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劲骨折中后期由于肌肉萎缩,关节附属装置粘连,易发生伤肢髋。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笔者总结了242例股骨劲骨折病人在功能恢复期运用郑怀贤氏按摩手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足球运动员的劲部肌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劲部是人体中重要的部位,其严重损伤可导致生命危险,或造成终身残废。本研究对足球运动员的劲部运动8个方向的肌力进行测定和肌电图分析,为劲部的损伤预防和训练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身体是认知的逻辑起点.即运动认知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身体是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基础.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是架构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要素,两者在具身认知的行为层面中共同发挥作用且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身体意象、身体图式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揭示在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太极拳内劲的特性,对两组学生进行发力实验,发力形式以短劲为主,用美国进口等速测力仪,对受试者进行站立姿势的短距离(10 cm)前推发力实验,然后对取得的以下几个指标:峰力矩、功、功率、角度、减弱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发现在功率、发力移动角度上以及在力量减弱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在峰力矩,做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并进一步对等速测力力矩/角度图形特征进行分析,显示出三大特征:即开始阶段的低平性、上升阶段的陡升性、结束阶段的骤停性。表明:太极拳劲力的能量消耗小但打击效果好的矛盾的统一;太极拳劲力遇刚则柔的柔性特征,而且柔性中具有弹性的特质;显示了太极拳劲力是开发了肌肉极致的弹性,而且在弹性中具有“听劲”的灵敏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太极拳实战中“听劲”作为研究对象,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学视角对“听劲”进行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听劲”的概念、梳理总结“听劲”的规律、提出“听劲”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太极拳实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①“劲”是经过系统训练而获得的具有灵活多变、整体如一、符合武术技术规律的“力”的表现形式,而“听劲”则是对“劲”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听劲”目的在于探求对手的身体“重心”和感知其动作变化路线。②“听劲”常用的方法以“触听法”为主,“视听法”为辅。综合而论,“沾连黏随”是做好“听劲”的核心技法,“不丢不顶”是做好“听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反思体育教学具身转向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体育教学中不同具身程度的内涵,为新课标落地实施提供学理分析依据。体育教学天然具有具身性,不同教学方式的差别实质上源自具身程度的差异。技术讲解与理论学习属于弱具身活动,结构化教学和比赛属于强具身活动,碎片化单一技术练习则属于一般的具身活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所强调的建构“学、练、赛”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非常重视强具身层面的结构化教学,但并非意味着以讲解、理论学习为代表的弱具身活动无足轻重,实质上好的讲解、视频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在练习和比赛后的反身效应,理论学习将符号化的运动技术叠加到运动本身,形成更强的运动内隐记忆,进而反过来促进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体育运动不仅是“物理-肌体”活动,更是充满智慧的“身-心”运动。因此,弱具身与强具身在体育教学中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不应以二元对立的观点对待之,一元论和整体化的体育教学才真正有助于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力量素质练习作为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来被教练员们所重视。传统的力量素质练习方法都是围绕着提高肌肉的收缩力而进行的 ,而作为肌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在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弹性成分”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认识。采用对比训练实验的方法证明 :在力量练习过程中重视并加强肌肉中弹性成分的练习 ,对运动成绩有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这说明力量素质练习还存在着未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肋拱桥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优点是其跨越能力强,施工简便等,在日常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在修建过程中,施工加载顺序,对于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在设计时应进行详细计算分析。文章结合某中承式劲性骨架箱肋拱桥,对其在施工、运营过程中的静、动力特性分析进行了阐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运动状态的动物观察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对性腺轴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力竭性运动使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分泌也增加,而运动至动情周期抑制的动物,安静状态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并且其在力竭性运动时,单肢类递质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撤素分泌也显著低于一次力竭性运动的动物,提示力竭性训练导致的下丘脑单胶类递质更新率及释放的改变是下丘脑垂体一性腺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内劲形成过程中,是从柔练开始,达到经络的疏通,并通过经络功能的开发,使人体能够具备更多蓄积能量的途径,并提供了形成内劲所需的信息能量,特别是利用了经络系统对信息的敏感度,开发了内劲的节能功能。最后明确太极拳内劲的实质是太极拳对人体功能态的一种提高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节选的韩非《五蠹》中有这样一句:“[禹)股无肢,胜不生毛。”课下作了这样的注释:〔股无胶)大腿上没有肉。肪:大腿上的肉。我认为此往有误。有关“肢”的解释:《汉语大词典》(92年6月1版)解:①人身上的细毛。列举”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樱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胶,胜无毛,以养天下之形。”(《庄子,在有》)又“[夏后氏)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接肥无防,肤不生毛”。李善往引韦昭日:“肢,身中小毛也。②古代传说中称人类的祖先。”肢生海人,海人生吉菌,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谁南千·坠形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跆拳道后横踢4种战术动作的击打速度效果及对运动训练的启示。方法:以跆拳道后横踢"进攻""迎击""反击""近身"4种战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otion-Analysis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研究在"空击"状态下部分关节转动幅度,人体重心位移变化,膝关节和踝关节的速度、加速度;并运用电子护具采集后横踢4种战术动作的击打力量。结果:进攻、反击战术动作在骨盆、髋关节旋转上与迎击、近身战术动作有差异(P<0.05),而在躯干、膝和踝关节旋转上没有差异(P>0.05)。进攻、迎击、近身战术动作的提膝向心加速和踝关节离心加速好于"反击"(P<0.05)。进攻、迎击、近身战术动作的提膝速度、击打速度均高于"反击"(P<0.05),击打力量也高于"反击",尤其是"进攻"(P<0.05)。"进攻"和"反击"重心移动速度高于"迎击"和"近身"(P<0.01),向心加速度也高于"迎击"和"近身",尤其是"进攻"(P<0.05),但"反击"移动方向与击打方向相反。结论:跆拳道后横踢4种战术中,"进攻"与"反击","迎击"与"近身"动作结构类似;"进攻""迎击""近身"在整个过程中各环节动作肌肉收缩用力、动量传递、击打力量方面均优于"反击",特别是"进攻"显著优于"反击"。在运动训练中,要以比赛规则为导向,了解战术运用现状,科学提高击打速度,提升击打效果策略,更新运动训练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一般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教材的学习开始,对其教学顺序的安排大都遵循示范——讲解——练习这一固定模式.即:先做示范动作,让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在大脑中留下动作印象,产生感性认识,尔后进行语言讲解,使学生再通过听觉器官在大脑皮层中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即实践)产生飞跃,完成认识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教材的目的.然而,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往往会表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因而教法也应随之改变,以适应其特点.我在田径专业课的教学中打破常规的教学顺序安排,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针对教学对象心理发展规律和运动水平、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灵活安排示范、讲解、练习的程序,对尽快而又正确地掌握运动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史记》记载,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禀报,大夏距汉朝约一万多里,在西南方,身毒在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郡出产的物品,说明蜀郡距身毒不远,并且在蜀郡和身毒之间存在着一条道路,从这条道路出使西域,应该是最近最安全的一条路线。  相似文献   

15.
在背越式跳高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运动可分解为重心的运动和身体其他部位绕身体重心轨迹的转动两部分。起跳腿蹬离地面后,身体重心的运动沿着起跳角形成抛物线运动轨迹,身体其他部分绕身体重心的转动可分解为:绕垂直轴、矢状轴、额状轴三个转动,这三个方向的转动是运动员从起跳到顺利绕过横杆技术的关键,转动动能来源于助跑动能和人体弹性势能,转动角动量主要是通过蹬地和起跳摆动过程获得的,在整个跳高过程中,转动角速度是运动员通过调整身体各部位形状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16.
对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推手以双人配合对练和对抗为其运动形式,刻意训练人体受力、发力的本体感觉,达到乘势借力发劲的目的。运用力学公式:"Ft=m(v-v0)"讨论分析了太极推手的力学过程,并在理论上阐明了太极推手为何要十分讲究"沾连粘随、不丢不顶"。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试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以居民为核心,以家庭和社区为基本环境,以预防为主,整合社区、医院和高校的优质资源,使家庭、社区居民、健康促进团队以及研究者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共同解决慢性疾病问题的“家庭—社区—医院—高校”四位一体运动健康促进模式,并在运动及膳食干预糖尿病前期非酒精性脂肪肝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该模式进行管理运作,完成该模式的可行性验证和丰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本运动健康促进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运行良好,帮助慢性疾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得到患者的好评,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社区慢病预防控制。本文对该模式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进行详细描述及分析论证,旨在为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科学有效的新型城市慢病管理的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身势语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势语和语言一样是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身势语。探讨身势语中目光语、面部表情、手势语、空间距离和身体接触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说明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和美国医学会共同发起了以增加体力活动和适当运动促进健康为核心的Exercise is Medicine(简称EI M)项目。此项目的核心思想是把人体可从运动中大量获益,要正确制定和使用运动处方等促进运动和体力活动的理念向全世界推广。EI M建立了网站,撰写出版了《AC-SM′s Exercise is MedicineTM-临床医生的运动处方指南》一书,采用多种形式推广实施这一健身新理念,并于2010年首次召开EI M全球大会。EI M理念值得密切关注,并应在我国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研究法对1 453名中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的干预教育.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在体育教育中融入运动处方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及其对改善中学生身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维度.结果表明,在课内外体育锻炼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较好地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