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依托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依托学科建设之学术梯队建设,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形成;依托学科建设的科研基地建设,促进高校科研平台的建立。从而促进高校整体科技发展,使高校的科技发展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2.
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科研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种基于学科建设的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从高校科研特点出发一,从而使高校科研回归到大学办学的最根本宗旨上来。科研管理应当围绕学科建设这一核心进行。本文提出了分类进行管理,把学科建设作为科研项目评价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学科建设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只有高素质的学科队伍,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学校的学科建设抓起,以学科创新为方向,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学科的发展带动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科研团队建设对高校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绩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以我校实施的科研团队建设计划为例,探讨了高校如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科研与学科建设是高校系统内的两个密切联系且既制约又促进的组成部分。正确把握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机制,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必须强化高校科研工作的学科建设理念,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联系,并给出二者相互协调与促进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科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重点学科建设是体现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高校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优势,丰富的馆藏特色文献为重点擘科数据库的建立储备了良好责源基础,图书馆担负着学科建设的童料存储和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立足学科,优化数字资源建设,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的统一协同下,共建共享的数字平台和学科资源数据库,促进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和管理模式,提出高校科研人员成熟度模型,目的是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促进高校科研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高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包括数据、资料、作品、样本等)采集、收藏、加工、交流、服务的学术机构,是现代信息资源重要的集散地、加工厂和服务器,直接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现代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图书馆的发展是互为条件、共同成长的,既没有离开图书馆信息支撑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也不存在离开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推动的高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学科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代表着高校办学水平、培养质量,更决定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高等学校只有按照"以高水平的学科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发展思路,把学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把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做为高等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大学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与机制则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依据与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发展.开展学科评估工作,运用学科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逐一对学科建设现状和水平进行的全面检查和评定,是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刘卫华 《科教文汇》2012,(18):180-180,195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为指导,审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分析了当今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三大矛盾,提出了今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应具有人本性的发展目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目标,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分析其对高校学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指导高校选择和改进合作策略,推动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方法/过程]利用科学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学科论文数据,从作者、机构和国家合作程度、合作机构等级和合作网络等层面分析和测度高校学科的科研合作特征.而后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分...  相似文献   

13.
基础学科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为了加速我国的基础学科的发展,本文对加强有关基础学科发展状况的科技统计工作、基础学科的分类、不同类别基础学科的政策调控原则与方式、基础学科优先发展序列的选择、基础性研究经费的筹措与管理、基础性研究人才的培养、队伍的稳定以及扩大国际间科技人才的交流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并做了相应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究图书情报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在网络谣言研究中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比较分析两门学科在网络谣言研究中的共性与差异性。[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对发表于图书情报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的CSSCI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关于网络谣言研究的文献,从发文机构、核心作者以及关键词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结论]两门学科关于网络谣言的研究有着网络谣言研究方法的差异性、谣言传播研究的不同方向、网络谣言研究对象的相似性,同时也发现两门学科在论文发表方面存在着融合研究。建议加强本学科的相互合作、加强两门学科间的融合研究、两门学科间互相吸纳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蔚  吴超 《现代情报》2011,31(7):115-120,125
根据近十年(2001-2010)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项目,按照该基金申请要求填报的科学领域,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科学技术学科,获得资助的出版社、高校、科学院等单位,对资助的著作数进行了分类统计;同时,还统计分析了资助著作的中英文项目数目比例,获资助项目出版社及作者所在行政地区分布,获得较多出版基金项目的出版社、作者所在单位及高产作者等情况。通过上述分析结果,进一步透视了近十年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展现了我国不同学科、地区、单位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发展不平衡状态及趋势。该研究结果还可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规划、申请指南的编制和出版社未来选题策划及基金申请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岳丹 《情报探索》2020,(1):75-81
[目的/意义]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向各学科的科研建设和学科情报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法/过程]以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为研究对象,紧密围绕“双一流”与学科评估的指标和要求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调查该学科的科研现状、分析现有科研问题、研究学科情报服务优化策略等,为该学科量身打造深入的学科情报服务模式与方法。[结果/结论]科学而系统的学科服务策略,对该学科的科研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学研究的学科组织管理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论述了开展学科组织管理结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我国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一些重要科研机构学科组织管理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本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从科学研究的学科组织管理结构入手,对科学资源在各学科领域分布的合理性评价及基础学科资助政策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述新兴交叉学科及其科技管理平台和工作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趋势,认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需要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平台,平台建设也需要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工作体系。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仅依托院系的单一组织形式面对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逐渐暴露出观念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科研自主权不充分、资源投入不持久、科研人员意愿不强、合作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没有构建与其相适应的科技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从模式、理念、机制、人员4个角度入手,提出加强和优化高校新兴交叉学科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发展路径,包括原有学院转型等4种模式、发展规划和生态目标制定、建立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机制等5种工作机制以及联合聘任专家等4种人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搜索和分析2001—2018年广东区域内研究机构发表的农业类核心期刊论文可以看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论文产出、项目来源、研究机构、研究重点以及高被引等情况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项目管理要作出相应调整,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Entrepreneurship: Exploring the knowledge ba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has a long tradition and since the 1980s the field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y the ‘knowledge producers’ who have shaped the field over time and their cor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works. A unique database consisting of all references in twelve entrepreneurship ‘handbooks’ (or state-of-the-art book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hapters in these handbooks were written by experts within the field, and it can be assum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cited references represent ‘core knowledge’ with relevance to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From our analysis, it appears that entrepreneurship is a rather changeable field of research, closely linked to disciplines such as ‘management studies’ and ‘economics’. Over time, the field has become more formalized with its own core knowledge, research specialities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sider works’. However, it is still based on some fairly ol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imported from mainstream disciplines, although during the last decade we have seen the emergence of a number of new field-specif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We argue that to successfully develop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e need to relate new research opportunities to earlier knowledge within the field, which calls for a stronger ‘knowledge-based’ focus. We would also like to see greater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field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tudi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