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翁兴学"为汉代文翁在蜀地发展教育、兴办官学以促进蜀地由野蛮落后走向开化文明的历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文翁兴学"的历史经验对发展西部民族教育具有借鉴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宏观包容的政治环境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任用有优良素养的教育主管官员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关键;科学系统的教育管理举措是西部民族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2.
民族教育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旨在提升民族教育质量的民族教育政策具有"民族性"、"发展性"和"文化性"等特点。它们集中地反映为民族教育政策的"文化性质"。一方面,民族教育政策在存在形式、目的、对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特征,对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文化也对民族教育政策整个过程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这种特征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应该要从文化和政策相关利益群体的需求和实际出发,体现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特点,因而是"价值相关",而不是"价值无涉"的。  相似文献   

3.
从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观察,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民族文化宗教性的残存;民族文化丰富性的缺失;民族文化完整性的缺失。为此,加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应采取"统整"的课程模式,构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课程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民族之间存在"民族特性"差异,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当注意其特点:对于作为教育对象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要注意把其荣辱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对于"八荣八耻"的教育内容,要注意把其整体性和侧重点相结合;对于开展荣辱观教育的方法,要注意把普遍性、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扬长避短,力求实效。  相似文献   

5.
"教育致贫"是目前中国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民族地区"教育致贫"现象为主题,以贵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贵定县、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建始县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访谈,结合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回收的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致贫"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针对问题成因,就中国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加强地区经济建设,增加居民收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结构优化,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资助帮扶范围,加大高中阶段教育帮扶力度;加大教育帮扶政策和理财意识的宣传力度;出台民族地区大学生回乡服务抵偿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应政策;端正对待教育的态度,提高家庭教育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促使"教育致富",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民族之间存在"民族特性"差异,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当注意其特点:对于作为教育对象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要注意把其荣辱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对于"八荣八耻"的教育内容,要注意把其整体性和侧重点相结合;对于开展荣辱观教育的方法,要注意把普遍性、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扬长避短,力求实效.  相似文献   

7.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新世纪,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当前,特别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教育贯穿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教育致贫"是目前中国民族地区脆弱性贫困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民族地区"教育致贫"现象为主题,以贵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贵定县、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建始县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访谈,结合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回收的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致贫"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针对问题成因,就中国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加强地区经济建设,增加居民收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结构优化,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资助帮扶范围,加大高中阶段教育帮扶力度;加大教育帮扶政策和理财意识的宣传力度;出台民族地区大学生回乡服务抵偿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应政策;端正对待教育的态度,提高家庭教育决策的科学性。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促使"教育致富",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应开展"民族—族群"教育:一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教育",在受教育者中树立起民族—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使得作为整体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对各族群成员分别进行有关族群历史、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的教育,即"族群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地方和族群认同感及对乡土社会的热爱。"民族—族群"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共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朝天宫民族小学以"培养具有民族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可爱的中国儿童"的理念为办学目标,不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教育风格:组建以"民族厅"为特色的环境内容;营造以"民族娃娃"为主旨的活动项目;展示以"民族风情节"为亮点的节庆活动;编写以"民族国学"为主题的校本读物。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学校的课程。民族学校的课程除了具有普通学校课程的共性之外,还在民族学校教育中发挥了特殊的职能和作用,对此可以作多维解读。一是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课程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职能;二是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角度而言,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发挥了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中介的职能;三是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的课程又是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整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教育民族性是构建本民族特色教育体系的根本原则。清末依据"中体西用"原则快速完成了体现教育民族性的教育体系的构建:制定体现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宗旨;形成彰显民族品性的德育规范;构建蕴含民族文化要求的教育内容体系;立足文化自保加大对师资队伍管理。"中体西用"下教育体系的不足在于:"中学"体量过大,冲淡了新教育的"新"味;相对"保守"的倾向削弱了其"开放性"要求;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冲淡了教育民族性建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前不久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发展民族教育部分,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重申了国家关于在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学"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藏族教育是国家民族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始终面临着汉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民族教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教育于 1998年实现了"两基"基本达标;成人教育于 1998年获全国扫盲先进县;职业教育于 1998年建成了省级示范学校; 1999年龙胜县以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大件为标志的民族教育又有新突破, 12月在广西自治区教育工作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1999年底国际女童教育研讨会与会代表到龙胜考察民族教育,对龙胜的民族教育评价很高,教育部韦钰副部长称赞龙胜的民族教育发展快、有特色、有实效。   在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民族性"概念是"民族国家"分析框架的前身,格林通过"国家形成"研究深化了"民族国家"的方法论蕴含。当代基于"民族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面临着内部裂变与外部消融的双重危机。为应对这一危机,一方面需要还原教育发展逻辑,以"民族国家"生存方式多样性为研究起点;另一方面需要立足复杂性思维,采取多维度的研究层次和关系互动的动态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08,(2):1-1
<正>从"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们不难发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党中央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调查法检视云南边境H县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化"现象背后的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民族认同危机,初步分析表明,家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淡化和学校教育的倾"汉化"是造成少数民族小学生本民族认同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者应统兼顾现代化与民族化,构建具有多元文化的地方课程体系;教师应丰富多样民族知识体系,促进校园文化的本土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增强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3个民族自治州的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虽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进一步从宏观上把握"四个协调":1 促进民族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三大教育的协调发展;2 促进民族地区城乡教育协调发展;3 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4 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多元资助体系建设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指出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多元资助体系、应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资源、重视效率、兼顾公平"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了设立研究生教育政府奖学金、校内奖助学金、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资助专项经费,加强研究生"三助"岗位工作,做好研究生助学贷款工作等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多元资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