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明确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性,应用"根箱法"试验,获取水稻根系形态参数。根据水稻根系的形态结构与生长过程,基于逻辑斯谛方程提取水稻根系生长规则,依据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具有自相似性特点,结合B-样条曲线,设计了水稻根系L-系统,并采用Visual C++和Open GL标准图形库,实现了水稻根系的重构以及可视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动态生长具有较好的仿真效果,同时也有助于为其他作物根系的可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铁滨 《科技通报》2019,35(1):177-180,185
针对线性无源多端口网络的性能较差的问题,为了提高线性无源多端口网络的性能。本文对线性无源多端口网络S参数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保证单元子网的连接传输的特征阻抗相等的前提下,对线性无源多端口网络S参数进行推导,并利用传输的散射参数与线性无源网络的参数,对在级联以及串联与并联的连接方式下对推导的S参数给出计算公式,并进行计算,完成对线性无源多端口网络S参数分析方法的研究。并由实验进行证明,引入S参数有效提高了线性无源多端口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激光雷达系统的原理、特点、分类、发展现状及其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利用激光雷达时气溶胶、云、大气组分和大气动力学参数等进行实时、快速监测的技术以及其中的各种机制,包括Mie-散射、Rayleigh散射、Raman散射、多普勒、差分吸收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水稻施用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肥能够为水稻的后期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并能调节水稻的生殖生长,可以使水稻提早成熟,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水稻施用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肥能够为水稻的后期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并能调节水稻的生殖生长,可以使水稻提早成熟,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硅肥是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化肥品种,这是因为水稻是一种典型的喜硅农作物,在硅含量充足的生长环境下,水稻的生长会更加健康快速,抗旱、抗倒伏以及抗病虫害能力更强,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增收。但是在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其施加硅肥,所带来的增产效果是有很大差异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合适的时期对水稻施用硅肥,才能达到较为显著的增产效果。现本文就针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下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进行调查,指出在水稻硅肥在作为基肥或分蘖肥时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水稻生长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的品质与产量,为此,提出对水稻几种病虫害的防治和措施。以保障水稻健康成长,提高水稻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是人们主要的粮食供应,是保证人们生活的最基础的物质保障。我国的人口众多,对于食物的需求也比较大,而水稻是最基础的粮食保障,所以说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对水稻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病虫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所以要加强对水稻的田间管理,有效的防治病虫害,使我国的水稻优质高效的生产。分析了水稻生长期内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从而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核测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是散射测井在石油勘探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利用模拟测井装置对模拟的石油层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散射测井能够较准确的确定油层的位置、厚度以及不同岩芯的孔隙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10.
在水稻生产中,施肥和灌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地施肥和灌水,充分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才有可能取得高产。阐述了水稻生产中施肥及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约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口粮。水稻作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率先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序,该成果已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本文简要报告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的进展,并着重介绍水稻基因组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和分析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浙江省各地晚稻产量资料序列的基础上,提出趋势产量的模拟和预报应分别对待,建立了各气候区晚稻产量预报模式,综合集成了省级晚稻产量预报模式.最后还作了1988~1990年度晚稻产量的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湖北省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稻农水稻种植投入模型估计结果中,肥料费、农药费、机械作业费、人工作业费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生产行为与政策满意度模型估计结果中,户均种植面积、亩产量、稻谷收购价格、国家财政补贴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也具有显著影响。在非效率模型估计结果中,务农人口和人均收入也是两个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其中稻谷收购价格和国家财政补贴是影响稻农生产技术效率和利润水平最重要的因素。通过VEC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证实稻谷收购价格和国家财政补贴仍然是影响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和实际调查情况,提出提高湖北省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稻能量积累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志明  孙国夫 《科技通报》1993,9(4):257-259
利用CA-3岛津绝热式能量计测定水稻各生育期的能量,建立水稻能量积累的Logictic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一定试验条件下水稻能量积累的动态变化;揭示一定试验条件下水稻能量积累的饱和值和转折期.  相似文献   

15.
喷施铁肥对铁蛋白转基因水稻的稻米增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铁蛋白转基因富铁水稻纯系(Fer34)及其原始对照(秀水11)为试材,开展有关转基因富铁系稻米铁含量积累和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转基因富铁稻(Fer34)确有更强的稻米积累铁含量功能,但这种富铁程度与所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有关;对其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铁肥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其稻米的铁含量,且不改变稻米主要外观和蒸煮食用品质,对淀粉特性和结构的RVA谱参数也无明显影响.这表明选用铁蛋白转基因富铁稻,并结合灌浆期喷施铁肥的栽培技术,来生产高效富铁大米,解决人类铁营养缺乏症的技术路线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确定早稻的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为当地的早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测土配方和"3414"肥料田间试验,建立肥料效应函数和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品  魏星  张朝  陈一  宋骁  史培军  陶福禄 《资源科学》2014,36(11):2316-2326
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是影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水稻遭受的极端温度事件趋多趋强,应对冷热害的任务更加紧迫。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水稻冷热害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和最终产量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冷热害地面监测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了水稻冷热害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了防御水稻冷热害的主要对策;阐明了我国水稻冷热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评估冷热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四种典型方法,包括实验法、历史统计法、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法和遥感估算法;探讨了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冷热害的影响状况;最后,展望了水稻冷热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对鄂东南地区775户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进而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岗地平原区的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普遍高于低山丘陵区,是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高-高集聚区域。(2)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在乡镇层面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家庭人均收入、耕地质量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耕地细碎化程度与农户相关特征变量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呈"倒U"型关系。因此,应从加强耕地细碎化治理与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等方面提高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同学理论对海水稻技术扩散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在传统推广系统中加入农业企业主体变量并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扩散模型,发现新的扩散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多主体协同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国情境下,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的战略驱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双轮驱动"模型,以解决我国海水稻持续扩散的动力机制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菰资源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菰[Z.Latifolia Griseb(Turcz)]是木本科菰属(Zinania Linnaeus)4种植物之一,是一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我国从周代开始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记载。对中国南四湖、洪湖、洪泽湖、太湖、巢湖、白马湖、高邮湖、骆马湖、石臼湖、宝应湖的野生菰资源的调查显示,其菰草总面积大约488km2,估计每年菰草和菰米产量分别约是55×104t和1.8×104t。实验室和人群研究表明,中国菰米食用安全、风味独特,未见致突变作用和人体毒副作用;其蛋白质储量达13.2%,蛋白质功效比值达2.75;富含无机盐和B族维生素。菰草粉中蛋白质、脂肪、灰分、钙和磷含量分别是7.4%、2.3%、1.2%、0.49、和0.12%。菰植物的根、茎、叶、果都有多种用途和功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亟待科学、合理、综合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