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工作要突出"应用性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和体现对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等两大重点,构建"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在管理创新的保障下,通过科技平台建设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研究创新、科技产业孵化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等全面协调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成效、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及业务应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归纳了湖北省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指出了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强化组织实施、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深化科技合作、加强对基层科研工作的指导"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才、项目、资源是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创新的必要要素,各类要素的有效配置是科技政策实践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回顾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的组织和研制过程可以发现,在科技领军人才遴选、科技队伍组织和资源条件保障等方面,事实上形成了"点将配兵"的创新要素配置模式。文章提出,"点将配兵"模式是科技举国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揭榜挂帅""赛马"等配置模式之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科技创新项目应引入"点将配兵"模式。  相似文献   

4.
吴萍 《今日科苑》2018,(11):50-58
在当代社会,随着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的模式也在由创新1.0向创新2.0转变。马克思关于科技创新主体的论述中所谈论到的科技创新主体主要有资本家、科学家、发明家、职业发明家、工人、手工业者等,对他们能够取得科技创新成功的条件,马克思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论述:科技创新精神、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科技创新主体论、科技创新主体能够取得成功的条件以及科技创新我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如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学术界亟需研究的课题。文章概括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内涵和特点,探寻其演变的一些规律,在对现有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文献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由玉溪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的"玉溪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项目,针对玉溪市科技创新的需求,整合地方科技信息资源,搭建玉溪科技信息创新服务软硬件等资源保障系统,研发了玉溪科技门户网站及管理系统,创建了"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科技项目、专利、科普、创新机构"等6个子服务平台,结合玉溪市重点产业,引进和自建特色科技数据库12个,整合科技文献资源3450万篇,整理加工特色资源6万余条和3060部科  相似文献   

7.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玉溪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了"科技人才、科技文献、科技项目、专利、科普、创新机构"等6个子平台,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应用,平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提升玉溪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科技力量强大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关联性、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借助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科技投入加大和国家科技部门条块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基础,通过强化体制制度创新、实施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用户主导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等途径,整合优化区域内国家科技资源,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10.
梳理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状,并探索提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框架下,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包括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创新融合、推进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营造良好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等。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文章提出要从国际发展环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家创新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再到全面支撑国家强的发展角度,阐明了"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涵,并从顶层设计、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创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若干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是实现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分析辽宁省"十二五"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及特点,并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作用不强、高水平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改进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颖  朱超 《科协论坛》2014,(4):16-19
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主要指科技创新系统中某一环节、要素或区域与外界隔离,较少或很少与外界进行资源、信息、人员等交流,所形成的闭路循环,造成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效率低下的状况。"孤岛现象"的产生有制度问题、机制问题、能力问题、文化问题等因素,在实践中导致环境孤岛、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等现象,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孤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国当前的科技创新政策和研发预算进行研究,在分析美国近期强化"实体清单"阻碍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美国科技创新政策新动向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在当前形势下的新机遇。对比美国的具体做法,提出妤解"实体清单"对我国经济主战场和科技创新的影响、面向我国重大需求完善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举国体制等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省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对策进行研究.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省科技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从人才、产业、环境、平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推进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优势产业合作、实施开放有效人才政策等8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对辽宁科技创新的需求出发,分析科技支撑"五大安全"战略定位的基本条件,提出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发展壮大企业创新主体、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十二五"期间安徽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状况和资助金额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安徽理工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建设和培养、学科建设、内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考核、科技创新管理理念和体制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影响。省属高校应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在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并引领区域创新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世界科技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不断蓄势,世界已经进入以创新为主题、以创新为主导的新时代,全球科技领域的、国家间的科技创新格局加速调整和重构,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对科技创新格局调整和重塑起到重要驱动作用。在归纳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现实,分析讨论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需求,提出了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主要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先进信息网络、清洁可再生先进能源、绿色智能制造、现代绿色生态可持续高效农业、"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保障、"美丽中国"人地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深空与深海探测等主要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由创新驱动走向创新引领的发展态势下,建设新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国家和企业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位势与持续竞争力,成为创新治理的关键内容。整合式创新理论作为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是战略引领、协同创新、全面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综合体。结合整合式创新、生态位等理论,提出"科技创新生态位"的概念,阐述了其定义和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改变现实,梦想创造明天。深圳市钟屋小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采取"请进来"、"课堂创新"、"全员参与"等方法,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品牌。请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