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东哲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62-62,64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铅球项目的特点,对推铅球爆发力增长的超等长训练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在超等长训练中,预抛接球后快速地推出和超等长俯卧撑对推铅球上肢爆发力的增长较好;单腿跳深和负重蹬转练习对推铅球下肢爆发力增长较好。  相似文献   

2.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运动员在助跑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速度,说明运动员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并在助跑中很好地发挥了水平速度;2、在前两跳中尽量减少了水平速度的损失,说明运动员的前两跳跳跃节奏快,着地动作更加积级;3、运动员的第三跳的远度明显加大,说明运动员在前两跳中较好地保持了在助跑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且运动员的弱腿具备一定的跳远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毅 《中华武术》2005,(11):24-24
(一)单足跳双脚起跳,起跳腿连续做蹬摆练习,双臂协调摆动,另一腿屈膝提起。要求:蹬地有力,充分伸直三关节,摆动及时且幅度大,落地形成“扒”地动作。(二)跨步跳摆动腿屈膝向前上方摆动,支撑腿迅速有力蹬地,三关节充分伸直,上体正直,双臂协调摆动,连续进行。也可侧对台阶,做大步幅跨步跳练习。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大腿带动小腿积极摆动,前送髋,小腿自然下垂。  相似文献   

4.
立定三级跳远是双脚站在起跳板上起跳,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线,第一跳原地双脚起跳,单脚着地;第二跳用落地脚起跳向前跨出一步,以摆动腿落地;第三跳用落地的摆动腿起跳双脚落在板上(或沙坑),动作完成后向前走出。根据场地设备、动作要求,测验方法以及立定三级跳远技术要求,笔者摸索出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涛 《体育科研》2017,(5):89-93,103
下肢功能测试(单脚跳远、单脚侧向跳、单脚箱跳和单脚8字跳)可较好评估前十字韧带功能不良,但目前相关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对15名接受前十字韧带重建术重返赛场的女子运动员,平均年龄(22.3±3.5) 岁,重返时间为术后9~12个月依次完成KOOS量表、等速肌力测试和下肢功能测试,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腿与健侧腿的下肢功能测试和等速肌力成绩的差异。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检验全部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单脚跳远成绩患侧腿明显低于健侧腿,箱跳成绩患侧腿低于健侧腿,8字跳和侧向跳成绩两侧无差异; 60°/s伸展、180°/s屈曲峰力矩患侧腿与健侧腿存在差异;单腿跳远成绩与60°/s伸展峰力矩具有相关性(r=0.605),箱跳成绩与180°/s屈曲峰力矩具有相关性(r=0.560)。表明ACLR术后9~12个月重返赛场的女子运动员仍普遍存在股四头肌力量和腘绳肌力量耐力对称性不良,应避免全力的制动和起跳落地动作;运动员重返赛前应该通过膝关节等速肌力和下肢功能测试完整了解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而KOOS评分量表用于运动员ACLR术后重返赛场决策敏感度不佳。  相似文献   

6.
纪逊 《游泳》2007,(6):22-25
蝶泳腿技术练习1.海豚跳练习目的:学习和掌握波浪动作练习练习方法:在浅水水里用一只腿模仿海豚跳跃的动作,从水面跳起到水下,然后换另一只腿重复进行。2.扶板打腿练习目的:练习和掌握在第2次打腿时使身体产生波浪动作。练习方法:俯卧,两手扶打腿板前缘,连续做1—2—3—4,1—2—3—4有节奏的打腿练习。  相似文献   

7.
张秋  剑锋 《中华武术》2005,(1):33-35
通背腿法以明五腿——迎、十、插、撮、合;暗五腿——弹、撩、点、撞、截;奇五腿——勾、挂、劈、蹬、踩,绝五腿——翘、跃、铲、碾、鞭为训练与击技的法则。  相似文献   

8.
后蹬跑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如下错误现象:   1.似跑似跳地跳着跑; 2.后蹬腿蹬伸不直,蹋腰易做成后踢腿跑; 3.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充分,易做成踢小腿跑,难以形成摆动腿和支撑腿短暂的空中停滞交换; 4.上、下肢配合不好,动作不协调易形成提肩、弓背的动作; 5.学生做练习时放不开,总有一种难为情的感觉。如何纠正学生在练习时存在的问题,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较好。   一、首先让学生明白练习后蹬跑的作用,决定跑的成绩好坏的直接因素有两个,即:步幅和步频,要想最大限度地增大…  相似文献   

9.
林明 《中华武术》2008,(3):45-47
一、摆动腿技术的重要性与作用 波利特(美国著名运动学专家)曾对跳高踏跳力量进行测定,表明60%的力量来自摆动腿,20%来自双臂的摆动,20%才是起跳腿本身的力量。当摆动腿向下加速靠近支撑点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上,对支撑点(起跳脚)有减压的动作效应,减轻了地面给起跳腿冲击反作用力,在超越支撑点摆动向上加速时,摆动腿反作用向下,对支撑点产生加压作用,增大了起跳腿蹬伸产生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三级跳远中最关键的一跳是跨步跳,跨步跳技术的优劣对三级跳远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是衡量三级跳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则是运动员完成跨步跳的前提,所以要想提高跨步跳的成绩及三跳的总成绩还要从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入手。笔者认为: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包括下肢工作肌群的做功能力、单腿跳落地和起跳角度的合理控制及肢体摆动与下肢肌肉群蹬伸的协调配合。通过对以上三个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几个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摆动腿的作用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起跳的完整技术包括起跳腿的踏跳和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判断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方面:运动员的起跳角和初速度、摆动腿摆动的方向和平衡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平 《体育教学》2008,(11):54-55
一,“三跳”之间的衔接练习(以有力腿是右腿为例) 1.第一跳与第二跳的结合练习(单足跳与跨步跳) 1)两步练习法(一单跳一跨跳):原地或上一步或4—6步助跑,用右腿做起跳腿,右腿单足跳过小垫子落地、再用它起跳,左腿跨步跳落进沙坑。  相似文献   

13.
图2:第一起跳腿蹬伸充分,摆动腿前摆快速。图3-6:换腿幅度大,第一跳着地前大腿高抬至水平位,双臂充分后摆,为第二跳起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图7:第一跳着地缓冲时身体重心较高,上体稍前倾,有利于下一跳。图8-10:第二跳,大腿高抬,并充分前摆,以争取第二跳远度和为下一跳做准备。图11-18:最后一跳,空中展体充分,有利于收腿前伸落地。  相似文献   

14.
后外点冰开脚一周跳这是一个3字型的点冰跳,用滑足的后外刃起跳,浮足点冰,在空中成开腿势转体一周(360°),用起跳足的后外刃落冰.我们谈一下从右后外刃起跳的动作.助滑、起跳和落冰像后外点冰一周跳一样.主要是在空中的腿的姿势不同.在后外点冰一周跳中,两腿收紧;而在这个跳中,两腿必须上摆,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在跳跃最高点,两腿分开成水平姿势.  相似文献   

15.
徐佶  胡巍 《体育科学》1999,(1):49-52
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专家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训练经验进行了量化处理,把众多的训练手段分为3类,且从中找出了13种发展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专项弹跳素质的最佳训练手段,即短距离跑、助跑摸高、蛙跳、跳深、单腿跳、连续跳栏架、负重跳、负重提踵、壶铃蹲跳、跳推杠铃、负重半蹲、负重全蹲、抓举,解决了训练手段在实际训练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单腿支撑力量练习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力量练习都是以双腿支撑进行的,这与跑、跳单腿发力的运动形式不太符合,因此,有必要改进练习的方式,进行以单腿支撑发力的力量练习可能更为有效。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98级专修班男生32人进行实验性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实验大幅度提高了短跑成绩,并提高了跳跃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起跳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氧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强体质、娱悦身心、塑造形体为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有氧操的步伐包括低冲击力动作(总有一只脚接触地面)、高冲击力动作(两只脚同时离开地面)、无冲击力动作(两只脚都接触地面)。低冲击力动作有:踏步、一字步、V字步、漫步、并步、走步、移重心、交叉步、点地、后屈腿、吸腿、摆腿。高冲击力动作有:跑、开合跳、弹踢腿跳、吸腿跳、弓步跳、并步跳、点跳。无冲击力动作有:半蹲和弓步。掌握了以上步伐,也就掌握了有氧操的所有动作,然后,再了解一下音乐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跳深纵跳练习可以作为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专项练习;②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缓冲和蹬伸过程,并最终影响起跳效果;③膝关节和踝关节,尤其是踝关节是二级跳高运动员下肢承受能力的薄弱环节。同时膝关节是最大缓冲时刻的“关键性环节”;④二级跳高运动员产生最大反跳高度的适宜高度为(35.0±4.56)cm,最大反跳高度为(48.00±3.78)cm;⑤适宜高度跳深的冲击载荷与摸高成绩、适宜高度跳深纵跳的反跳高度与助跑摸高成绩均呈高度相关,两者均是评价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的一条腿蹬地,另一条腿顺势摆动技术在田径训练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普遍性是指它存在于田径走、跑、跳、投的所有项目中。例如:跳高、跳远和撑杆跳高的起跳,铅球的背向滑步,蹲踞式和站立式的起跑,跨栏的起跨腿和摆动腿的配合,尤其是构成人体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跳高教学中,落地技术是整个跳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先应该掌握的技术。但在日常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或选择教法不正确,常导致学生摔倒、摔伤的事情发生。   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落地不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对落地技术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摆动腿着地后起跳腿落地太快,影响了两腿弹性曲膝缓冲平衡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取了以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落地不稳的问题。   一、在辅助练习时,结合踏跳动作,对落地动作进行专门演练,初步掌握摆动腿落地后适度放慢踏跳腿落地时机,达到曲膝缓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