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原地起跳即垂直向上的起跳,又称原地纵跳,对它的研究具有普遍的、基础性的意义。 起跳能力取决于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人体起跳是在各器系协调配合下进行的,其中下肢起主要作用。一般认为由下蹲到下蹲起,力作用到地面,地面反作用力推动人体以一定速度腾起,并达到一定的腾空高度。 关于下肢形态、下肢肌的机能,在经典教科书上均有记载①—③。研究蹲跳时腿部肌肉的机能,提出膝关节运动幅度愈小,  相似文献   

2.
在立定三级跳远的训练过程中,一般分为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每一跳又可分为起跳、腾空、着地等几个环节,根据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进行针对性训练,将会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一、第一跳主要训练方法1.双脚起跳的训练方法大力量提踵,中等力量半蹲,小力量蹲跳起,原地纵跳,原地抱膝跳等。2.腾空动作  相似文献   

3.
正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虽然跳远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结合质量,但空中和落地技术同样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在指导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的训练中,笔者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重视腾空步学习腾空步是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基础,约占腾空阶段练习的二分之一。在指导中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初期一定要规范腾空步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正确掌握这一技术要领,为学习蹲踞式跳远的空中技术打好基础。练习方法有:1.原地模仿。用起跳脚起跳后,摆动腿迅速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跳高起跳过程中手臂和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跳过程中摆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于摆动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支撑阶段,手臂和腿的摆动产生的相对摆动动量对提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4%;我国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的利用率为68.5%,表明运动员手臂和腿的摆动动量没有发挥最大效益,提示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有一定的挖掘的潜势.  相似文献   

5.
原地起跳对许多运动项目都很重要.原地起跳所借助的推动力,就是地面对人体产生的支承反力,离此别无他途。因此增大这一支承反力就是技术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原地起跳的力学过程,提出了改进技术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运用力学理论阐述了人体空翻转体动作的一般原理,对目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bdF类动作"起跳过程中现有的两种手臂技术对"dF动作"的效应进行分析,提出理论上更为合理的一种新的"bdF类动作"起跳过程中的手臂技术,描述新技术的动作方法,论证新技术的生物力学合理性,对教练员、运动员提出尝试训练新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蹲踞式跳远是小学跳跃教材的重点内容。要想跳得远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才能熟练地掌握跳远技术。在小学阶段应把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作为重点,助跑越快,跳得越远,助跑速度是基础。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和基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起跳动作练习1.原地起跳练习学生成四列横队(或站成圆圈),双臂叉腰间隔。起跳腿放后以足尖点地,双臂稍一前、一后,按教师口令进行练习,放起跳脚;做摆动与伸腿动  相似文献   

8.
原地纵跳在体育运动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对原地纵跳动作的研究是各种运动起跳动作研究的基础。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人体动作的计算机模拟提供生物学依据和参数,探寻适宜经济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弹跳力,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探索和揭示人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论“髋”在跳远起跳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技术要求整个人体同时参与运动,人体的躯干和下肢之间的运动衔接、力量传递必须依赖于髋的动作。然而由于髋在运动中所处位置不同,躯干与下肢之间,以及整个人体的运动状况就不一样,力量的传递效果也就不同。所以髋在跳远“起跳”动作中的位置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有重要的影响。1 髋在起跳中的作用1.1 着板瞬间积极“伸送髋”的重要性及要求1缩短上板最后一步步长,加大着板角,加快了着板速度。当髋部积极前伸、转动时势必引起另一侧髋的运动,这样既有利于“直腿扒地式”起跳,又有利于摆动腿的加速前摆。2加快了重心迅速前移到支撑点…  相似文献   

10.
今本栏简要介绍几种守门员基本训练的方法,其目的是能够引起部分喜爱这一位置的小选手或足球爱好者从小就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练就出色的守门员技术。 练习一:结合手臂进行跳跃练习 1.下蹲摸地面球。 2.手压球呈俯卧撑式。 3.恢复下蹲动作。 4.跳起举球触击球门横梁。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中,弹跳力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虽然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弹跳能力有所不同,但其起跳动作而言,一般可简单地分为原地起跳和助跑起跳两种类型。对于原地和助跑两种起跳动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已做过一些研究,普遍认为:“原地起跳是助跑起跳的基础,两种起跳动作的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同一个运动员来说,助跑起跳要比原地起跳的腾空高度多10%左右。”[1]还有研究结果指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手段获得篮球运动员原地跳投过程的肌肉用力特征,发现在起跳环节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有右侧股直肌、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腹直肌、右侧竖脊肌;起跳环节中对照组队员股二头肌力量放电情况较小,这可能是造成其起跳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对照组队员腹肌力量较差可能是造成其腾空阶段躯干稳定性较差,投篮命中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跳高运动中,运动员所能腾越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起跳动作。因为人体重心所能上升的高度,在起跳的一刹那间就已经决定了。而过杆技术,只是为了使身体在所上升的高度上避免碰落横杆,所以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在急行跳高中,起跳的目的,就是要把助跑的水平速度尽量多地转变成竖直向上的速度。所以说,运动员身体腾起的速度,主要是由助跑的速度转变而成的,这就是带助跑的起跳比原地起跳效果好的原因。但是,起跳动作是否把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全部“扭转”成腾起的速度了呢?这一点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说明:设运动员起跳前的水平速度是8米/秒,如果起跳时把这个速度“扭转”成60  相似文献   

14.
皮艇划桨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协调方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尼克莱·伯恩斯坦的“协调观”运动控制理论为基础,探索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协调方式,为皮艇技术的诊断提供新视角.国内首次采用三维摄像技术对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测量,通过连续相对时段方法对躯干与左臂、躯干与右臂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论:(1)在划桨时段中,躯干与划桨侧手臂正相位协调程度呈现“降低—提高—降低”的变化.在划桨过程中,首先主要依靠躯干运动,然后依靠躯干与划桨侧手臂共同运动,接着主要依靠划桨侧手臂的运动;(2)在右划桨时段末期,躯干与右手臂协调还存在一个提高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躯干与右手臂还存在一个撑桨动作;(3)躯干与左上肢的协调变异性显著小于躯干与右上肢,这表明躯干与左上肢协调的控制水平相对要低些;(4)躯干与右上肢的协调关系在左桨阶段较松弛,在右桨阶段比较紧密,这体现了躯干与右上肢协调的周期节奏性.  相似文献   

15.
跳水训练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早上臂”任何跳水动作在起跳时手臂都应上摆到耳旁以后才开始连接动作,这是跳水技术中的一个普遍规律。由于这一技术的要求,任何动作要想连接快而合理,成型早,完成动作早,在起跳时,手臂就应尽快、尽早地摆到两耳旁,这就是我们在训  相似文献   

16.
"bdF类动作"是指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完成的在起跳出台后第一周横轴翻转中带有纵轴转体720°的一类成套动作。目前,运动员在拍成"bdF类动作"时,在起跳过程中手臂技术表现形式有两种。以向左转体为例,一种是起跳出台瞬时运动员手臂呈上举状;另一种是起跳出台瞬时运动员一臂呈上举状,另一臂紧贴于体侧。为了使中国运动员能够正确地选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学习训练"bdF类动作",作者对"bdF类动作"起跳过程中手臂技术表现形式对"dF动作"的效应进行力学原理分析,明确合理的"bdF类动作"起跳过程中手臂技术表现形式的力学依据所在,进而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一、跳远项目的特点跳远依照动作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4个阶段,从助跑到踏板起跳,人体与地面发生非弹性碰撞,身体下肢各肌群做离心收缩,之后迅速转变为向心收缩,腾空过程中采用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空中姿态,最后双脚落地[1]。二、跳远项目的营养需求特征1.能量代谢特征跳远项目要求运动员在不到10s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中一个完整的动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助跑(直线和弧线)、起跳、过杆和落地。而助跑和起跳的有机结合是整个动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在起跳动作中,摆动腿动作的作用对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起跳腿着地时,摆动动作能缓冲起跳腿着地的压力(G=mg+ma;G为人体对地面的  相似文献   

19.
跳远技术要求整个人体同时参与运动,人体的躯干和下肢之间的运动衔接,力量矩传递必须依赖于髋的动作,所以髋部在跳远起跳蹬伸离板瞬间的位置和动作,对起跳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对参加2001年4月九运会田径选拔赛男子跳远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离板瞬间髋部动作的特征及作用进行了分析,该8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对途中跑摆动腿动作技术过程的分析1.1短跑途中跑中摆腿动作效果影响短跑时当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面的冲击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动作能使人体总重心迅速前移,有利于缩短缓冲时间和增加支撑腿内蹬地力量,当支撑腿进入蹲伸时,摆腿动作有利于提高支撑腿的蹲伸速度,途中跑中摆动腿动作的好坏对短跑的途中跑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