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体积水泥混凝土工程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三峡大坝等,此类建筑虽然有很多优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一点缺点,裂缝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这些工程混凝土的使用量大。大体积混凝土硬化时要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将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经常出现很多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如何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对保证工程质量显得非常重要。从设计、施工及选材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并讨论了相应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及施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雷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158-158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较大,且必须采取技术措施以避免水泥水化热及体积变化引起的裂缝。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推动了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和许多特殊建筑物的出现,这些建筑基础工程大都采用体积庞大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已大量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检测和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温度监测和温度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在施工中宜采用信息化的施工方法,温度监测的数据要及时反馈,以进行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高原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现象,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确定、养护、测温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差高的处理技术等进行了分析,以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现象而影响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兴建.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在基桩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对地基基础的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把桩长、直径加大,才能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这样桩身混凝土体积也成倍增加,十分不经济.如何有效地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就成为我们的课题.随着超流态混凝土注浆搅拌扩底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改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江河湖泊大坝等的大量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桥墩、基础、亦随之大量出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及温度控制的要求很高,所以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施有效的控制,这对整个工程项目今后的使用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高速公路领域、桥梁建设领域、机场和港口建设领域、核电站、钻井平台领域以及高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领域中大体积混凝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大体积混凝土在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施工方面的问题,其中,混凝土的裂缝就是最常见的质量事故之一。因此,本文就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出现的原因、裂缝的控制及处理措施三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主要依据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建筑大截面劲性柱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研究。由于超高层建筑在体积上以及建筑规模上都相对较大,因此,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采用大截面劲性柱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使得施工可以顺利的开展。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也备受关注,一般地下室工程底板面积大且厚,混凝土量多,而设计无后浇带、沉降缝等分隔措施,要求整体一次浇捣。因此必须制订合理的浇捣程序,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施工缝,以防止渗漏水现象。现着重阐述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简单施工工艺,并提出了具体预防措施来确保结构安全度及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自重大,柱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率越来越大,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质疑;同时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或全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可说是同步前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之一的钢管混凝土(即钢管砼-CFST),就是在钢管中充填素混凝土制成的建筑构件。它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节约钢材和施工简捷等突出优点,因而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推广与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群最为实用和主要的结构形式。为此,为适应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对高层建筑钢砼结构的特点及其制作安装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建筑中的大型设备基础(如炼钢厂转炉基础、轧机基础),往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含钢筋)建造。大体积混凝土与一般钢筋混凝土相比,形体庞大、混凝土数量较多、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来支撑整个工程的施工,大体积的混凝土不管是在使用还是在存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温度,这给后期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及养护,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形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及相关的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基础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而高层建筑基础的施工关键在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总结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特点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分别进行了施工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是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筑业向高、大、深和复杂结构的方向发展。大型构筑物的基础;高层、超高层和特殊功能建筑的箱型基础及转换层;较高承载力的桩基大承台等都是体积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已大量地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对质量安全的重视度,这样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不同地质条件下需要的建筑地基基础的加固技术和施工技术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施工技术和加固技术。本文就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和加固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15.
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在超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探讨,超高层结构通常是指高度达到200米或200米以上的建筑为基准的建筑物,以这样高度建筑物为例,在应用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施工的建筑以及应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施工的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建筑结构的相关建筑及其自重效果、抗震效果、动力特性以及建筑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增大、施工数量增多,有关工程施工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体积混凝土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它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大跨度、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质量,保证了施工效益。本文从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入手,简单的阐述了其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地皮的远远不足,促使不断出现超高层房,以满足人口的膨胀与社会不断进步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引出对超高层建筑各种体系的具体内容,做出选择分析,最终综合的考虑超高层建筑的重要性、场地条件、设防烈度、地基基础、房屋高度以及原材料供应以及施工条件,同时结合具体建筑结构体系的经济以及技术指标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超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同时其施工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的顺序,应该首先施工主体结构,然后在施工外层的保温墙,同时,外层保温墙的建设和建筑的装饰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二者之间并不发生冲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都没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正式施工时,施工人员不需要很专业的施工技术,操作非常简便,安全性也非常高,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变电站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大型变电站建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保障和中坚力量,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进度加快,500kV变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占去的比例在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多,它的高度、厚度、强度也逐渐的增加,所以500kV变电站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中,但是在施工中,出现的施工裂缝是很难控制的,也是施工中的一项难题,给施工进度、质量带来了阻碍。本文结合我对500kV变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的认识,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施工措施进行探讨,以保障变电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张健 《科技风》2011,(7):135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普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非常普遍,本文结合沧州市交通大厦施工实例,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施工难点、施工准备、养护、温度计算、测温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介绍,有效防止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