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一方面,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相对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另一方面,相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相对性,绝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地位的相互转化推动着相对真理永无止境地向绝对真理转化。因此,我们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既有利于彻底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又有利于辨证地理解真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是不恰当的,应当摒弃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概念,而代之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真理论问题上 ,我国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 ,一方面承认真理论的“发展论” ,说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着的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真理。一方面又讲“既是又是论”。其“既是又是论”与“发展论”的表述是相互矛盾的、不相容的。第一 ,它混淆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之间的界限。第二 ,在相对性绝对性的关系上 ,只讲两点不讲重点 ,陷入了折衷主义、二元论。第三 ,它忽视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不利于人们探索真理发展的道路。对于真理论的“既是又是论” ,笔者拙见 :应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4.
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含义的传统阐释存在简单化弊端的基本价值认为,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不等同。绝对真理并非地相对真理之外的某种“真理”。列宁的“总和说”没有错。  相似文献   

5.
绝对真理辨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在有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理论中 ,对于相对真理的论述是比较清晰准确的 ,但在对绝对真理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中 ,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和理解上的问题。本文认为 ,绝对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完全符合的认识 ,即绝对正确的认识 ,相对真理是包含着绝对真理内核 ,但条件性和局限性未认清的认识 ,即不完全正确的认识 ;作为正确认识的总和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存在的是包含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对真理所具有的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多种版本的哲学教科书,在“真理”一章中都设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一节,分别论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在教学中感到,这一节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必须加以改造。而改造的关键在于,应当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取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真理论中,既有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一对概念,又有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一对概念。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这两对概念的关系怎样?具体地说,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能否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我们认为,这两对概念之间有联系,但又不能简单地等同。  相似文献   

8.
哲学教科书中"绝对真理"一词的含义存在一定的混乱,为此学生提出了"没有绝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吗?"这一问题.问题之源是教材在两种含义上使用了"绝对真理"的概念:真理的绝对性和终极真理.本文认为: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建议引入"终极真理"取代"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列宁提出并论述的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而不曾提出也不曾回答“什么是真理”。哲学教科书中的真理定义是重复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并且是对列宁的曲解。  相似文献   

10.
绝对真理本身就是矛盾,它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对真理的具体属性作具体分析,应该成为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论有两大问题:一是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唯物地又辩证地回答了这两大问题,指出凡真理都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一切真理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属性。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根本不是真理的普遍属性,而只是某些真理的特殊属性。因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从来没有作出“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无阶级性”的普遍性结论。坚持具体真理具体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绝对真理本身就是矛盾,它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3.
绝对真理本身就是矛盾,它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一、通过物理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初中学生在运用物理定律时,常常是夸大其绝对性,忽略其相对性,解答物理问题时,不去分析特定的物理环境和条件而乱套公式。例如,物体的底部都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时,他们仍用 F_浮=p_液 gV_排求物体受到的浮力。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等,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结论,是客观真理。它们是绝对真理,同时又是相对真理。所谓绝对真理,是指它们在适用的范围内是绝对正确的;所谓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绝对真理的内涵。现行哲学教材关于绝对真理的内涵界定是值得商榷的,这种界定难以合理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只有对经典作家的相关论断进行认真分析,才能界定出绝对真理的合理内涵,进而从真理是一个过程出发,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合理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真理的过程性、思维的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决定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在不同的论域里说明真理辩证性质的两对概念、不能简单混同。重新解读两对概念的内涵,走出真理的“迷梦”,为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关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作了明确的论述。现在重提这个问题,是为了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制造的理论混乱,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一先谈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又叫相对真理,就是指在内容上相对地、有条件地反映了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首先因为它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8.
在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辩证法问题上,传统观点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真理定义的主观假设性,传统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这样定义,由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来谈什么是真理,实际上并没有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即什么是真理;二是传统观点在解释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时,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存在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的相对性都包含真理的绝对性的颗粒,真理的绝对性是通过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出来的,无数个真理的相对性就构成了真理的绝对性是令人费解的,带有明显的机械性  相似文献   

1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认识真理,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我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够,一直成为哲学教学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不仅学生听不懂,甚至在一部分哲学教师中也感到解释不清,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20.
鉴于哲学界对真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论述较多,而对真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论述较少的现实,本文认为,真理具有抽象性和具体性是不容置疑的。从真理的产生过程和存在形态来看,真理具有抽象性;从真理的内容和应用来看,真理具有具体性。真理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正确把握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