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的农民生产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造和完善,更要重视农民生产方式的变革。要通过发挥政府的纽带和带动作用,立足于社区产业发展和居民技能提升,多渠道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难题,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治理与农民生活协同发展,真正实现农民向社区居民的最终转变。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不是"新地"农村住宅社区,我们要正确理解"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内涵,不能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为理由,就突破可耕土地红线,而进行占用可耕土地。建设农村住宅高层单元楼房,让农村城市化,使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没有了田园特色,也就失去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初衷。新型农村住宅建设,应该在科学规划确保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以旧村改造,废弃地利用为重点,实行一户一宅的小高房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社区文化需求研究——以石家庄市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居民社区文化需求可以归为四类:环境文化需求、行为文化需求、制度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进行社区文化建设,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到年龄、性别等因素。此外,社区文化建设也要同居民文化需求层次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文化阵地,需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提高认识,使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地保证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致力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对农村社区文化进行处境化理解和阐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农民唱主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具体化现实化和通俗化以及传播方式变革创新研究,用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区变迁实质上是社区组织制度的变迁,并且在起步、发展、成熟这三个阶段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作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三大主体角色的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应在建设的不同阶段,承担相应的角色。但是,就我国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三大主体角色存在着缺位、越位或角色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新型农村建设的内涵发展和推进过程,认识和分析三大主体角色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定位问题,构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动态运行机制,对推动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终身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贯彻和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全国上下加紧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这为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由于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受社区文化、居民学历与社会层次、文化心态、文化需求等因素影响,因此,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机制,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打造优良社区文化,唤醒社区居民的文化情感与理性,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以促进社区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社区文化活动在丰富社区生活、促进社区和谐的同时,极大地推动着社区的发展。美国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离不开地方政府、社区管理者、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借鉴经验,我国的社区文化必须整合有效的社区资源,使政府、社区居民、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等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同时,发展我国第三部门,培育志愿精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市电大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省电大的统一指导下,积极参与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来,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科普文化为基础的城市智能社区建设,就是通过物联网、云技术、neemo手机等新技术和科技产品构筑社区智能物联系统,促进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社区建设的成功依赖于社区管理体制的改变、政府的持续支持和居民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强.社区文化直接影响社区治理的成效,社区治理的目的是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也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抓手和基石.党中央一再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基于此,本文以社会有效治理为视角,从社区文化的内涵和建设内容出发,归纳和分析当前社区文...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 ,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人的自然需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物需要、生理需要 ,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性生活需要、健康和安全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即人对社会的需要 ,包括人与人的相互依存需要、人际交往需要和劳动合作需要 ;人的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三个方面。其中 ,认知需要包括求真、向善、爱美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人对积极、愉悦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消极、忧郁情感的克除和消解 ;意志需要即对良好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逻辑的支配下,广电媒体因过度追求收视率导致了节目愈来愈低俗化.但是由于低俗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宽泛,很难对其准确界定,这使得电视节目低俗化治理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了准确界定低俗化,减少低俗化治理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公众访谈详细描绘了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常规特征及其收视心理,从内容特征和内在心理影响两个层面系统把握了节目低俗化的意涵,阐明了节目低俗化的实指对象及其管制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视点看道德需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人性的角度看,道德需要是使人的各种需要协调统一的需要,是人的存在与发展对一定的内在理性秩序的依赖关系.社会的道德需要是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对特殊社会道德秩序的依赖关系,它实际上是人性的协调和谐发展对一定内在理性秩序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个体心理的道德需要,是人们心理上表现的对一定社会道德秩序的依赖关系,它是社会道德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个体心理层面转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道德需要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需要确证了道德主体的存在;是一种需要的派生物,具有明显的价值特性;与主体的道德潜能相关,是具有先天本源性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编辑需要的特殊性与激励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的需要直接影响着编辑的动机。编辑需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需要的优先性;创造需要与成就需要的强烈性;尊荣需要与工作需要、生活需要的相关性。需要是激励过程的起点,利用激励,满足编辑需要的特殊性,对调动编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意义重大。激励的主要方法是精神激励、目标激励、公平竞争激励、奖惩强化激励等。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和满足方式将直接关系着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探讨了幼儿成长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确认识幼儿需要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策略,如充分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延迟满足、给予无条件关爱、自由选择成长、保护好奇心等。  相似文献   

17.
18.
需要激发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使学生自身的需要转化为他们源源不断的学习内动力,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随着需要在行动中不断地满足,又会带来更大的动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可以用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危机激励、榜样激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各种需要。  相似文献   

19.
广西药学类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广西药学类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广西近年药学类本科专业招生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广西目前药学类本科专业在招生规模上基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在专业结构和内涵上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切实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好"真困"与"假困"的关系、"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关系、"财力支持"与"素质支持"的关系。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帮困是基础,助学是关键,扶志是保证,服务和谐社会是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