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词语丰富,生动优美、文笔精巧,跌宕有致。把索溪峪的景物描绘得洒洒脱脱、活灵活现,把其“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教学这一课,可指导学生三读悟其“野”,从而让学生读到其“趣”,学到其“真”。一、粗读品词。知其“野”何意为了让学生懂得作者在课题运用这个“野”字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来品  相似文献   

2.
张巧娟 《教师》2020,(10):47-48
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至关重要。扫清生字障碍,通读全文,需要词语解析作依托;深入语境,品析句段,走进人物内心,需要词语解读作支撑;丰富阅读,拓展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需要词语炼化作桥梁。教师应把词语教学融入课堂深处,让学生思考、体会、积累、表达,品悟词语的内涵,最终学以致用。文章以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从借助多媒体技术、研读文本、运用多种方式教学、联系生活四个方面来品悟词语的“意”味、“趣”味、“鲜”味、“情”味,让词语教学更加鲜活生动,让学生爱上词语、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体悟作者情感,走出诗歌教学的困境,提升教学成效,文章从“读”诗歌、“品”意象“、析”情词“、悟”景语“、知”作者五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诗歌教学策略,即诗歌五字教学法———“读、品、析、悟、知”。  相似文献   

4.
37枚古币     
昨夜又梦到家了,梦到与父亲赌气我跑了出来,漫无目的地游荡。不经意一瞥,脚下竟躺着一枚古币,捡起来,上面的字竟是“注意身体”。冥冥中,梦里浮现出父亲的影子,再往前走,又发现了第二枚“天冷了”,然后便有了第三枚、第四枚……当我拾起最后一枚也就是第37枚时,上面只有3个字“回家吧”。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擦干泪,抬头竞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凝视着我!梦就在这里断了,我还没和父亲说上一句话!再也睡不着。37枚,细细一想才发觉我已经37天没和父亲联系了!我是家中最小也是最倔强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教例〕一年级语文练习题1.照样子,填一填。人—(从) 夕—(多) 口(品)又—( ) 火—( ) 日( )习—( ) 木( ) 一开课,学生便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习。学习第三组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口——(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品”字是由三个相同的口字重叠而成的。 师:对,你从这个字的字形结构来谈,观察得很仔细,不错。  相似文献   

6.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隋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一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作为一个初中的思品课教师,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悟情悟理悟无字之文章;品诗品文品有字之美味。”意思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人生而课本的作用是工具。语文被誉为“百科之母”,它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任务。但多年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系统,突出工具特性,其结果造成一代代人继承、延续、加工、完善所形成的一套套固定的模式,教师习惯了这样的教学:让无数的学生在同一规定的时间,用同一种规定的方式,读同一篇规定的课文,  相似文献   

9.
对于美国课堂上常见的自由、随意,中国教育专家认为他们是在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而美国学者的观点是给学生吃“三明治”。一次,这位专家向美国学者讲起了“傻人吃大饼”的中国寓言故事。傻人连吃五个大饼,吃到第六个大饼才感觉饱了,这时,他说:“早知道吃第六个大饼才饱,前面五个我就不吃了。”专家说:“你们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只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美国学者似有所悟。可是第二天,他找到中国专家说:“我们美国人不吃大饼,我们习惯吃三明治,我们给学生的应该是三明治。”中国专家大呼其妙。“大饼”和“三明治”的比喻有着怎样的含…  相似文献   

10.
罗万玉 《青海教育》2002,(10):27-28
语文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的感性教学,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达到听说读写的一定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这是浅层次的,还不能说是一种境界,它只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入门,是语文教学中“情”的贯穿,“悟”的培养。“情”与“悟”交相辉映,互为因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升华,一种有意为之的拔高,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这是深层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种“情”结,有这种“悟”性,有“情”  相似文献   

11.
出彩方法有三。第一,移植。“学校高层经多次密谈……”,本应用于郑重场合,却用于“周末休息”的小事——当然,从学生角度看,“取得休息权”确实是大事!第二,烘托。“太阳热情得让人受不了”,但是“班级的温度连太阳也自惭形秽”!第三,蓄势。“班主任轻启朱唇,微露皓齿”,“无情地折磨着我们”后,才吐出“放假”一字!  相似文献   

12.
古诗教学有三大指向:一要做到博闻强记,二要学会表达运用,三要进行拓展延伸,一诗带多诗。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古诗教学可以采用音乐烘托,情景再现法;可以采用"文包诗"迁移过渡法;可以将古诗转换成散文故事,先入为主法;可以用传统的吟—悟—品—诵的方法。在教学古诗时,如果我们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能真正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积淀了语言,提升了素养,而且训练了想象力,拓宽了思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练习,品析词语。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出现了几个“才”字? 2.自由读文,体会三个“才”字在句中的意思;思考它们各自强凋了什么。 3.出示练习题,指名填空: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提高觉悟、自觉行动的一把金钥匙。本文仅就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问题,谈一点个人的做法和体会。一、让学生了解学习思品课的意义我曾作过问卷调查:学习思品课的意义何在?在被调查的100位学生中,有15位回答:“可以学点知识。”2位回答:。引导我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其余的83位都说:“不知道。”显然,这大多数学生不会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正确了解学习思品课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培养师生间的深厚感情,发展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只要抓住了写、读、悟三个字,就能凸显“语文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6.
犤教例一犦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个大大的“鼎”字,请学生注意字形和笔顺。2.学生查字典弄清“鼎”字的意思,懂得“鼎”为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课件出示文中插图)3.让学生说说预习时收集到的带“鼎”的词语。二、揭题导入,诱发期待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鼎”的课文———《世纪宝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1.解题:学生查字典理解“世纪”的意思,懂得这里指的是21世纪。2.提问:课题中的哪个字道出了“鼎”的不同寻常?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我们学习了课文便知道。…  相似文献   

17.
翠竹     
父亲写了个“一”字,教儿子认,儿子很快就认识了。第二天,儿子在桌子旁边站着,恰巧父亲在抹桌子,就用湿布在桌上写个“一”字,考问儿子。儿子不认识。父亲说:“这个字就是我昨天教给你的‘一’字呀!”——中国笑话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案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一条富有诗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读背、品悟、想象、迁移的心智活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东方之珠”的内涵,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培养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们最喜欢的某个城市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追问:你们知道这些城市的…  相似文献   

19.
唐晓燕 《课外阅读》2011,(9):301-301
曾读过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文章《思索,在咬文嚼字上的定格》,在文中她强调:咬文嚼字重在“悟文品字”。“悟”由“心”和“吾”组成。从左向右看就是“思考的我”,从有往左看就是“我的思考”。可见非思考不能算“悟”,没有个体体验不能算“悟”。“品”呢,指辨别好坏,就是恰当地咬文嚼字。“悟文品字”的关键是个“悟”字,悟字当头,品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写在开栏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 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 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 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