 《新闻实践》2011,(5):73-74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为题目踌躇再三。偶尔翻到一篇文章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放下朱丹的宣传,来讲讲这个做文化的夏燕平"——这意思正符合我所想,就把它演绎成现在的题目。去年底,10集纪录片《西湖》在浙江卫视播出后,好评如潮。在众多的赞誉中,最集中的是它的书卷气。一部电视片的成功,与主创人员的读书是怎样链接的?于是就想采访一下总导演夏燕平。《西湖》总导演有两个,我只认识其中的夏燕平,他是我多年的忘年交。  相似文献   

16.
我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创作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这就是——"欢乐","创新",和"流行趋势"。 首先说说"欢乐"和"创新"。 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欢乐"和"创新"是分不开的。每一档综艺节目的制作者,都希望为观众创造"欢乐";每一个创作者都在想,用什么方法能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琢磨各种招数达到"欢乐"的过程,其实就是综艺节目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郭洁 《军事记者》2011,(4):71-71
报道员小王在写一篇新闻稿,只见他一会儿拿起电话打给某连指导员:"我这还缺一个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的事例,请帮忙找个例子";一会儿又给士官小张打电话:"我这稿件里需要一句话,到时我就写上是你说的"……如此一阵忙乎之后,一篇反映基层连队争先创优的新闻稿就出炉了。这种“拿靴找脚”的新闻写作方法,在一些通讯员身上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8.
吴志远  李轩 《新闻前哨》2011,(9):45-46,53
"不创新就会消亡"。对以报业为主的传统媒体行业而言,眼下,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这绝非哗众取宠,也非耸人听闻。生存的危机,就在眼前。在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NWSA)召开的一次内部工作会议上,该集团旗下一家著名的报纸负责人问参会的20名年轻人:"我做什么,你们才能看我的报纸?"他得到的回答令人大失所望:"你做什么都不行。"  相似文献   

19.
《非常与正常》,以一种很少见的研究视角,让人们看到上海普通人的生活在十年文革中如何艰难运转"你看我的手。"金大陆笑呵呵地伸出胳膊,上面有很多小伤口和划痕。"我就戴着口罩到处爬梳资料。我有一屋子的史料,我每天都埋在资料堆里面。"他说。作为文化大革命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20.
时统宇 《视听界》2010,(6):115-115
一个很"雷"的题目。 这两个地方今年我都去了。我无意卷入曹操墓真假的争论,因为它已无关学术。我想说的是:媒体在吸引眼球式的火上浇油后,能不能安静下来给“真金白银”留下些许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