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秋芬 《青海体育科技》2003,32(2):34-35,44
健美操在农村学校的开展还不够深入,如何通过健美操教学将农村的体育教学带出低谷,是广大健美操教师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农村的经济情况、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情况的分析研究证明,开设健美操是可行的,它能够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中学竞技健美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山东省“学校杯”健美操比赛以及山东省各中学开展健美操运动的情况分析,对影响山东省中学生竞技健美操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山东省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力图为各高校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竞技健美操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快提高山东省竞技健美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参与意识的研究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占据了非常醒目的位置,体育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参与意识对人的体育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但是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很年轻,发展史也很短,目前有关健美操参与意识的研究还没有发现。对健美操参与意识的概念、构成以及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参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日的在于推动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健美操运动。  相似文献   

4.
李莉 《新疆体育》2000,(2):19-19
目前,健美操巳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12月北京体育学院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健美操试用教材》并正式为体育学院本科学生开设了健美操选修课。从而把我国健美操运动从社会引向了学校,从健美操技术的推广,引向健美操理论研究的阶段。为了推动全国大学生健身分健美操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开展状况及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条件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关于健身健美操对女中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萍 《四川体育科学》2004,(2):135-135,141
运用教学实验法,对在高中女生中开展健身健美操提高身体素质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能增强女生的身体素质,尤其能显著地提高耐力素质。建议在广大中学生中推广和普及健身健美操项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贫困地区中学健美操课外锻炼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中学存在健美操课外锻炼活动开展率较低,开展次数和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课外锻炼活动中未能起到有效指导,且参与人群以女性为主。参加的目的主要是减肥塑身和增进健康.参加的形式以与同学一起为主等特征。影响贫困地区中学开展健美操课外活动的因素有场地设备不具备、学校领导不支持、健美操教师缺乏、学生对健美操课外锻炼兴趣不足等。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贫困地区中学健美操课外活动开展建议,旨在为推动我国中学健美操的普及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开展健美操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和长桥中学以及昆山国际学校等几所中学学生健美操课中的生理、心理及喜爱程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分析了中学开展健美操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推动中学健美操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发展及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山东省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及现状,通过研究和探讨,对业内专家及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健美操赛的运动队和教练员问卷调查,在分析诸多影响竞技健美操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因素时,全面研讨了山东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的选材、训练、组织开展等情况,认为:运动员的选材、教材员训练指导水平、运动队的后勤物质保障等是影响山东省高校竞技健美操发展及竞技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针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探求该项目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综述、实验、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导致健美操课程在高校成为一门等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课程,失去了健美操青春、时尚、活力的项目特点和价值。因此,为了促进健美操项目的科学化发展,发挥健美操运动项目的时尚健身价值,在我国普通高校进行健美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负荷有氧运动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及心肌AngII含量的影响,为动脉粥样硬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动脉粥样硬化组(AS);动脉粥样硬化 60min有氧运动组(ASAT1);动脉粥样硬化 120min有氧运动组(ASAT2)。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AngII。结果:AS组与NC组相比,血浆AngII显著升高(P<0.05);心肌AngII显著升高(P<0.05)。ASAT1、ASAT2两组与AS组相比,血浆AngII显著下降(P<0.05);ASAT1组心肌AngII显著低于AS组(P<0.05)。ASAT2与ASAT1相比心肌AngII显著升高。结论:60min有氧训练可以使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和心肌组织AngII降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20min有氧训练与60min有氧训练相比,使该过程中大鼠血浆和心肌AngII升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并不能进一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2.
从奥运会项目设置、奥运“瘦身”计划、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等大环境出发,结合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历程,从健美操的起源、项目特征、规则的修订、健身作用以及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健美操尚未进入奥运会的原因提出质疑,以唤起大家对健美操项目发展的深入思考,并提出健美操应及时调整战略目标,使其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健美操运动产业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美操运动以其自身的特点、全民的参与性、组织形式多样性等优势走向了市场,并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体系。但是,由于健美操竞赛尚未摆脱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健美操市场产品质量亟待提高。针对诸多问题,提出健美操运动产业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崔巍 《福建体育科技》2012,31(2):30-31,46
为了探讨有氧健身操运动对女高中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六个月的系统有氧健身锻炼,分别利用了放射免疫法和常规血检测定了系统进行有氧训练前后血清中IgG、IgM、IgA和WBC。结果显示:经过六个月的有氧健身操训练,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IgG、IgM、IgA和WBC均具有显著性,说明有氧健身操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女中学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也为有氧健身操在中学的广泛开展提高了科学的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对黑龙江大学200名学生用随机抽样和分散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到健美操在黑龙江大学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健美操课的内容不够丰富,老师应该在完成教学计划之外多教授一些与之有关的健身项目。在对开展健身健美操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改革方案,为健身健美操在高校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activity conditions on three attentional functions: alerting, orienting, and executive control. A group of highly experienced cyclists performed the Attention Network Test-Interactions (Callejas, Lupiá?ez, & Tudela, 2004) at rest, during 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and during intense aerobic exerci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erobic exercise accelerated reaction time and reduced the alerting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rest condition. However, aerobic exercise did not modulate the functioning of either the orienting or the executive control attentional networks. No differences in reaction time or attentional functioning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aerobic exercise workloads.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moderate aerobic exercise modulates the functioning of phasic alertness by increasing the general state of tonic vigilance.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大鼠有氧运动模型,原代培养了有氧运动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阐明有氧运动后类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活性氧(ROS)对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有氧运动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中O2.-和H2O2生成均明显增加,而人工饲喂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二联苯碘(diphenylene iodonium,DPI)或夹竹桃麻素(apocynin,APO)后,均明显地降低由运动引起的大鼠神经胶质细胞O2.-和H2O2生成量;细胞活性的测定显示,DPI、APO、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均能明显降低运动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活性。表明有氧运动中类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ROS是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生存所必需,过度进补抗氧化剂将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心理亚健康护士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商丘市市级医院护士200名,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和精神科访谈,筛选出心理亚健康的护士,选用健身操、跳绳、爬楼梯的有氧运动形式进行干预,8周有氧运动后再次进行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和精神科访谈,探究有氧运动对心理亚健康护士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通过8周健身操、跳绳、爬楼梯的有氧运动,护士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心理亚健康护士的发生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适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能改善机体的呼吸、运动、心血管、免疫、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运动训练对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一氧化氮(NO)代谢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有氧训练者、无氧训练者和普通大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安静状态时,2个训练组血清中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氧训练组高于有氧训练组,NOS活性有氧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于无氧训练组;定量负荷后,无氧训练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于有氧训练组,NOS活性有氧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高于无氧训练组;力竭性运动后,有氧训练组NO高于无氧训练组和对照组,2个训练组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有氧运动训练或无氧运动训练均可提高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血清中NO含量和NOS活性。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 between acute bouts of resistance exercise, aerobic exercise, and a nonexercise control in an untrained youth sample. Method: Ninety-four participants performed 30 min of aerobic exercise, resistance exercise, or nonexercise separated by 7 days each i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design. After each exercise intervention, participants were assessed using 2 cognitive tests. The Dot, Word, and Color elements of the Stroop Test (Victoria version) and Parts A and B of the Trail-Making Test were used to measure cognition. Results: Acute resistance and aerobic exercise resulted in similar improvements over nonexercise in all forms of the Stroop Test. Acute aerobic exercise le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over nonexercise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in Part B of the Trail-Making Test. Neither exercise intervention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ime to complete Part A of the Trail-Making Test. Boys outperformed girls on the Stroop Dot and Color Test following acute aerobic exercise, in the Stroop Dot, Word, and Color Test following acute resistance exercise, and in the Stroop Color Test and Trail-Making Test Part B following nonexercise. Conclusions: Both acute resistance and aerobic exercise increased measures of cognition over a nonexercise control in untrained high school youth.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merits of acute resistance exercise as an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 to aerobic activity for educators aiming to increase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concurre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