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取学生424人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学习困难学生显著的表现为较为消极,较少使用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而更多地使用“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2.从心理特点来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概念比较消极,并且具有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3.学习困难学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及不健康的人格是导致他们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抱负水平。积极的自我概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起着阻碍作用。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通常,在学校中改善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有效方法是给学生提供某种机会,使他们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以及能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我是差生,哪儿行呀?”“这件事我肯定做不了,连成绩好的学生都做不好呢!”这些言语的背后,潜藏着一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与不良的学业成绩相比较,这种心态更令教育工作者不安。一、后进生消极自我概念的成因及其危害性自我概念,就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与看法,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认同与评价。后进生消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后进生消极自我概念的形成首先要归因于教育者陈旧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人们形成了一整套与着眼于促进人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我概念是指有关自己的外貌、能力、技巧、学业水平、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知识、态度和情感的自我知觉。自我概念在个体的人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影响深刻。学生进入学校后,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会形成对自身学业成绩的自我概念:学业成绩好,一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业成绩差,一般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这些学业形成的自我概念,成为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趋于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概念,会对学生随后的学习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反过来影响学业成绩。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体的自我认知直接影响个…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对重庆市某高职院校2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抑郁与应对方式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和抑郁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在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和抑郁之间差异显著,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显著,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差异显著。高职院校应该加强高职学生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正确应对方式的引导与训练,尤其是应该注重加强对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有更多消极表现的高职学生进行教育与训练,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环境,更好地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生的社会信息加工范式是目前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范式,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是当前学习困难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自我概念一般包括三个维度:学业自我概念、非学业自我概念和一般/总体自我概念。从学习困难的概念与理解、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概念和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概念的干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中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之所以极为困难,是因为他们受自身的心理及行为习惯的影响而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教育转化学业不良的学生,应该以彻底改变他们消极的自我概念为核心,并因人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干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自我概念作为外部社会影响与个人行为之间相关联的中介因素,调节和影响着个体行为。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人按照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引导人放松自我约束。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用英语课堂焦虑问卷对323名高三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的调查结果表明:高三学生普遍存在英语课堂焦虑,焦虑程度甚至高于其他群体的英语学习者。英语课堂焦虑对英语学习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我概念低,自信心不足,担心错误,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较高的考试焦虑等。  相似文献   

10.
学业不良学生的习得性无能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得性无能是学业不良学生的一种普遍倾向,学业不良的学生由于经常的学业失败导致他们对学业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信心,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产生了沮丧,失意,焦虚等消极的情感反应,引起了逃避学习,厌恶学习的消极行为,使学习成绩进一步失败,由此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习得性无能,本文在论述了习得性地的产生,习得性无能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