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小语会秘书长崔峦同志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在三维目标中,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并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根据这一精神,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
“情感领域”(affectivedomain,也译作“情意领域”)一词最早是1956年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中提出来的,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就这一点而言,情感领域恰好对应了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程改革也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董书海 《中学文科》2007,(12):17-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关注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谈点个人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在每个学段中要完成的基本学习任务规定为“课程目标”,并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描述。这些目标要求的描述,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而设计出来的。那么,我们在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注意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整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并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力的”。这些都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这里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的目标落在实处呢?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维度之一,突出了语文即人文的特点,焕发了语文教学生命的张力。与理论的提出相比,这一维度究竟如何在具体教学中体现,如何渗透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则更需要教学智慧。传统语文教学过度推崇“思想性”,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简单置于意识形态范畴,割裂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使语文教学教条化、空洞化。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语文教育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有了新的要求。我认为语文新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9.
邹弢 《中学文科》2005,(6):11-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样的理念决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都必须遵循这个根本原则。《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和能力,二是过程和方法,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过程和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更是过去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这种目标的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着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提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该目标着重阐述学生在学完一定的语文课程后能够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倾向于干什么等。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意义重大,不容忽视。在实施此类教学中.要采取正确的测量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都是围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新颖而全面。“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用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这“三个维度”对于正在由应试向素质转轨的语文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语文教育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属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指的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新的课程目标,很多教师感到了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师必须明确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杨芸萍 《云南教育》2005,(32):19-20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明确指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横向来说,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了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比较全面。纵向来说,每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体现了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刘海云 《教师》2012,(23):57-57
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语文也不例外。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是有区别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笔者在此只想根据阿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通过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实现。“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须根据这三个维度去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此,就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设定来谈《做乡》的“闰土”这一悲剧人物,由此启示学生认识到建立平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顾此失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理解“三维”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三维”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方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顾此失彼的偏向。  相似文献   

18.
郁婷婷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同时,新课标系统还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哪些要素?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目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现状,应该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句话,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在“三维”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动力或激励力量。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必须伴随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有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