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系统学原理和控制论的观点出发,以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为基础,简述了运动时人体各肌群之间、肌肉活动与内脏活动以及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人体运动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神经系统的整和控制下,是以运动系统为主体的整体活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的生理医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就太极拳对人体各系统产生的生理医学效应的研究进行梳理。研究认为,太极拳练习能促进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太极拳练习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功能;太极拳是通过对各大系统的综合作用,达到其健身和养生效果的。太极拳是一项安全的,能促进人体健康的锻炼形式。  相似文献   

3.
肌肉减少症又称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近来备受关注的老年综合征,泛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出现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等改变。肌少症的特点是骨骼肌肌量减低并且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低和肌肉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躯体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等。抗阻运动或称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是指肌肉主动收缩对抗阻力的一种运动形式,在通常情况下,这种运动的负荷远高于肌肉在有氧状态下的能力,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力竭性等特征。肌肉是产生人体自主运动的动力源泉,而肌肉运动,特别是抗阻运动可使肌肉产生很多生理生化的变化。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不同学者和临床工作者针对抗阻运动改善肌肉减少症的数据,论述了抗阻运动防治肌肉减少症的机理,强调了抗阻运动和有针对性的营养调理对肌肉减少症的有效改善,对未来肌少症的治疗研究提供更清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陈雄 《中华武术》2007,(9):21-24
太极拳作为一种强身健体、抗暴自卫、防病治病、修心养性的有效手段已被大家普遍认可,太极拳在有着明显的调节人体气血,延缓骨骼、肌肉以及脏腑器官衰老的良好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习练过程中由于运动不当和运动过度产生膝关节损伤的弊病。要弄清膝痛和膝关节损伤的原因,我们必须先从认识膝关节开  相似文献   

5.
《体育科技信息》2000,20(3):24-37
本章(《人体运动器官的构造与功能》)目的,是使教练员了解以下内容:1.人体骨骼的主要特性;2.人体骨骼各类关节的结构及其运动;3.人体主要肌群,并理解运动是怎样受肌肉所制的;4.理解杠杆的原理及它是怎样应用于人体肌肉系统的;5.为产生一种有控制的运动时,肌肉群是怎样协同工作的;6.人体活动与肌肉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1.1运动时的直接能源 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来自体内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时,肌肉中的ATP在酶的催化,首先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同时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肌肉内的ATP含量甚微,只能供应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最终补充体内ATP消耗的是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能量物质。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是国粹,也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医、气功等都是人体科学的一部分,是高层次的文化与科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展太极拳活动,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体育运动,同时它在医疗康复养生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机理及其科学性的研究越来越凸显出来,研究太极拳健身养生的科学机理及科学价值,使练习者能够从科学运动机理出发,达到精准医疗养生保健,真正实现太极拳的运动处方,从而服务于大众,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肌肉力量是人体进行各项运动的基础,因为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体积、初长度、肌肉类型、收缩方式、收缩速度、神经控制等多种因素有关。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刺激肌肉增加其力量或改变其特性,达到提高运动索质的目的。身体各项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力量素质是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运动索质的基础,是其它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肌肉力量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提高动作的平衡能力,使神经肌肉系统、骨骼、关节和韧带能够承受大负荷、高强度的运动和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和防止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人参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生皂苷能够增加肌肉中氧气供应和弥散的能力、并增加葡萄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从而明显增加人体的运动耐力。同时,人参皂苷能促进运动后肌肉能量储备的恢复、减少乳酸产生和降低肌肉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0.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他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体的运动几乎都是和对抗阻力有关,有较大的肌肉力量,常常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基础。力量与其它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因此力量是一项基础素质,对运动员来说专项练习更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1.
以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的难度平均为6.2分,其中技巧与舞蹈动作的比例接近为2.5∶1;每套动作平均包括4个(串)高难度技巧动作,继续发展难度空间较小;动作类型仍以后空翻为主体,前空翻类型增加较快,已占到总数的1/4;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重点是提高前空翻类型和技巧串动作的控制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动作量化分析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雪兰 《体育科学》2000,20(3):85-87
介绍了体育动作量化分析智能系统的设计技术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人体层次模型和动作特征表示方法,作者还说明了用于体育动作模式识别的匹配隶属函数、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第39和40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比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的难度(A分)平均为6.2分,最高为6.5分,继续发展动作难度的空间较小;每套动作平均包括4个高难度技巧(串)动作,其中单个技巧动作的难度略有增加,而技巧串动作难度接近持平;裁判对动作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只有提高完成动作的规格标准和稳定性,才能获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4.
老有所键是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根本前提和物质基础。他的主要标志,是通过体育运动推迟自己的生理学年龄,使70~80岁老人拥有50~60岁中老年人的脑力与体力。这对于我国社会实行老人自助、老人互助,实现现代化具有特殊意义。推迟生理学年龄是可能的。途径是进行以脑运动为主导的健身运动。其理论依据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原理和系统科学的结构与功能相关原理;自觉性原理和适宜运动原理。老年健身锻炼应以舒缓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能在较大程度上防止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步行、慢跑、反序运动是简单易行且较有实效的有氧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质是生命在于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健美操中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健美操创编中音乐与动作表现问题的论述,阐述了健美操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指出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而动作又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丹 《体育科技》2005,26(2):89-90
通过体育教师有效的语言艺术和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练习积极性,综合的去理解体育动作的本质,明确动作的关键、难点和动作的内部联系,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8届世锦赛及之前的三届世界大赛的研究分析,当代女子自由体操的发展特点是:整套动作D组以上技巧串数量逐渐增加,单个动作数量依次递减,难度变化不大;后空翻动作类型占总数的九成以上,前空翻二周迅速增加;直体后空翻转体900°的串联动作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团身前空翻二周技巧串也明显增多。我国自由体操选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完成动作的能力和质量上。  相似文献   

18.
动作和运动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宁 《体育学刊》2005,12(2):43-46
儿童动作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发展领域,而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经之一。对人类个体发展,特别是对儿童早期发展阶段(婴幼儿期)来说,动作发展比书面语言等符号化领域更基本,也更重要。当前早期教育实践中一个极为普遍存在,也是非常危险的倾向是过分强调抽象符号系统的作用,这种危险在于以所谓早期智力开发的名义压缩了婴幼儿动作和感觉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他们通过动作主动建构自身经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运动想象的理论模式生理机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动想象虽然没有明显的身体动作,但想象时脑部的生理代谢、神经活动却非常活跃,与实际动作模式相比,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想象活动时的生理变化、脑电波活动通路与区域大部分相似,或重叠在实际动作时的动作表征系统。研究表明,想象练习对加速动作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分别采用慢速结合快速减重和匀速减重两种不同减重方式的摔跤运动员赛前减体重期间的体成分、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氧运转系统、物质能量代谢及力量素质的有关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对运动员体成分的改善,慢速结合快速减重优于匀速减重方式;对运动员免疫能力、内分泌系统、能量物质消耗、力量素质的影响,慢速结合快速减重小于匀速减重方式;对运动员氧运转系统能力影响,匀速小于慢速结合快速减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