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最好办法,所有的后果都可以由那个提出建议的人来承担。而当你说"不"的时候,不但会凭空给自己树立很多对立面,同时也会将所有的责任肩负在自己身上,说"不",对于CIO来讲是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要求CIO具备一个理性的头脑。IT建设势必要"先投入,后产出",每一次诸如ERP、SCM、CRM等应用管理软件项目开展时,CIO总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当企业花费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投入到IT建设时,CIO势必要去应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质疑、IT伙伴的花言巧语。当IT项目触及到企业部门领导的权再分配、乃至裁减企业员工等公司权利暗礁时,CIO更需要小心行事。稍有不慎,CIO就会"IT未酬,身先去"。 毕竟今天还有很多CIO,嘴里还在大谈特谈所谓"IT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听上去很有道理,而他们骨子里却是在将政府、企业、行业所有的IT决策,一股脑地推给别人,而忘记了CIO最基本的指责就是进行IT项目的建设。 说"可以"很容易,但是说"不"却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在IT建设受到企业各部门反对,甚至连CEO也开始产生动摇的时候,CIO是否可以选择项目下马呢?当然可以,但总有一些CIO却顶风而上,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个IT项目所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真正价值,对于那种官僚体制早就到了该说"不  相似文献   

2.
《信息系统工程》2005,(1):30-31
没有哪一个IT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不进行修改的.IT厂商与用户对于项目修改的态度,也各说各有理。一边称用户没有将自身需求讲清楚,一边是IT厂商对本行业不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CIO应该如何与IT伙伴进行协调?是采取强硬措施.还是做出妥协?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06,(1):22-31
2005年的忙碌还未挥去,CIO们就马不停蹄地勾画着2006。几乎每个站在信息化第一线的人都会说2005年太忙太累了。各种新技术、新应用让人应接不暇,信息化浪潮的推进速度快的让人毫无喘息之际。2006年抬眼望去.在这个”十一五”计划的开篇之年,CIO的繁忙与劳累将会变成家常便饭。如何从越来越纷繁复杂的信息化+IT生态环境中脱颖而出.招招致胜呢?CIO应该关注最关键的环节。这里我们给出“2006CIO十大关注”的建议,仅供CIO参考。  相似文献   

4.
半月前,我对CIO认识还只是一个概念,而且是很平淡的概念,若是有谁向我提起CIO,我就会像是听到说某某经理那样不置可否。印象中的CIO是一种概念炒作,心里总是在暗嘀咕:“CIO不就是一位经理吗?只是现在不说‘经理’换称‘CIO’啦。让人想起‘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5.
IDC分析.中国企业CIO的发展环境已经开始改变。“IT的进展速度太慢,成本太高.IT费用越来越高的.却很少能够转化为经营业绩。”是许多CIO面临的问题。CIO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谋取优势.而是对于成本和风险的控制。有位CIO说:“每年的IT投入有2亿.远离公司原定8亿元的IT预算。IT厂商的技术解决方案单一.没有很好的集成是花不完预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信息系统工程》2005,(5):37-38
如果可以把80年代的部分年轻人称为新新人类的话,那么把25岁的CIO称为新CIO也是顺理成章的了.印象中.几乎所有的CIO都是很“职业”的.可是新CIO给这个角色涂抹了一丝靓丽的风采,奏出了一点轻松的音调。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74-77
如果把CIO算做一个管理者,那一点都不过分,基于此,SYS管理栏目让CIO来唱主角.似乎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8.
在这一期报道中,董杰主任探讨了建立CIO机制的内外两个因素和对CIO这一职务的要求,而陈彤副主任则从宏观上讨论了建立CIO制度的做法,并提出了“积极研究,稳妥推进”的策略,明确了建立CIO制度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IDC分析,中国企业CIO的发展环境已经开始改变。“IT的进展速度太慢,成本太高,IT费用越来越高的,却很少能够转化为经营业绩。”是许多CIO面临的问题。CIO成功的关键已不再是谋取优势,而是对于成本和风险的控制。有位CIO说:“每年的IT投入有2亿,远离公司原定8亿元的IT预算。IT厂商的技术解决方案单一、没有很好的集成是花不完预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9-29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把手工程”而且还应该是企业的“文化建设工程”,黑龙江龙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企业管理部部长.信息中心主任刘静认为.企业在选择CIO时也应该有所区别.具体到流程制造型企业和离散制造型企业在选择CIO时应有严格区别流程制造型企业的CIO应该从管理层面来选择.因为建类型企业的CIO所要经营的工作不是要求CIO个人对技术很了解.不用他亲自从事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跟从只会让企业的信息化陷入深渊,CIO应该学会选择时机,不盲目随从,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见风驶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很长一段时间.开放源码软件被看作是一些爱好者的玩物.即使一些企业接受使用开放源码软件,其使用范围也相当有限。如今.随着开源软件的不断成熟,它在企业级应用中的表现越来越为众多CIO所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CIO吗     
中国有CIO吗?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个问题太简单太可笑了吧,几乎各个部门、单位、企业都有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其主任不就是CIO吗?而且这个问题有意义吗?如果联系信息化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做以下的思考、探讨,就能明白这一问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2006,(7):20-20
当公司面临被收购的命运时,CIO应该怎么做?是三缄其口.惟恐“妖言惑众”?还是坦言现状,积极面对挑战?Sam Lamonica绝对会劝你选择后者,并要你记住一个词:诚实!  相似文献   

15.
或为名,或为利,或被迫,或从容,联想王晓岩.明基赵素娟、宝供物流唐友三、双汇刘小兵、斯达造纸董鹰等明星CIO与绝大多数办事风格内敛的CIO形成鲜明对比。他们今天已经成为各个IT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通过分析这些明星CIO的言行,人们可以发现一些玄机。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的CIO们来说,2003年是成长的三年,由2002年的渐露端倪到走上IT的台前,与CEO、CFO并肩成为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可以说,企业渴望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促成了CIO。但兴奋之余,CIO也有成长的烦恼,由于业内对CIO的认识不足,企业对CIO的定位不一,因之CIO在工作中的身份也渐露尴尬。  相似文献   

17.
在CIO中,诸如“在企业中只是做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没有上升空间……”的抱怨存在了许久,当在国内企业CIO阶层成长势头良好时,这种抱怨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随着一些优秀CIO的出现,许多对CIO处境、地位的担心渐渐有些动摇,对“CIO的当务之急是怎样得到领导、乃至决策层的重视问题”也有了新的思考:CIO是否应该更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CIO成功之路     
CIO,即首席信息官.这是一个外来词.在我国被称作信息主管或信息中心主任等。虽然我国信息化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但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CIO.仍然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以下几条经验也许能帮助你走向CIO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信息系统工程》2004,(12):72-73
CIO大有走出企业“垄断”转而在政府领域开拓之意。其实,从关注“企业CIO”到关注“政府CIO”,正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以电子商务重心转为以电子政务为重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缺少真正意义的CIO,信息化主管多是“拧螺丝的人”或者“消防队员”,哪里有电脑,网络故障,他就就到哪里“安检”或“灭火”。[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