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A0):1-3
在国家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基于学校德育特色的实践条件,实施基于明礼诚信分层德育的体系内容及实施策略,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创新学校的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学生言行品行优化,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传统德育往往陷于说教,德育课程也多是教条化的,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相去甚远。为创新德育教学并提高德育效果,南海小学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固本德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课程内容包括知行合一的国学经典课程、主题鲜明的活动课程和寓教于乐网络版德育游戏课程,旨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德育工作,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使命。从德育的纵向层面分析,学校德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当着眼课程教学渗透,不断增强德知;注重师德培养育人,不断增强德识;强化个体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德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增强德性。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智学校必须构建实施德育课程体系。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在德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结合培智学校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规律,构建高度耦合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学科渗透、班级管理和综合实践来营造德育环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国家德育的重点。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坚决贯彻者,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构建高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契合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只有基层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引领广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课程化、校本化、特色化"的过程,建构起适合本地区域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才能够使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
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总称。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大学德育(高职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全程、全面、全员可操作的学校德育体系;二是加强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三是重视学校文化和中国德育馆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核心——立德树人为指导,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加强道德修身,培养浩然大气,倡导以文载道,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路标,关注德育成效的动态发展过程,弘扬孔子教育思想,立德树人,构建学校德育价值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程体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建设了"思政引领,培根铸魂"思想政治课程群,"育人育德,成人成才"学科德育渗透课程群,"播种梦想,成就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群,"生命至上,守望成长"生命教育课程群,"守正创新,助推成长"实践体验课程群五大校本德育课程群,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课程为载体,建构新型生态德育关系,实现学生生命成长是学校德育对立德树人的现实遵循。然而,当前中学德育课程却出现"反生态"的现象:课程理念与目标违背生态位原理,课程内容与组织割裂整合式观念,课程实施与评价背离协同化理念。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视域下,生态整合式德育的课程理念凸显"道德人"的培养,课程内容聚焦"泛关系"的性质,课程实施强调"多样化"的方式。因此,建构中学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必须着眼认识层面、实践层面与制度层面,要厘清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生命、生活与生态的价值向度,明确教师和学生作为生态德育主体的圆融互摄关系,将课程制度建设作为建构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中指出,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中职学校"三全育人"机制,深入推进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为贯彻落实这些要求,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结合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潜能,积极构建"三体一圈"主动德育模式,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重在德育建设,中学德育建设是中学教育的核心命题。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以中西部地区县域中学德育建设为探究对象,提出县域中学德育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即德育教研引领,打造“高质量”德育实践共同体;系统优化设计,构建“丰富多元”的德育课程体系;聚焦素养提升,创新“浸润体验”的德育实施方式;协调多方共治,优化“五位一体”的德育治理结构;立德树人为本,完善“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同向而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建设基础。初中思政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初中思政课与德育工作一体化建设的有效着力点,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学阶段上承小学,下启大学,是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带领下,中学基地校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下面,以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为例,谈一谈学校在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方面的探索。1.立德树人构绘同心圆构建德育同心圆,首先要找准圆心——立德树人,要让所有教师认同并积极实践,然后思考这些同心圆不同的"半径"包括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大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目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指针。要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其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双向的德育养成活动。要做人,先立德,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颖 《中国教师》2020,(2):92-95
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学校发挥道德与法治在学校德育中的"主心骨"作用,构建一体化的校本德育实施体系,切实破解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德育课程与德育工作"两张皮""两套体系"难题,探索了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遵循立德树人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课程,为中学生深入了解广府文化提供有利的资源,为广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亲临中学实践教学,提出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广府文化特色课程构建的思路: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训;彰显课程自身特色;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石霞 《学周刊C版》2019,(9):69-6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常用、最有效的途径,学科教学与德育深度融合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教师如何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应进一步厘清"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德育的支撑体系,促进德育各项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有效化,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师范生,为国家的教师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倡导立德树人,学校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需要构建适合农村中学的德育管理教育框架体系,创建行之有效的自主管理德育模式。这正是学校德育教育高品位管理的体现,也为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