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郭沫若说过:"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文字就看得无足轻重。"的确,小小的标点是书面语言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情达意,也便于读者更好地揣摩和理解文章语言。然而,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肯定批到过这样的作文:或是一"逗"到底;或是胡乱使用标点;更甚者干脆不使用标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陷入如此"标点"的尴尬处境?课堂教学缺失而导致的学生标点意识的淡薄。语文教学中除  相似文献   

2.
<正>评改作文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最感头疼的事情。有些老师每次批改都逐一详细地批改,改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改得密密麻麻,评语写满卷面,学生看了,反而眼花缭乱,印象不深,老师的辛劳可能就付诸东流了。如何让这件必须做的事情变得轻松而又有实效呢?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重评分,轻评改作文评改又叫批改,"批":给文章作批注;"改":修改错处。语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传统做法是:给每篇作文一个整体的评价,再改正错别字和标点  相似文献   

3.
早在1962年,叶圣陶就指出:“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然而,时至今日,很多老师仍采用“学生作文→老师批改→学生换回分数”这套传统的“三步曲”形式。其结果,“劳而少功”:一方面,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尽管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倾注了一片苦心,从字、词、句、标点、语法、修辞等方面都细细审查修正,从写作知  相似文献   

4.
写作对中学生来说,是学语文的难中之难,学生的作文往往只见骨头,不见血肉,干巴巴的不能打动自己,当然更无法打动读者,老师面对这样的作文只能摇头叹气,评语中经常有一句:大而空,不够感人。何以如此?病症在于不会,也不习惯在作文中用细腻,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何谓细节描写?在作文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有了细节描写后的作文能给读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笔者就以上几个方面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5.
标点趣话     
一学生跑到学校办公室门口高喊:“老师打架哩。”一幽默老师问道:“老师没有打架呀?”“是学生打架。”学生回答。“那怎么能说是老师打架呢?”原来是四年级教室里两学生打架,老师处理后,对那位报告的学生说:“应当说‘老师,打架哩’,加个标点。”  相似文献   

6.
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构建立体互动的教学活动。一作文标准梯级设计——给学生一把量尺有的学生作文假大空,缺乏个人独特感受;有的学生作文内容简单,难以做到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有的学生作文语病频出,不能正确使用标点。如何让学生写有目标,评有依据呢?深入学习课标,并与学生充分讨论后,笔者围绕"内容、结构、语言、书写、标点"五个方面制定了作文评价层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叶老可谓是一语破的。事实也正如此,老师认认真真地改出学生作文中的语病、错别字,甚至连一个错标点也不放过,精心地组织语言对学生的作文做出正确评价。可学生翻开作文本,关心的只是老师给自己的作文打的等第,填好该订正的错别字。至于那精确的批语则置之不理,更不会去揣摩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为什么要这么评价。显然老师的批改在学生面前就是"劳而无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啃的骨头,如何让初中学生在初中三年内爱上写作,并在考场中拿到理想的作文分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不断学习是夯实写作基础的关键,积累是作文提分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很欣慰地看到这样的场面:被一群带着兴奋与期待的学生围着,七嘴八舌:老师,您先改我的作文!老师,我的作文改了没?这次讲评有没有我的?老师这次作文我可是认真写的,你要好好看哟!好久上作文课哟?在连续三届的学生中,笔者尝试用欣赏学生的优秀作文、先说后写、同学互评等方法,使学生作文的兴趣、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条缰绳     
杨谦 《小学生》2004,(1):40-43
学生:我的作文老是写得平淡无奇,这是什么原因?老师:作文本身是一种创造活动,所以,小学生作文,要树立宝贵的创新意识,多写与众不同的文章。学生:什么才是“与众不  相似文献   

11.
甜品小段     
教育的目的教授在考试当天突然宣布延期考试,有个学生立即理直气壮地站起来抗议,说延期会扰乱他温习其他科目的计划。教授立刻问:“你叫什么名字?”“王大明!”学生的口气有些软化。“好吧,王同学,我给你一个甲等,而且免你参加考试,因为你有胆量据理直言,这正是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学生答道:“既然这样,那么,我的本名叫做李小华。”打标点有一位同学作文的标点有一些问题,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问话。老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可就是口缝不严,口水满天飞,小雨点直打在这位同学的脸上,出于礼貌,同学一直未发言。终于雨点太大,同学不能忍耐了,委婉…  相似文献   

12.
学生写好作文,誊写完毕,交给老师,老师一般都是带回办公室批改.老师苦于工作繁重,每天备课、上课、辅导,真正静下心来集中时间批改作文的并不多.又加上大部分老师认为作文必须精批细改,从标点字句,到结构安排、内容选择,都要批阅点评,写出眉批总评.这样一来,教师要把一个班四五十本作文批完,少则七天八天,多则十天半月,有时甚至下一次作文学生把草稿已写好了,老师手头上学生的上一次作文尚未批阅完毕.……  相似文献   

13.
病人     
俊俊写了一篇名为《抢救病人》的作文,全篇一个标点都没有。老师问他:"俊俊,为什么你全篇一个标点都不用?"  相似文献   

14.
作文批改的惯例,一般都是老师精心批改。一篇作文不光有总批,还有眉批。甚至对篇中的字、词、句、标点也作精心的筛减,花去了很多时间。但发下去之后。有的学生连看也不看,下次作文依然我行我素。这种传统的批改方法,对老师来说是吃力不讨好,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批改作文是最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了,六七十篇习作至少得忙活几天。老师虽辛苦,学生对老师的评语却只是简单地看看,作用并不大。这又怎么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改作文,不待老师改。"他还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这充分强调了作文的自主性。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批作文,构建作文自我评价体系,对学生作  相似文献   

16.
开心果     
事出有因老师:“你的题为《抢救亲人》的作文怎么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学生:“那么急的事怎么能停顿呢?”作文班主任李老师看完飞飞的作文后,对飞飞说:“看着你的作文,怎么  相似文献   

17.
一偏失之一:“老师要我作文”。对于“为什么作文”,许多学生的答案是“老师要我作文”!这种作文的动机和目的,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共同的“心声”: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得到一个令老师、家长满意的好分数。为什么社会发展到今天,学生对作文的认识还如此片面、狭隘?偏失之二:“作文苦不堪言”。对于“怎样看待作文”,许多学生的回答是“作文苦不堪言”!在许多学校,作文简直成了“受罪”的代名词。每逢听到老师布置作文,教室里总是一片不情愿的长吁短叹!作文给学生带来的并不是跃跃欲试的愉悦和快感,而是心理上的恐惧!许…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身体为什么可以弯曲?因为有关节。关节是骨头和骨头连接的部位.人体共有200多块骨头,这些骨头大多数都是由关节连接起来。伸直你的手臂,再慢慢地弯曲起来。你发现,手臂的哪些部位可以弯曲(手腕、手肘)?张开你的两手十指,再慢慢地把手指弯起来,数一数,每个手指的哪些部位可以弯曲?找一找,你身上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弯曲?这些可以弯曲的部位都有“关节”(除了舌头)。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河南省商丘市李庄乡秦小庄小学武步胜老师关于习作指导的教育叙事,引发了我们对于作文教学的思考:何谓作文的真实性?学生作文失真原因何在?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由此引发的是: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即作文评判的标准问题。如果教师作文评判的价值观发生偏差,那么不仅会挫伤原本很有创造潜力的学生写作的积极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批改学生作文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批改作文也占去了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一次,我隧堂摘丁一个调查,竟可怜地得出了一个结果:不看老师闺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和病句,不看老师写的眉批、总批的学生就有一半之多。问他们作文批改后先看什么?全鄙学生都回答先看老师批改的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