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的生态生产力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首先,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中内含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性,是生态生产力理念的理论渊源.其次,生态生产力的核心理念是生态良好与生产发展的相互溶融,以"人的需要"为视角对生态生产力理念做深入解读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最后...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蕴函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它是从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的实际、国内改革和建设出现新情况和新特点的实际、党的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提出的;它是唯物史观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文化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重大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它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社会主义文明的创造者与享用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1前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体育则是一种社会现象.生产力最终决定和制约着全部社会关系领域,当然也就决定和制约着作为特定社会现象的体育.体育与社会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政治性特征,使得古代体育伦理思想中处处蕴含"求善""求治"的意蕴,体现了儒家"仁爱""礼治"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和合中庸-以和为贵的处事准则;尊德重礼-德礼并举的伦理规范;立德事功-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等.结合时代特征探析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和历史渊源,采取扬弃和内省的方式,实现体育伦理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以西方现代生命哲学为导引 ,融贯古今中外哲学要义尤其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阐发自己的人生追求 ,在对社会历史的积极参与和改革中追求个体生命价值的最大实现 ,并在个体价值的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律动中求得与社会宇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分析<孟子>中的心性学说,讨论<孟子>中的"心"和"性"的多层含义,探讨儒家哲学实现理想道德人格的机制.认为孟子谈到的心包含本然心、自然心、应然心三层内涵,性则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两种,理想道德人格的实现就是以本然心为基础,扩充至道德完善的应然心状态.孟子的心性学说为当今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古代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学、文学史、符号美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见出"天人合一"观在中国文学中的形形色色的物化形态,即自然语码.中国文学的自然语码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且是一种有意味的"语言形式".其中(1)沉淀着中华民族亲和自然、回归自然的集体无意识;(2)印证并物化着人与自然的"同胞物与"的关系;(3)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理想和终极取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张载哲学历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诠释.这种不同表现于古代,就存在于程朱与二王(王廷相,王夫之)之间;表现于当代,则存在于大陆与港台之间.笔者从理学崛起的思潮背景与张载探索的问题意识出发,重新解读张载的造道视角,从而认为天人、体用以及本然与实然的双向统一就是张载的理论建构原则,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张载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法的精神"是自然和政治社会的内在规律,它客观存在着,并对政体建构、社会发展和政治自由产生决定性影响.从"法的精神"出发,形成了孟德斯鸠完整而严密的法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诸如"矛盾即事物,事物即矛盾"、"生产力仅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一些容易使学生混淆误解的观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辨明,并从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