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钧龙是当代云南文坛上的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他和彭荆风、晓雪、苏策、张昆华等一批作家形成了一个表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富于地方民族特色的作家群。在这个作家群中,李钧龙的作品不算很多,但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对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深切感情,对边地风光、民族风情的精湛的描写而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李钧龙和云南的作家们在创作的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为云南当代文学的  相似文献   

2.
张昆华是云南著名的彝族诗人、作家.他在近50年的文学创作中,于小说、散文、诗歌都成绩不菲,令人瞩目.本文通过对其创作主体意识和文本的梳理与探析,论证其创作的概貌、本质、特征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是一个创作颇丰的作家,无论小说散文,均以其特殊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赞誉,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贾平凹也是一个极为忠实的作家,忠实于他的家乡——商州大地,以自己勤奋的笔,在商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开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商州大地的优美风情画。贾平凹的小说和散文相比,散文似乎更具特色。尤其他的系列散文《商州三录》(天津百花文艺出版杜1988年出版),在散文界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商州三录》洋洋洒洒十五万言,描绘了商州这块美丽富饶而充满野情趣味的神秘地方。和这块地方的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尽管贾平凹在《商州再录》题记中  相似文献   

4.
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身着烟灰色工装的高个男人,他就是张昆华。张昆华,1998年10月入党,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生产三部六车间机电维修组组长。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从1981年进入昆明卷烟厂担任车间技术工人至今,30多  相似文献   

5.
作者叶延滨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上世纪80年代被读者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十大中青年诗人”之一。90年代末,在《诗刊》进行的读者调查中,在“最受读者关注的五十名中国诗人”中名列前茅。他在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后,在杂文、散文、随笔、评论等方面也展示了作家创作的丰富性,他的诗歌和杂文、散文、随笔作品已出版了36部。他的许多散文,都以丰厚的人生阅历与学养,给读者提供了新鲜的体验,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姚家明同志是固守在商洛这块沃土上的年轻作家,也是一个实力派、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多年来,虽在公务场中忙碌,但文学的情怀和憧憬文学的梦想却与日俱增,每年都有几十万字的小说、散文见诸报端,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是许多读者喜爱和议论的中心.最近,他又出版了他的第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古渡>,细细读后感动不已.给我的感觉是,姚家明的创作日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冬天     
编者推荐: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贴近生活,看重感情,有感而发,却又不温不火,常给读者一种清风拂面的清新之感。《背影》《荷塘月色》是这样的散文,《冬天》也是这样的散文,让我们读了之后如品香茗,越品越有滋味。  相似文献   

8.
聆听林语堂     
第一次读到林语堂的文章,是一篇叫做《灵与肉》的散文。时隔近一年了,印象还极为清晰。他说看着我们亲爱的入的脸蛋,我们就无法把情感表达出来。林语堂用他深刻平实的语言让我读到了他真实的感情。正如他所希望的,他并不想留下什么至理名言,而只想供认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的经验。他想把自己的感悟作为私人的供状,但又恰恰愿意提供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相似文献   

9.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他以诗人特有的洞察力和审美眼光关照云南特有的奇山异水,物候人情,并揭示其审美价值,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让读者了解了明朝时期云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0.
冬天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建树、风格独特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为人真诚朴素,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因此,他的散文创作贴近生话,有感而发,却又不温不火,常给读者一种清风拂面、绿茶弥香的清新之感。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现代白话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郁达夫曾经赞赏他的散文“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李广田也明确指出“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可以说,朱自清的散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如《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给亡妇》等,已经与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冬天》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朱自清精选了三个生活场景,寥寥几笔,意味全出,让我们在作者徐徐皴染的氛围中,深深体验着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悲怆和苍凉。  相似文献   

11.
云南本土作家淡墨笔触紧扣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抒写了许多具有云南高原色彩和民族乡土特色的篇章。探究淡墨散文对研究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和地域风貌大有裨益,而且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也能使读者获取生命的启示、灵魂的震动以及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2.
正草原民族是天生的艺术创造者。内蒙古草原是一个遍地生长诗歌和散文的地方。在这俯拾皆是的诗性篇章里,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有专属作家自己的"利器"。刘志成的散文即是如此。读他的散文,给了我太多的震撼和感动,还有来自心底的一声叹息。《一条歌的河流》是欢歌,也是悲歌。无论悲欢与离合,刘志成认真、郑重地对待他生命中的每一次悲伤和每一次感动。在他的笔下重重拿起,又重重放下,充满了作家对精神世界的自省。在第一辑《边地罹忧》  相似文献   

13.
生命哲学是贯穿沈从文散文的一条红线,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解放以及民族文化的重造.沈从文散文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他的散文的生命意识与艺术个性又是牢牢地扎根于湘西文化土壤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一本好书的标准不是看她教给读者什么,而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引起读者的思考。初听之下,极有新意,再一琢磨,其实不然,现代人总是容易走极端,总是容易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立起来。一本书,既教给读者育人之术,又启发读者从教之道,这不更是一本高质量的教育图书吗?天津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先生主编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就属于这种术道合一的好书。张老师是真诚的。在该书的编后记中他写道:“毫无疑问,这本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不会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所有困难与困惑,我们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年轻班主任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字熙甫,江苏昆山项脊泾人,明代著名散文家。其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富有含情不尽的意境,很能引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首领姚鼐就对他极为推崇,认为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归有光的散文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好学深思不随流俗的性格外,与他坎坷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纵观归氏一生,其人生经历极为坎坷,坎坷到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与之相比的人。首先是科场坎坷。归有光幼年聪明颖悟,七岁即入学苦…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小说具有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小说并不因循古典小说的起落章回、向心型体式 ,也不追求故事扣人心弦、情节悬念迭宕 ,而注重“散”和“淡” ,像小溪一样平静流淌 ,表现出“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散文体式。小说中的语言清新朴实 ,口语较多 ,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并间有传统文言 ,突破了小说、散文、诗歌语言上的界限。文本极为自然、平淡 ,又亲切、蕴藉 ,给读者以广阔的玩味空间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是俄罗斯的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他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变。他把主要精力从诗歌的创作转向散文的创作。他认为发展中篇和长篇小说是俄罗斯文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认为中篇和长篇小说是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是一种民主文学的形式。1824年,普希金在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三章中就曾提到,他想写一部现实主义的散文作品。1826年,他在写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六章时,又提到要写散文作品: “年岁渐渐爱好严肃的散文, 年岁渐渐排除调皮的韵脚,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在中国辉煌的文学史上书写下极为灿烂的一页,其后的千余年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苏东坡本人在北宋的政坛上却远不如在文学史上那么辉煌灿烂。他像一片漂在波谷浪峰里的树叶,一会儿被埋在谷底,一会儿又被抛上浪尖。王安石变法,他提出反对意见,被贬官;司马光废除新法,他反对全盘否定,又被贬官。遭贬官的他早已处变不惊,安之若素了。而且,每次贬官,都是他诗文才华的一次集中的喷涌。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他在被贬黄州时写就的精短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短小隽永、耐人寻味。全文共84字,写得却如画…  相似文献   

19.
《哪吒闹海》是一部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影片,既充满具有民族特色的神话色彩,又富于童趣,同时还是一部寓意极为深刻的古典主义悲剧,所以在服装设计上综合了传统民族艺术的动画杰作.  相似文献   

20.
主编寄语     
正云南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土地,也是一片文学的土地。于坚、雷平阳、海男、李光彪……一个个当代作家支撑起了云南文学的天空。于坚、雷平阳、海男在全国都是有影响的"红花",相信许多作者对他们都不陌生。而李光彪则是云南的文学土壤上默默无闻的一片"绿叶"。出生于楚雄彝族地区的李光彪,他的散文《村口》,2010年经《西部散文家》推出后,被《读者》等杂志转载。近两年来,他的《母亲的拐杖》、《故乡的眼睛》被北京、江苏、重庆等多所中小学作为语文试题,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