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本解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起跑线。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文本解读中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是教师对教材价值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学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二是某些教师以“个人独特的见解”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此,笔者认为:规范、深化文本解读离不开对文本背景、编写意图、课标要求、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探究,应当将这些融人到我们的文本解读意识之中,内化为我们的阅读视角与品质。从而深化文本解读,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不仅道出阅读是一项神奇的思维活动,也启示我们阅读成果应该是多元的。然而,目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无源性解读、单一化解读与失度性解读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偏离了作者的创造,也制约了学生阅读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要确立...  相似文献   

3.
李菲菲 《广西教育》2012,(33):41-41
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学生有效的自主阅读与个性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导读就成了当前阅读教学的热门话题。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本导读时,却存在偏离文本、偏离学生、偏离时机的“三偏离”现象,导致了阅读课堂的低效。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的解读偏离文本或曲解文本时,在学生的解读偏离社会价值趋向时,教师必要的、科学的、智慧的价值引导却消遁缺失。于是,教师要试着透过这"开满鲜花的月亮",审视着课堂教学的"泡沫现象",感悟着"多元解读"的实质,追寻着简约而丰满的阅读教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抓手,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起跑线。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文本解读中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一是教师对教材价值缺少应有的认知,教学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二是某些教师以个人独特的见解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建议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那么,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突破解读文本的障碍,最终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恰当链接材料,从而增加学生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规定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明确了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挥.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异读现象屡见不鲜.教师放手让学生随意解读课文,学生在没有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偏离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学语文关于个性化阅读的话题颇受关注,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让课堂更热闹。让生成更丰富,一味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至于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却未置可否。这种做法同然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但也容易让学生为了与众不同而说出偏离文本价值取向的观点。另外,还有个别青年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标新立异,常常把自己的误读当作创意.或者偏离文本过度发挥。让我们来看两则案例:  相似文献   

9.
正将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厚度、有个性是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所以,大家都在深究文本、超越教材上下功夫,欲另辟蹊径,寻求对课文的深度解读。可事实上,如果背离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能力,一味追求所谓的"深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教师一厢情愿地深度解读,将学生引向了认识的盲区。案例一:深度解读偏离了文本价值取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牛郎织女》一课。课接近尾声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找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者,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时,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发现文本中存在的“张力”,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心中产生“张力”,最终让学生通过阅读消除“张力”,进而完成一次对文本的“解读”. 本文试结合几则教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张力”. 一、制造“矛盾”生成“张力” 矛盾是一种抵触与对立,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对立与抵触之处,往往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调,进而产生“张力”.  相似文献   

11.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中出现了文本缺席的情况: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到位,学生缺少文本语言的玩味,文本解读不注重与作者对话,“边缘行走”式的文本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文字品味,引导学生平静地和作者对话。”几个方面落实文本的回归工作,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周明波 《小学生》2010,(11):10-1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我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活动游离于文本教材之外的问题(一)个性解读,偏离文本新课程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让学生"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放手让学生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对学生随心所欲的解读,甚至是对文本的误读,都一味给予肯定、鼓励,而不是及时引导和纠正,导致课堂教学远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屈海清 《教师》2012,(13):63-64
虽然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解读,但不可否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获取取决于教师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引导和张扬。语文教师应深入文本,亲历亲为地阅读文本,真正体验阅读过程,如果教师缺少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思维所涉及的文本范围加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多元解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完善。但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存在着“放任自由”、“多元无界”的误阅读现象。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应该发挥教师的首席作用,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坚持非预设性的解读,做到“多元有界”,使“多元解读”这一教学新理念在阅读教学中保持应有的张力。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思考把阅读还原于阅读本身,把阅读当作学生生活的必需,这样,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阅读理解应特别注意多元,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8.
对文本的解读是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正确、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地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在小学阅读指导课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一起去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习得语文的基本知识,培养语文方面的基本素养。文本解读的能力与教师基本素质直接联系。著名的教育家窦桂梅老师就曾说过:"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文本解读的深度。"是的,对文本的解读,一般的教师都是只会按部就班,按照教参上提供给我们的理解来进行,很少能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教学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提倡“深度阅读”,教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教师游离文本、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  相似文献   

20.
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教师要重视文本解读,挖掘文本价值点、寻求生本共鸣点、构建文本生长点等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文本、领悟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