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革”邮票及实寄封片,本身烙有鲜明的历史印记,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集邮爱好者的关注,其研究价值己渐渐凸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文革”邮票及实寄封片,严格地说应该包括老纪念邮票中的纪118至纪124,“文”字邮票和“编号”邮票,1976年10月以前发行的J1至J11及T1至T9及有关它们的实寄邮品,这一时期发行的所有普通邮票及有关它们的实寄邮品和这一时期所发行的所有邮资封、片、简及它们的实寄邮品,还包括这一时期的其它各种邮政用品等。它横跨中国邮票发行史中老纪、特、“文”字、编号、JT邮票等四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大的家族。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文革”实寄封收集爱好者,目标是想收齐“文革”邮票和“编号”邮票自然实寄封大全套。经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说“任务”已完成百分之八、九十了,除个别高价票和高值票外,基本上都收集到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文革”时期的自然实寄封绝大多数邮票都是贴在信封的背面,而且邮戳不够清晰,想找一枚品相好、双戳清  相似文献   

3.
封上之乐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开始收集实寄的军邮封片简,涉猎清代、民国、解放区和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从收集邮票到收集实寄封,这是我集邮爱好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过去,我也收集过实寄封,那是一种泛泛的、顺其自然的、有什么就吸纳什么的收藏。既没有刻意的追寻,也没有论证研究,更没有具体的目标。说白了,就是把信手可得的现成的信封积存起来,大  相似文献   

4.
黎泽重 《集邮博览》2008,(12):29-29
最近,我在邮市收到一枚实寄封。这枚封并不是从邮局实寄的,但是它很有收藏的价值,这是历史的见证。这个封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也就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专人送给建设厅厅长余剑  相似文献   

5.
金猴将引领新老邮票走出下一波行情,已成为近期邮坛的共识。今年,一直被誉为“邮市行情风向标”的生肖票老大《庚申年》猴票迎来了“而立之年”,身价也节节上升,现单枚价格达8000元,从3000元一路上攀,几无停歇,《庚申年》猴票二年内价格几乎翻番,成为在邮市里最炙手可热的邮票,四方连已达3.5万元,带版铭的四方连已达3.6万元。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邮品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很多未贴邮票,只加盖邮资机戳,甚至只有预印邮资支付标记(图1)的实寄封片。由于没有精美的邮票,这些封片大都缺乏吸引力,为许多集邮者所弃。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另外一些封片,上面粘贴的邮票没有面值,也没有任何戳记盖销,有人认为这是邮票漏销,也有人认为是公事邮票。实际上,这两类实寄封片大都属于美国邮件类别中的一个特殊种类:预分拣邮件。对美国邮政的分拣制度和预分拣邮件专用邮票作一些了解,无疑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类实寄封片,说不定还可以从毫不起眼的东西中淘出一点宝贝来呢!  相似文献   

7.
“催领邮件单”是邮政公函的一种,在未使用时,似为无资邮制封片。但因其无需贴上邮票便可投递,故“催领邮件单”实寄件如同邮资封片。一般情况,收件者凭单到邮局领取信函或汇单,不会保留。邮局亦只保留三几个月,极少人收藏催领单。但它毕竟是实寄邮品的一种,在“文革”期间必然地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成为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一些地方邮政部门为防止跌破面值邮票倒流回邮政营业窗口,在邮局出售的邮票背面加盖相关戳记,邮人称之谓“防倒加盖”邮票。 这种邮票最早出现在宁波。1988年8月,邮电部发行了面值高达37元的1套4种“普24”邮票。由于面值太高,使用不多,收藏也不热门,一些持有“普24”的邮商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在邮市抛售,最低价1套“普24”仅售25元。1990年时,宁波市东门邮政支局收寄国际邮件,高值票耗用量相当可观。鉴于邮市与邮政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海集邮》相继刊出“改4”100元、200元和800元邮票的较早实寄封。笔者的普票邮集中,有一个1950年6月28日由北京寄吉林省的贴有“改4”800元邮票的实寄封,比第3期纪觉英先生介绍的尚早一天(图①)。 关于“改4”邮票发行时间,从近几年来邮展出现的大量1950年7月份实寄封已证明肯定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所载的8月30日。但究竟何日发行,尚待论证,前年春蒙天津邮友徐君惠赠解放初天津发行的《新中华邮讯》,在1950年7月出版的  相似文献   

10.
邵春华 《收藏》2009,(12):122-123
发行于1967年4月20日~1970年1月21日的“文”字邮票,由于在集邮界已被视作“现代文物”,文票的实寄封(图1)也早已成为最受青睐的集邮品,有些紧俏品种目前市价已逾千元,即使普通的“文革”实寄封也在百元上下。种种迹象表明,文票实寄封呈稳步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11.
邮市杂感     
JT邮票应成为邮市的主打品种J、T邮票是新中国邮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品可登各大拍卖行的大雅之堂。其中很多品种价格虽然缩水,但仍具收藏与投资价值。其中尤以“奔马”、“山茶花”、“长城”、“红楼梦”、“西厢记”、“簪花仕女图”等最让邮人心仪。另外,JT邮票具龙头效应。其中SBT51、“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一轮“生肖猴”是邮市中的试金石。目前,金猴整版市价才10万多一点,价位低、风险小、公司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投放市场了。以上邮品下跌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正是建仓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2.
近年,除了缩量普片外。邮资封片在邮市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大不如前,从各集邮媒体关于邮市行情的报道中,也很难找到“封片”二字,即使偶尔出现, 也多被冠之以“死亡板块”、“明日黄花”等贬义的评价。那么,曾经风光无限,属邮市中主流热门板块的邮资封片,如今何以在邮市中少人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各地邮市都有人不限量收购“桂花”小票,无论是成版的还是单套的都要。价格已经从打折收到面值、2元,2.2元,并且还有上涨趋势。收购小票,不单只“桂花”一种,其余20分版票,“朱德”、“叶剑英”、“毛泽东”、“邓小平”等套票也都因被不断收购而上涨。“桂花”邮票因量特大,恢复到面值以上速度之快引人注目。这套由湖北设计家朱力钊设计的桂花票,1995年4  相似文献   

14.
现在要集信销票已经较难了,真正的自然实寄封的信销票很少,只剩集邮爱好者互寄的“集邮实寄封”上的邮票和集邮爱好者购买的“商业实寄封”上的邮票(如邮票发行时的首日封、原地封等)。  相似文献   

15.
近来笔者将《集邮博览》2004年12月的《寄售部寄售邮品目录》中的J、T邮票价格与今年第一期至第三期中的同类邮票价格作了一个粗略的比较,最新的价格比去年12月份的价格大体上涨了10%以上。2月上旬,1974年至1982年的J、 T邮票价格由去年年底的6000元上涨到6500元。从北京、上海邮市的情况来分析,上海邮市J、T邮票货源紧缺,北京的货源更缺,往往要从上海、或者是从香港进货,到货达3版的J、T邮票就算量大了。品相、题材好的J、T邮票,有时一票难求。  相似文献   

16.
从1955年6月到1956年3月,我国的旧币与新币面值邮票可以同时使用,因此留下了一些混贴实寄封。这里介绍一种混贴非常用面值普票的实寄封。此封自河南郑州寄本省淅川,贴“普7”250元3枚(横双连加一单枚)外,又贴“普8”0.5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枚中华民国时期“农情报告”裸寄封,封上的编号是“222- 1939”。该实寄封贴普13《北平版烈士像邮票》1分1枚,加盖有两个相同的“福建水头”邮戳,邮戳日期是“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十时”,即1939  相似文献   

18.
邮市这一挂列车在邮政体制改革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从年初到5月中旬平稳前行,龙头品种(JT邮票和奥运系列邮品)带动了其它老票和次新邮票,行情逐月攀升,业内人士将此现象描述为邮市复苏。可是到了五月底,编年邮票的市价纷纷下落,8元面值的打折小型张从5.7元跌至5.2元,“十大将”小版张从9.5元回落到8.9元,许多编年邮品市价降幅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邮》2001,(9):35-35
邮市好比一个大舞台,每种邮票就像一个个演员,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一般群众演员,都有轮流上台表演的机会,只不过主要演员上台表演的机会和时间比一般群众演员多些而已。一出戏基本上可分为序幕、展开、高潮、结局几个阶段,而邮市庄家炒作某种邮票一般也可分成几个阶段,悄悄地吸货期间可视为刚刚拉开序幕,邮票价格缓步推高好比是“戏”已慢慢展开,一旦庄家吸足筹码,开始连续拉升邮价,表明这出戏已完全进入高潮阶段,邮市散户投资应格外提高警惕,此时离庄家派发已为期不远,因为一出戏的高潮过后便是结局。散户投资在邮票投资中应坚决回避一些高潮已过、即将曲终人散的所谓强势“热门”邮票,重点关注的应该是那种刚刚拉开序幕、尚未进入拉升高潮的邮票,这种邮票的上涨空间最大,能为你带来可观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红印花邮票的实寄封、片、简及汇银执据,对于红印花邮票发行、使用时间,邮资、邮路等"红学"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有多少件红印花邮票的封、片、简及汇银执据能留存至今天,并可供集邮者研究呢?翻开《红印花封片简执据存世考》专著,答案就自然知晓丁。台湾省集邮家华裕宽一直致力于红印花邮票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