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和“以人为本”建设原则,客观要求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介必然担负起传播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分清市场环境下新闻媒介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新闻媒介通过对人及其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起疏导社会矛盾、纠正社会转型期失衡的价值观等方式宣导人文关怀。同时,新闻媒介还须避免因过分平民化而导致“庸俗”“娱乐”化倾向,避免报道的表面化和缺少人性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舆论,泛指群众的议论和意见。新闻媒介是舆论的重要载体,对于舆论导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就当前而言,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交叉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深化这一研究,需要在学术视野、理论支撑、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客观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4.
江总书记在 2 0 0 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 ,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 ,是马克思主义治国学说的新发展 ,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新体现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一、以德治国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客观需要  在现代社会 ,强调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 ,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国家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它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 ,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而且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仲秋白 《文教资料》2012,(22):67-68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字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交际、传递信息和文明载体的功能作用,因而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汉字微调"方案论因存在多方面的偏失而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文章由文字的功能作用论及作为"天下之公器"的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尊重社会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多样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职业教育必须是一种在教育层次、培养目标、办学主体、教育形式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多种学习和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既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7.
程晓鹏 《时代教育》2009,(11):11-12
新闻媒介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全文首先介绍了新闻媒介监督和民主政治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新闻媒介监督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民主进程中如何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民主政治建设舆论环境,鼓励大众参与;媒介应该保持其公共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必须是一种在教育层次、培养目标、办学主体、教育形式等方面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多种学习和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既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遵循大众传播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些基本规律,试着从新闻工作的贴近性原则、新闻媒介的桥梁纽带作用、新闻媒体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关系、舆情一调查分析的客观重要性,以及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对当前我国新闻传媒引导舆论进行了方法论方面的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罗卫 《天中学刊》2001,16(Z1):48-49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 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既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又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新闻媒介在这个系统中同样也发挥着这两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尤其需要新闻媒介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将社会矛盾、问题和现象揭示出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舆论的谴责,降低其带来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以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保证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不完全重叠的“两大舆论场”:一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导并着力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二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以网络舆论为当下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和谐社会视阈下“民间舆论场”研究具有厚重的理论价值:一是为人民群众的话语诉求提供了广阔的场域和空间;二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三是为新时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新的战略路向。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民间舆论场”虽然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其建设性还是值得肯定的,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一是社会矛盾的“排气阀”,二是社会舆论的“引发剂”,三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源”,四是传统媒体的“解构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对“民间舆论场”的科学引导,努力打通两大舆论场,形成舆论同向合力的有序发展格局,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网络舆情"四阶段"演变模型,抽取教育考试舆情监测体系的相关指标,设计由萌芽指数、发展指数和态度指数构成的教育考试舆情预警模型,并对各指标量化和权重确值,划分舆情预警级别,进行案例实证分析。萌芽指数旨在确定舆情的初始性质和潜在风险,发展指数和态度指数旨在洞察舆情的传播态势和态度情况。该模型为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的发展状态判断、网络态度判断和风险预警判断提供了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主流媒体独占信息渠道、引导社会舆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代社会,受众的信赖与支持,不仅是媒体赢得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基石,还是其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主流媒体若想在新语境下坚守“意见领袖”的地位,必须积极弥补固有缺陷,并利用已有优势,主动迎接并抢占网络话语权,成为新旧媒体空间的双向舆论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民族职业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表达,也是政府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理性工具。但由于其是在现实条件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所以难以规避政策工具运用的“有限理性”。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采用教育政策工具和教育发展要素的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在政策工具运用上存在能力限度、效率限度和可持续性限度。为了更好地超越其限度,未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应至少实现政策工具使用从“过溢”向“均衡”转变、运用自愿性政策工具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和政策制定的“即时性”向“可持续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转型中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增,各类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建设的突出问题。而底层群体对基层政府信任的缺失,是导致大规模矛盾冲突并走向极端从而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而社会的媒介化框架又将其演化成媒介化事件,故作为权威和主流的传统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分析底层群体对基层政府信任认知的偏差化,以及传统媒体的“不当介入”催生政府信任危机并产生社会负面影响。由此,本研究拟通过倡导树立传统媒体公共传播理念,扩展深化群体性事件中传媒的功能,以期能够实现底层群体政府信任的再造。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现阶段对社会运行中各种行为的一种制衡机制和对偏差行为的纠错机制,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舆论监督的实践来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在新闻媒体自身的积极努力下,舆论监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影响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不足与对策作出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discourses embedded within the South Korean print media. Significantly, these discourses have recently promoted the resurrection of a sweeping national testing and test results release policy. Through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test plus release” policy, the authors show how the government has achieved hegemonic power by shaping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he national testing contexts. Drawing on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olicy text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op 10 print media sources,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discourses on “accountability”, “the right to know” and “the fairness of the tests” have been produced, reproduced and recontextualized to favour particular perspectives. The authors also examine how government and influential print media discourses interact with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acclaiming the evaluative state”, “education fever” and “meritocratic beliefs” to achieve public consent for the new “test plus release” policy.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廉政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党和政府也强调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机制建设,并相继出台了抑贪反腐的部分举措,但其效果不尽人意。除了制度机制的原因外,缺乏广泛的、行之有效的舆论监督也是原因之一。微博作为民众参与社会民主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的大平台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可使中国百姓成为抑贪建廉的主体和舆论监督的直接参与者。加拿大某报也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微博活力根系推进社会廉政建设已成为社会法制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迅速崛起,网络传播方式也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通过网络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我国各级政府对网络舆情也愈来越重视,通过网络了解民情,制定和调整市政方针,已成为我国政府施政的一种新形式。然而,网络舆情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既有利又有弊,在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给社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清楚了解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的前提下积极加以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不同的表现类型,以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事件为例,指出高校在舆情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爆发前后的各个阶段,高校需做出适度媒体反应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