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生日变奏曲     
一次批阅学生的周记本,一连好几本,都是写参加同学生日宴会的事。忽然,我想起近一阶段,班里学生十分流行生日宴会,同学之间还相互攀比谁家的菜好,谁请客的档次高。而且,去参加生日宴会,还要带生日礼物,有时几十元钱的礼物还拿不出手呢!我想:现在的孩子已经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自己操办生日。可是,如果长期下去,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这样想了许多之后,我决定设法去刹一刹这股“生日风”。星期二的晨会课,我问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你们操办生日吗?”“当然了!”“年年帮我过!”我说:“年年操办生日的,请举…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阅读     
(一)1.30岁生日却点燃了53支蜡烛生日提前两天过摆放了母亲生前喜爱的炒花生2.①妻儿为“我”过生日;②“我”为母亲过生日3.不能互换。“莫名”指说不出,“莫大”指极大,前者突出了母亲的难言之情,后者突出了“我”的深深忏悔。(意近即可)4.(a)处:虔诚的忏悔和自责(b)处: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c)处: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憾、自责5.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善良6.略(扣住要求,列出具体事项即可,不得少于两点)7.略(提示:可赏析的内容很多,如构思、描写方法、语言……答题时应“自选一处”,…  相似文献   

3.
生日派对     
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三月里过生日.三月开桃花,应该让多愁善感的女孩子这时候过生日。可惜,我不能擅自为自己改生日。我通知鲁智胜三月五日来开生日派对时,他迷迷惑惑地问:“谁过生日?”“不是别人,”我沉着地回答,“是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谈起这个话题学生很是高兴。于是,我说:“每年的这一天你都过一次生日吗?赶快算算从出生的那一年开始  相似文献   

5.
如今,一些农村高中的校园里也流行起了“生日热”,过生日已成为众多学生的负担。一位学生说:“当同学们向我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时,我的心里并不快乐,因为我又花费了父母辛辛苦苦收获的一担稻谷。”这位学生的感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真实心态。据调查,即使不摆生日宴,光买一张生日卡就要花两元左右,“来而不往非礼也”,收了别人的贺卡无疑要奉还,这对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负担。“生日宴”使得一些学生染上吸烟酗酒的恶习。尽管学校严禁学生抽烟喝酒,可“生日宴”怎能少了烟酒助兴?不少学生从此吞云吐雾,举杯豪饮。…  相似文献   

6.
约翰的生日     
尼克:“约翰,什么时候是你的生日?”约翰:“明天是我爸爸的生日,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尼克:“真的?我真不敢相信你爸爸只比你大一天。”约翰的生日  相似文献   

7.
每年生日的时候,我常常会收到学生寄来的贺卡.今年收到的一张贺长上祝词有些特别:“欧老师,生日快乐!我真想请您吃面条!!”看到这张有三个感叹号的贺卡,我心领神会地微笑着,一件往事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8.
跳出死胡同     
一次我到饭店赴宴.进门便发现一包厢中有几位同学在搞生日聚会.井且还在喝酒。他们见到我慌忙掩上了门。我当时只好装作没看见。过了一会,我端着一杯酒进了他们的包厢。一跨进包厢,我说“我敬大家一杯酒,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你们就以茶代酒.从今以后,学生时代就不要再喝酒了,行不行?”同学们异口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令人心惊:13岁的小姑娘王兰(化名)生日那天,爸爸没有给她买生日礼物,反而给姐姐买了新衣。她“心理不平衡,想不通”,就用积攒的压岁钱买了120颗安眠药。恰巧,下午4个年龄在1l岁至12岁的小伙伴来玩,一说起竟同病相怜,顿时“群情激愤”,一致决定一死了之,集体服药自杀,所幸抢救及时,5人均脱离了生命危险。笔者曾参加过学生的“生日盛宴”,说起来叫人咋舌。一次,我路过一学生家,家长十分好客,说孩子今天过生日,非要我参加不可。我走进学生的房间一看,礼物一大堆,布娃娃、绒毛狗、电…  相似文献   

10.
平时,妈妈都是给我过生日,可她自己从来没过生日。有一天,我知道了妈妈的生日,于是便行动起来。平时的零花钱我都不用,全放在一个铁盒子里,从那以后我就不买零食吃了。到了妈妈生日那天,我对妈妈说:“今天早一点回来。”妈妈说:“好。”到了傍晚,我一放学就跑回家,拿出铁盒里的钱,到蛋糕店买了一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写着:“祝您生日快乐。”我一回到家里,就听到楼下放车子的声音,一定是妈妈回来了。我急忙把蛋糕盒子拆开,点上生日蜡烛,然后在旁边唱着“生日快乐”歌。“哗”,门开了,妈妈一看愣住了,她说:“这是给谁的…  相似文献   

11.
杨檀林 《陕西教育》2005,(12):56-57
去年11月22日.是我20岁的生日。恰好这一天,我所在的省师范大学团委开展了一次“父母养育了我.我如何来报答父母”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2.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谈起这个话题学生很是高兴。于是,我说:“每年的这一天你都过一次生日吗?赶快算算从出生的那一年开始到今年你已经有几个生日了?”在唤起他们每年都过一次生日的生活经验后,我投影出示:“小冬今年满16岁了,可是他只过了4个生日。”学生充满疑惑,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请你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低年级的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却不足。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3.
孩子过生日,家长给买些礼物,无可非议。但有的家长虽花了不少钱,不仅没有对其成长起多少积极作用,反而促使他们盲目地互相攀比。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对待这个问题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召开一个《生日的礼物》主题班会。 1987年国庆节前夕,我开始了这次主题班会的准备工作。我对学生们说:“国庆节就是国家的生日,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还有我们献给这个节日的最好礼物是创造性的劳动。你们过生日时,爸爸、妈妈送给你们什么礼物呀?”“我提议从今年起,我们对生日的礼物来个小改革,看看谁接到的生日礼物最有意义,你们看好吗?”大家高兴极了,齐声说:“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按照学生登记表写的生日,每到一个学生生日那天早晨,我就在班里对同学们说:“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我祝他快乐,愿他进步!”  相似文献   

14.
生日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语文老师笑盈盈地走进教室,然后刷刷刷地在黑夜上写下一行大字。同学们迷惑不解:“老师又在搞什么鬼?”写完后,同学们一看,原来是“谈谈怎样过生日”,于是,大伙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我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好多人大吃一顿!”有的说:“我要爸爸妈妈带我去游山玩水!”还有的说:“我过生日一定要……”这时,语文老师开始发话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同学们齐声答道:“知道!”声音惊天动地。“那有没有人知道父母的生日?”老师又问道。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下课了,我回…  相似文献   

15.
鄢志萍 《顽皮娃娃》2009,(1):I0002-I0002
今年在我快过生日时,在新加坡上大学的儿子告诉我:“妈妈,学校组织学生献血,我;隹备去。因为献血那天刚好是你的生日,我要把你给予我的血和爱,捐一部分给别人。我把这个作为送给你的生日礼物,你喜欢吗?”  相似文献   

16.
陈好兰 《山东教育》2009,(11):42-42
1.设置悬念 调动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可以先设计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式结果——“悬念”。通过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设计了这样的悬念:同学们,请告诉我你们今年都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过了12个生曰。我接着说:小军今年也是12岁,可只过了3个生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改变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念,打破语文教学那种师问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教育资源,利用有效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每周话题”实践活动1.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扫除由“说”到“写”之间的障碍。2.活动方式方法。提前将话题告诉学生,诸如:“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我的生日”、“我家的喜事”、“…  相似文献   

18.
“多炒几盘菜,煮上几个蛋,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顿饭。”这是以往我们家为孩子们过生日的惯例。可是,今年变了。瞧,今天又是我的生日。一放学,我就背着书包往家里跑,我要看看妈妈今天又为我做了哪几道菜!“咦!不对呀,厨房里怎么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莫非是妈妈把我的生日给忘了?不,应该不会!平常妈妈把我的生日看得比过年还要重要哩!”我自言自语地说。就在这时,妈妈下班回来了,我忙迎上去问:“妈妈,你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记得,记得,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哪能忘记!走,妈妈带你到‘新佳…  相似文献   

19.
角色互换节     
成子谦  成汉平 《辅导员》2011,(23):52-52
今年的3月7日.周六.老妈生日的前一天.也是我家一年一度的角色互换节。 “今天,让你做一天快乐老妈.我们去新华书店看书。”我一醒来,爸爸便冲我笑着宣布。还客气地塞给了我50元钱,留下一句温暖的话语:“做饭就不用你负责了。”然后,关门而去。  相似文献   

20.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