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设疑辨析法”的主要内容和环节   1.设疑提问: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提出疑难问题。   2.辨析解难: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或分组讨论后,推出代表总结发言。   3.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行结论验证。   4.归纳总结: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5.反馈释疑:通过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具体做法   1.设疑提问,激发思维。例如在《压力、压强》一节教学中,一开始就提出问题:“一头体重 6× 104牛、每只脚掌面 6× 102厘米 2站立的大象,同一位体重 47…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疑”,即设疑、质疑、释疑,是启发学生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设疑,即由教师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质疑,是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而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释疑,是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主要由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解答疑难问题。古人云,学起于疑,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我们通过设疑,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  相似文献   

3.
1.阅读能力从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来,这个实践又主要来自课文的学习,因此,课堂的学习和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根本途径。许多行家都认为,课文的学习,对阅读实践具有导向作用。只有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篇课文,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学好课文? (1)要听好课。做到;A.课前做到“三个在前”,即预习在前、设疑在前、思考在前。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围绕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及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自学课文,在这个基础上,生疑设疑,思考解题答案。B.课中做到“五听”、“五记”。“五听”即听疑点解答、听知识点分析、听知识规律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设疑。一、超前式设疑在教师讲授之前的学生预习或自学阶段设疑,确定学习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设问题宜浅显。如: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在朗读时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并思考这些词为什么会打动你?2、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词的上阕二、引导式设疑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教师导学的过程,常采用“套句”法,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如《背影》:1、本文主要写谁?重点写了他的什么情感?2、“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作…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在本预案中实践“对话”思想,贯彻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精神。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品质。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注意“漂”、“系”的一字多音。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学习感受到艄公高超的技术,领悟人生道理。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与文本对话的品质。教学流程一、与课题对话,设疑1.“主人”一般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主人”是什么意思?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主人”吗?(“大森林的主人”、“北极的主人”……)2.通过预习你是否已经初步了解了艄公为什么被称为“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加工的角度看,学习的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预习单、导学单、习题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关键能力的3点做法:(1)精编预习单,提升阅读能力,做到微观过程动态、陌生步骤序列化、熟悉内容类别化;(2)精编导学单,提升思考能力,在新授课中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中提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精编习题单提高表达能力,能用准确的语言和图形阐述自己对生物学疑难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合理的“设疑”能让学生在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智慧火花,引起学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课知识的探究.“设疑”应该存在于预习、讲述、讨论、实验、练习、小结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多问、爱问、善问,问个不休,问出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首先,针对学生忽视阅读教材,仅把课本作为“习题集”使用或教师布置预习多数学生看不懂的现状,我选了两小节已学过的不同类型的教材,利用“串讲”的方法给学生作阅读指导,教学生如何抓重点。指出数学教材通常分四个段落来编写的:(1)从实例引出新课题;(2)下数学定义;(3)研究新概念、定理的有关性质或证明;(4)应用举例。阅读时要重点弄清:(2)、(3)两个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采取  相似文献   

9.
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它的一般过程是:(1)预习课文;(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教师指点,讨论;(4)共同归纳;(5)学生练习。但如何运用发现法,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了解铁的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并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等各种能力.3.认识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介绍我国钢铁生产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原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教学方法设疑、实验引探法.教学设想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引探方案,并按照引探方案引出路子,通过设疑、实验、阅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出铁的性质,并通过…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课文三步法"就是将阅读课文分为三步走:走近课文谈感知,钻进课文深理解,走出课文写作文。具体操作如下。一、走进课文谈感知感知的内容:感知写作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语言。感知的方法:1.预习。预习是"走进课文谈感知"的开始,预习时提出明确要求:(1)标段,(2)勾画中心词句;(3)概括主要内容;(4)积累词语、走进作者。"1、2"记在书上,"3、4"写在积累本上,这四项内容每课必须提前做好,第二天上课才能水到渠成,不至于措手不及。2.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度、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使学生顺利完成"走近课文谈感知"的任务。谈感知不但要说也要写,只有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一直在试行“设疑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思考练习”寻“疑”,教师根据授课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在备课中设“疑”,预习时向学生提出设好的部分“疑”,让学生围绕这些“疑”再进一步预习课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释“疑”,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历史课中进行“程序教学,自学为主,广泛讨论,重点讲授,评议总结”的试验,具体包括五个步骤:(1)自学先行;(2)扩展阅读;(3)广泛讨论;(4)重点讲授;(5)评议总结。这种试验,可以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五元”教学,即“五元”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采用疑、探、展、评、用五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疑”只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设疑方法.(1)可根拓文题设疑;(2)依据课文主要内容设疑;(3)依据文中的中心段或中心句、中心词设疑;(4)依据文中的插图进行设疑;其实,设疑的途径这有许多,也可以根据文章体裁设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教者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正确,合理的设疑方法,让设疑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设疑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善于诱导学生结合教材,设置疑难问题,激发求知欲望,强化思维能力,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知识,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这里,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几种设疑方法:(一)悬念设疑一般运用于导入新课环节。巧设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焦点。例如讲授《谁勇敢》一课时,教师先提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设疑→研读→讨论→总结→训练的程序教学模式解析“碰撞”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这里有一个课例片断 .课题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教师 :前一节课 ,我们学习了向量的数量积 ,主要包括 :(1 )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2 )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3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4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教师板书课题 ) .下面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 1 1 9~ 1 2 0页 .学生阅读课本约 5分钟左右 ,按老师要求停了下来 .教师 :刚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本 ,下面我们一起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 ,为了讨论“平面向量数量积a ·b 的坐标表示” ,首先要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a ·…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栖霞县第一中学外语组从1981年以来,开始探索改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程序,实行以课文为中心的整体性教学,突出读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的具体做法:把英语课堂教学程序分成四步:预习自学——讲练活用——复习巩固——阅读提高。每一篇课文都按照这个程序组织教学。 1.指导预习,启迪思维。在预习课上,教师要发放事先设计好的预习提纲,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作业,并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精心指导,如示范朗读,用英语介绍课文大意,纠正语音语调错误,解答个别疑难问题,组织讨论,提示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一、狠抓预习,严格检查1.老师在前一节课上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外预习并划出不懂的语言难点,然后教师简明介绍作者概况、文章的时代背景,接着让学生静听文章的录音。2.每节课先检查学生预习后的初步阅读理解情况,目的是逼着学生预习和自学,检查方式可采用问答式进行。3.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和不懂的语言难点,就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质疑式”阅读教学 ,是指课堂阅读教学中 ,鼓励、启发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 ,主要由“整体感知———自我设疑———讨论释疑———总结归纳”等环节构成 ,其核心环节是自我设疑、自我解疑。一、对“质疑式”教学功能意义的认识现代阅读学认为 ,“问题驱动”是使读者进入主动阅读状态的必要条件。在“问题”的驱动下 ,读者带着解决问题的需要 ,以及由此产生的悬念般的阅读期待进入阅读过程 ,不仅能够增强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记忆、推理等思维能力 ,还可以增强阅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