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晓莉 《科教文汇》2013,(11):203-205,208
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近年来不断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方面,我国缺乏一套严密工程保证担保体制和一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制约建设主体各方责权利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使得各方履约不力,缺乏信用。工程担保制度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国际惯例,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推行保证担保制度,是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惯例尽快为我国建筑企业熟悉。通过比较分析工程保证担保,本文指出现阶段我国采用押金做法的弊端和缺陷,阐明了我国采用工程保证担保模式在工程担保的意义,充分利用利益制约和信用制度,各方履约意识强化,使“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得以体现。通过分析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强调目前投标保证、履约保证、维修保证由承包商提供担保以及支付保证由业主提供担保,另外对我国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论述了推行工程担保机制在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然后较系统地介绍了工程担保的定义、起源、工程担保的主要类型及担保人的几种模式,并对我国现阶段担保机制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建筑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工程款拖欠等,都与我国工程担保体系的不良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国情,提出了推行工程保证担保体系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转变政府职能是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必经之路。如何在政府职能转换的过程中强化而不是削弱政府的监管,是反腐制度建设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担保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也是反腐败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以美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为例着重探讨了合同担保的腐败预防机制,并对反腐制度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两种非合同担保———执照与许可证担保和官员忠诚担保———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引入担保机制对于将事后惩戒转化成为事前防范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根山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02-102,127
随着我国建筑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进入我国市场,工程保证担保的思想在我国已有传播,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针对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杨洪涛 《中国科技纵横》2010,(16):189-189,18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从信用担保制度的起源,国内外发展现状来分析我国信用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并结合实际提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法律体系、健全再担保制度、采用反担保措施等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发展,探析更加完善的,能促进整个担保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工程担保是规范建筑市场交易的一项重要的信用工具。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邓晓梅副教授从1998年起,对保证担保运行机制、国际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惯例、担保市场规律及中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的制度设计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于2006年获国家教育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课题组继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发展担保业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资助下,针对我国工程担保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开展工程担保制度发展和推广的系列理论与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8.
产品担保策略的制定,涉及到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多方面的因素,要制定一个好的产品担保策略是困难的,但它直接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售后支持成本。从研究产品担保系统出发,比较了现有市场五大品牌产品的保证策略,针对我国电脑品牌产品担保的现状及其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了担保人信用担保、抵押、质押和置业等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方式,并阐述了其规避贷款风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微小型企业金融服务机制的内生性制度缺陷导致其融资市场的失灵,政策性担保的制度缺陷和低效率也不能满足大量的分散的低层次微小型企业的担保融资需求.微小型企业组建互助担保的内生动力、互助组织的信用关系基础、互助担保的激励机制作用机理和代理成本的降低,使其成为微小型企业担保融资模式的最佳选择.微小型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机制的设计,应当是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前提下,实现自组织、自运行、自协同、自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